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12岁1米52来月经还能长多高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11岁来月经身高150厘米还能长多高?

11岁初潮后身高150厘米通常还能增长5-10厘米。最终身高受遗传潜力、骨龄进展、营养状况、运动习惯及激素水平共同影响。

1、遗传因素:

父母身高是预测成年身高的核心指标,可通过遗传靶身高公式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进行估算。若当前身高低于遗传靶身高范围,可能存在生长空间。

2、骨龄评估:

手腕部X光片能准确判断骨骼成熟度。初潮时骨龄通常达12-13岁,若骨龄超前则剩余生长潜力较小,骨龄与实际年龄相符者可能有更长时间生长。

3、营养干预:

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50克瘦肉及适量深海鱼类,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锌元素缺乏会延缓生长板闭合,可通过牡蛎、坚果等食物补充。

4、运动刺激:

纵向弹跳类运动如跳绳、篮球能机械刺激生长板,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促进生长激素脉冲式分泌,游泳等拉伸运动有助于脊柱延长。

5、激素调控:

初潮后雌激素水平上升会加速生长板闭合,但生长激素仍持续分泌1-2年。若年生长速度低于4厘米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

建议定期监测身高变化曲线,每半年测量一次骨龄。保证22点前入睡以优化生长激素夜间分泌高峰,避免高糖饮食防止体重过快增长。跳绳后配合下肢拉伸运动,单杠悬垂每日2组每组15秒可适度牵拉脊柱。若连续半年无身高增长或骨龄完全闭合,则提示达到最终身高。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宝宝第二个月长多少斤正常?

宝宝第二个月的体重增长通常在0.7-1.2公斤之间,具体增长幅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体重增长是评估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1、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宝宝体重增长可能较为稳定,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增长幅度可能略高。母乳喂养时,母亲需注意饮食均衡,确保乳汁营养充足;配方奶喂养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调配,避免过量或不足。

2、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宝宝生长发育。第二个月的宝宝每天睡眠时间应在14-17小时之间,家长需为宝宝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干扰。

3、健康状况:宝宝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体重增长。家长需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监测体重、身高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健康问题,如消化不良、感染等。

4、遗传因素:宝宝的体重增长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父母体型偏瘦或偏胖,宝宝的体重增长也可能呈现类似趋势。家长需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调整喂养和护理方式。

5、环境因素:生活环境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影响。家长需确保宝宝生活环境的温度、湿度适宜,避免过度寒冷或炎热,同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感染风险。

宝宝第二个月的体重增长需结合喂养、睡眠、健康、遗传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家长需为宝宝提供均衡的饮食,确保充足的睡眠,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同时关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婴儿肚脐最长多久脱落?

婴儿肚脐通常在出生后1至2周内脱落,最长不超过3周。若超过3周仍未脱落,需注意观察是否存在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肚脐脱落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护理方式、婴儿个体差异等。

1、护理方式:正确的肚脐护理能促进脱落。每天用75%的医用酒精或碘伏消毒肚脐及周围皮肤,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摩擦或过度包裹。若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或延迟脱落。

2、个体差异:部分婴儿的肚脐脱落时间较长,可能与脐带较粗或愈合速度较慢有关。若无红肿、渗液等异常,可继续观察,无需过度担心。

3、感染风险:若肚脐周围出现红肿、渗液、异味或婴儿哭闹不止,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或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进行治疗。

4、脐疝问题:部分婴儿肚脐脱落延迟可能与脐疝有关。脐疝通常表现为肚脐突出,按压可回纳。大多数脐疝在1岁内自行恢复,若持续存在或增大,需就医评估。

5、其他异常:极少数情况下,肚脐脱落延迟可能与先天性异常如脐尿管未闭有关。若伴随尿液渗漏或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注意保持婴儿肚脐干燥,避免使用尿布覆盖肚脐区域,穿宽松透气的衣物。若肚脐脱落时间超过3周或出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饮食上,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适当进行婴儿抚触或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男孩包皮长多大做最好?

小男孩包皮手术的最佳年龄通常在5-10岁之间,具体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评估决定。包皮手术可通过包皮环切术、激光包皮切除术等方式治疗。包皮过长可能与遗传、局部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包皮无法上翻、局部红肿等症状。

1、最佳年龄:5-10岁是包皮手术的推荐年龄段,此时孩子的生理发育相对稳定,术后恢复较快。过早手术可能因生理未成熟增加风险,过晚则可能影响局部卫生或发育。

2、手术方式:包皮环切术是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切除多余包皮达到治疗效果。激光包皮切除术则利用激光技术精准切除,出血少、恢复快。

3、遗传因素:包皮过长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若父母或近亲有类似情况,孩子出现包皮过长的概率较高。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

4、局部卫生:包皮过长容易导致局部清洁困难,增加感染风险。日常护理中应注意温水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

5、术后护理:术后需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促进伤口愈合。适当休息有助于恢复。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局部卫生情况,定期检查包皮状态。若发现包皮过长或局部异常,及时就医评估手术必要性。术后护理中,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等,促进伤口愈合。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有助于恢复。

李勋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 男科

宝宝母乳性黄疸最长多久能退完?

宝宝母乳性黄疸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增加日光照射等方式缓解,通常由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新生儿肝脏代谢功能不成熟等原因引起。

1、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有关,这种酶会分解胆红素,导致黄疸加重。建议继续母乳喂养,但可适当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出。

2、日光照射:新生儿肝脏代谢功能不成熟,胆红素排出较慢。每天让宝宝在柔和的阳光下照射10-15分钟,有助于胆红素分解,但需避免阳光直射和长时间暴露。

3、水分补充:适量增加宝宝的水分摄入,如母乳喂养时增加喂养次数,或适当补充少量温水,有助于促进胆红素代谢和排出。

4、观察症状:母乳性黄疸通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但宝宝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若黄疸持续加重或伴有嗜睡、拒奶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5、定期监测:定期监测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可通过皮肤黄疸仪或血液检测,确保黄疸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发展为病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3周内逐渐消退,最长可持续至3个月。在此期间,注意保持宝宝充足的母乳喂养,适当增加日光照射和水分补充,同时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和黄疸变化。若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症状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胼胝 糖尿病足 肝血管瘤 宫颈妊娠 呼吸异常 亨廷顿病 精囊囊肿 传导性耳聋 妄想性障碍 化脓性关节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