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支原体感染怎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6/26 16:47

性支原体感染可能由不洁性行为、免疫力低下、黏膜屏障受损、医源性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等原因引起。性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或母婴途径感染。

1、不洁性行为

无保护性接触是性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性支原体可寄生在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通过性行为时黏膜直接接触传播。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携带病原体时感染概率显著增加。建议固定性伴侣并使用安全套,感染后需双方同时治疗。

2、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病毒感染或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性支原体感染。免疫功能受损会导致黏膜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使原本不致病的支原体过度繁殖。这类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尿道炎或阴道炎,需在治疗感染的同时进行免疫调节。

3、黏膜屏障受损

妇科手术、导尿操作或外伤可能导致泌尿生殖道黏膜完整性破坏。受损的黏膜失去正常屏障功能,使性支原体更容易侵入深层组织。术后需注意会阴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医源性感染

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宫腔镜检查、人工流产等操作中若器械污染,可能将性支原体带入上生殖道,导致盆腔炎等并发症。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可降低风险。

5、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性支原体可能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引起新生儿结膜炎或肺炎。妊娠期筛查发现感染需及时治疗,分娩方式选择需评估感染程度。新生儿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时应排查母婴传播可能。

预防性支原体感染需注意性行为卫生,避免高危性接触。日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衣。增强体质锻炼,合理膳食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出现尿频尿痛、异常分泌物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配偶需同步检查治疗,治愈后定期复查防止复发。特殊人群如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传染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