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感染性疾病科 > 传染科

误诊肺结核吃抗结核药的危害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精神分裂症有误诊的吗?

精神分裂症存在误诊可能,误诊通常与症状不典型、共病其他精神障碍或评估不充分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病史采集及排除性检查,误诊可能影响治疗方向与预后。

部分患者早期表现为情绪波动或轻度认知障碍,易被误诊为抑郁症或焦虑症。这类情况多见于青少年群体,其症状如社交退缩、注意力涣散与非特异性精神症状重叠度高。医生可能因患者主诉片面或家属描述偏差忽略思维联想障碍等核心症状,导致初期误诊率升高。采用标准化诊断工具如SCID访谈可减少主观判断误差。

器质性疾病如颞叶癫痫、自身免疫性脑炎也可能模拟精神分裂症症状。这类患者常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但伴随神经系统体征或实验室检查异常。临床中约5%-10%的疑似精神分裂症病例最终确诊为器质性疾病,需通过脑脊液检测、脑电图或影像学检查鉴别。未进行充分医学评估直接下诊断会增加误诊风险。

建议疑似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精神专科医院进行系统评估,完善心理量表、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过程中如症状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反应不符,需重新复核诊断。家属应详细记录患者症状演变过程并提供客观病史,有助于医生动态调整诊断结论。早期识别误诊可避免不必要用药并提高病因治疗精准性。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害怕胃印戒细胞癌的误诊?

胃印戒细胞癌误诊概率较低,但需结合胃镜活检与免疫组化检查确诊。该病早期症状隐匿,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混淆,主要鉴别手段包括病理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影像学评估。

胃印戒细胞癌具有特殊的细胞形态特征,典型表现为胞质内黏液将细胞核挤压至边缘呈印戒样。常规胃镜检查时若取材深度不足或未取到典型病变区域,可能影响病理诊断准确性。完善检查需至少采集5块以上黏膜组织,重点选取溃疡边缘、黏膜皱襞异常增厚处。联合使用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筛查敏感性,进展期患者CT检查可见胃壁分层样增厚。

部分低分化腺癌或黏液腺癌在组织学上与印戒细胞癌存在交叉特征,需通过MUC2、CDX2等免疫组化标记物鉴别。特殊情况下需行超声内镜评估浸润深度,或通过腹腔镜探查明确分期。对于40岁以上持续上腹隐痛伴体重下降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胃镜直至确诊。

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胃黏膜刺激,限制腌制食品摄入量。出现不明原因贫血或早饱感应及时进行肿瘤筛查,胃部不适持续两周以上需完善胃镜检查。确诊患者应建立包含消化科、肿瘤科的多学科诊疗方案,根据分期选择内镜下切除、根治性手术或综合治疗。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骨肉瘤误诊会怎样??

骨肉瘤误诊可能导致延误治疗、病情恶化或不当治疗。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早期确诊对预后至关重要。

骨肉瘤误诊为良性骨病变如骨囊肿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时,患者可能仅接受观察或保守治疗,错过手术切除或化疗的最佳时机。肿瘤持续生长可侵犯周围软组织,增加保肢手术难度,甚至需截肢。部分患者误诊期间肿瘤细胞可能通过血液转移至肺部,形成转移灶。

误诊为骨髓炎等感染性疾病时,患者可能长期使用抗生素而非抗肿瘤治疗。不必要的抗感染治疗不仅无法抑制肿瘤进展,还可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少数情况下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如尤文肉瘤,错误化疗方案会影响疗效并增加副作用风险。

建议出现持续骨痛、夜间痛、局部肿胀等症状时,及时至骨科或肿瘤科就诊。完善X线、CT、MRI及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和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治疗期间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避免患肢负重,定期复查肺CT排除转移。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糖尿病80都是误诊吗?

糖尿病存在误诊情况,但80%的误诊率缺乏权威数据支持。误诊可能因检测方法、诊断标准或个体差异导致,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多次检测综合判断。

糖尿病误诊常见于早期或症状不典型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可能受饮食、应激等因素干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贫血患者中可能出现偏差。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或药物影响也可能导致暂时性血糖升高被误判。医疗机构诊断水平差异、患者未严格遵循检测前准备也是潜在原因。

确诊糖尿病需结合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多项指标。对于疑似误诊病例,建议到内分泌专科复诊,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检查。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和适度运动,避免自行诊断或延误治疗。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抗结核化疗时刻引起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抗结核化疗中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主要有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异烟肼等。高尿酸血症可能与药物干扰尿酸代谢、增加尿酸生成或减少排泄有关,需密切监测尿酸水平并调整用药方案。

1、吡嗪酰胺

吡嗪酰胺是抗结核化疗的核心药物之一,其代谢产物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痛风性关节炎等症状。治疗期间建议定期检测尿酸,若出现持续升高可遵医嘱使用苯溴马隆片、非布司他片或别嘌醇片促进尿酸排泄,同时增加每日饮水量。

2、乙胺丁醇

乙胺丁醇通过影响嘌呤代谢间接增加尿酸生成,长期使用可能诱发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该药常与吡嗪酰胺联用,会进一步加剧尿酸潴留风险。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必要时联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或使用秋水仙碱片缓解急性痛风发作。

3、异烟肼

异烟肼的肝代谢过程可能干扰嘌呤氧化酶活性,导致尿酸前体物质积累。虽然单独使用时升高尿酸作用较弱,但与吡嗪酰胺联用时需警惕协同效应。出现尿酸升高时可配合低嘌呤饮食,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丙磺舒片调节尿酸代谢。

4、利福平

利福平通过诱导肝酶加速尿酸前体转化,短期使用可能引起一过性尿酸升高。该现象通常具有自限性,但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时仍需定期检查尿酸。若合并肾功能异常,可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关节症状,避免长期使用利尿剂类药物。

5、链霉素

链霉素的肾毒性可能间接影响尿酸排泄,尤其对于已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用药期间建议每周检测血尿酸和肌酐水平,出现明显升高时应评估药物获益风险比。可配合使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缓解痛风症状,同时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接受抗结核化疗的患者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饮食。建议每周检测血尿酸水平,若持续超过420μmol/L或出现关节肿痛,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治疗期间禁止自行服用降尿酸药物,所有用药调整均需在结核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接吻病 多毛症 露阴症 软骨瘤 神经损伤 肠易激综合征 代谢性碱中毒 咳嗽晕厥综合征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