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脊柱外科 > 颈椎病

风池穴疼是颈椎病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艾灸哪些穴位能治疗脉管炎?

艾灸治疗脉管炎可选用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合谷、阳陵泉等穴位。脉管炎多因气血瘀滞、寒湿阻络所致,艾灸通过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缓解症状,但需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一、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是强壮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可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改善脉管炎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该穴位对寒湿型脉管炎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有缓解作用,常与当归四逆汤等温经散寒药物联用。

二、三阴交

三阴交在内踝尖上3寸,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艾灸此穴能调和气血、祛湿通络,适用于脉管炎伴发的下肢肿胀、皮肤青紫。对于糖尿病继发脉管炎患者,可配合使用血府逐瘀胶囊改善微循环。

三、血海

血海穴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主治血分疾病。艾灸血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脉管炎导致的皮肤温度降低和静息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可联合脉络舒通丸增强疗效。

四、合谷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具有通经活络功效。艾灸合谷能改善上肢脉管炎患者的指端苍白、刺痛症状,尤其适用于雷诺现象伴随的血管痉挛。临床常与丹参注射液协同治疗。

五、阳陵泉

阳陵泉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为筋会穴。艾灸此穴可疏肝利胆、舒筋活络,对脉管炎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有辅助疗效。严重血管闭塞者需配合使用通塞脉片等中成药。

脉管炎患者除艾灸外,需注意肢体保暖避免受寒,戒烟并控制血压血脂。饮食宜选择低脂高纤维食物如燕麦、黑木耳,适度进行慢走、太极拳等促进血液循环的运动。急性发作期出现溃疡或坏疽时,应立即就医进行血管评估,必要时接受抗凝或血管介入治疗。艾灸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避免烫伤感染。

张海洲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曲骨穴治疗前列腺炎吗 按摩哪些穴位可治前列腺炎?

曲骨穴可以辅助治疗前列腺炎,同时可配合按摩中极穴、关元穴等穴位改善症状。前列腺炎可能与细菌感染、久坐不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会阴部胀痛等症状。

曲骨穴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按摩该穴位有助于缓解前列腺炎引起的排尿不适。中极穴在下腹部正中线脐下4寸,适度按压可改善尿频尿急。关元穴在脐下3寸,长期按摩能增强膀胱功能。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顺时针揉按,每次持续5-1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穴位刺激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需配合药物治疗才能达到更好效果。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骑车或久坐,适当进行提肛运动,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

仲秋

副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男科

失眠做针灸的穴位在哪里?

失眠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可选择百会穴、神门穴、三阴交穴、安眠穴、内关穴等穴位。针灸治疗失眠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根据个体体质差异调整穴位配伍与针刺手法。

1、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属督脉要穴。刺激该穴可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善焦虑型失眠伴有的头晕目眩症状。临床常与四神聪穴配伍使用,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孕妇及高血压患者慎用此穴。

2、神门穴

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为手少阴心经原穴。主治心肾不交型失眠,对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效果显著。操作时需避开尺动脉,可与太溪穴形成上下配穴。皮肤感染者应避开此穴。

3、三阴交

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属足太阴脾经。适用于女性更年期失眠及心脾两虚型失眠,能调节内分泌功能。针刺时可配合足三里穴增强疗效,月经期女性应避免强刺激。下肢静脉曲张者需谨慎操作。

4、安眠穴

经外奇穴,位于耳垂后方凹陷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对各类失眠均有镇静作用,尤其适合耳鸣伴失眠者。常采用捻转补法,与耳穴神门点配合效果更佳。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深刺。

5、内关穴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主治肝郁化火型失眠伴胸闷心悸,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操作时注意避开正中神经,与太冲穴配伍可增强疏肝效果。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用。

失眠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睡前两小时避免剧烈运动与电子设备使用。饮食宜清淡,晚餐不过饱,可适量食用小米、莲子、酸枣仁等安神食材。配合八段锦、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可增强疗效。治疗期间记录睡眠日记有助于医师调整方案,若出现持续心悸、头痛等不适需及时复诊。建议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1疗程,两个疗程间需间隔3-5天。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俞怎么简单准确取穴?

心俞穴的简单准确取穴方法是先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时可采用坐姿或俯卧位,借助肩胛骨下角连线、脊柱骨性标志等体表参照物辅助定位。

1、骨性标志定位法

心俞穴位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上,取穴时先找到第7颈椎棘突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骨头,向下数至第5胸椎棘突。从该棘突下缘向两侧水平旁开约两横指宽度1.5寸,即为此穴。实际操作时可让被取穴者双臂自然下垂,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中线距离约为3寸,取其中点即为旁开1.5寸的标准位置。

2、肩胛骨参照法

当被取穴者双手叉腰时,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通常平对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上推两个椎体即为第5胸椎,再按上述方法旁开1.5寸取穴。此法特别适合体型偏胖或脊柱触诊困难者,肩胛骨下角作为稳定体表标志能有效提高定位准确性。

3、体表投影辅助法

心俞穴在体表投影约平对肩胛冈内侧端水平线。取穴时可让被取穴者暴露背部,用记号笔标记两侧肩胛冈最高点连线,该线向下约3-4厘米处即为第5胸椎水平。再结合脊柱中线旁开1.5寸的横向定位,可形成交叉定位点。

4、简易取穴姿势

被取穴者采用坐位前倾或俯卧位时,背部肌肉放松更利于触诊定位。操作者可用拇指指腹沿脊柱两侧纵向滑动,感受椎体棘突的骨性突起。找到第5胸椎后,用食中二指并拢作为1.5寸的测量工具,从棘突下缘水平向外侧量取,指端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穴位所在。

5、验证穴位反应

准确定位后可通过按压验证,正确的心俞穴按压时会出现明显酸胀感,部分敏感者可有向胸前区放射的得气感。穴位处肌肉组织常较周围略紧张,触摸可能有细小结节。若定位偏差较大则无明显特殊反应,需重新校准椎体计数和旁开距离。

取穴时注意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受凉,操作前修剪指甲防止划伤皮肤。对于骨质疏松或脊柱变形者,建议由专业医师操作。日常保健可采用指揉法按压心俞穴,每次3-5分钟,有助于宁心安神。穴位刺激应避开饱餐后或极度疲劳时,局部有皮肤破损或炎症时禁止操作。长期坚持正确取穴按摩,对心悸失眠等症有辅助调理作用。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孩子太阳穴疼怎么办?

孩子太阳穴疼可通过热敷按摩、调整作息、补充水分、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太阳穴疼可能由睡眠不足、用眼过度、偏头痛、鼻窦炎、紧张性头痛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

用温热毛巾敷于太阳穴处10分钟,配合轻柔打圈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温度不超过40摄氏度,避免烫伤皮肤。该方法适用于因受凉或肌肉紧张导致的疼痛,每日可重复进行2-3次。

2、调整作息

保证每日8-10小时规律睡眠,避免熬夜写作业或玩电子产品。学习时每40分钟休息5分钟,远眺放松眼部肌肉。建立固定作息时间表有助于缓解因生物钟紊乱引发的头痛。

3、补充水分

分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每日饮水量按体重每公斤50毫升计算。脱水会导致脑脊液压力变化诱发头痛,尤其运动后需及时补液。可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佳。

4、心理疏导

通过绘画、音乐等游戏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家长应避免过度强调学业成绩。持续性焦虑可能引发紧张性头痛,表现为太阳穴压迫感。建议每天进行15分钟亲子互动交流。

5、药物治疗

若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或伴随呕吐,需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儿童适用解热镇痛药,或赛庚啶等抗组胺药治疗鼻窦炎相关头痛。所有药物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家长应记录孩子头痛发作时间、频率及伴随症状,避免给予含咖啡因饮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控制屏幕使用时间,增加户外活动。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香蕉、坚果,规律三餐避免饥饿性低血糖。若每周发作超过2次或出现视物模糊、高热等症状,需及时就诊神经内科或儿科专科。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荨麻疹 肾硬化 包皮过长 弓形虫病 亨廷顿病 皮肤脓肿 视网膜震荡 白喉性心肌炎 十二指肠憩室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