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推拿科

小儿太极按摩手法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发烧身上疼能按摩吗?

发烧伴随身上疼痛时,若体温未超过38.5℃且无皮肤破损或出血倾向,通常可以轻柔按摩缓解疼痛;但若存在高热、皮肤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则禁止按摩。发热伴肌痛常见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免疫反应,建议先明确病因再决定干预方式。

低热状态下适度按摩有助于放松紧张的肌肉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选择肩颈、四肢等大肌群进行轻柔按压或抚触,避免关节和淋巴结聚集区域。按摩时建议使用无刺激的植物油作为介质,室温保持适宜,单次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若按摩后出现寒战、疼痛加剧或体温上升,需立即停止并监测体温变化。

当体温超过38.5℃或存在败血症、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病灶时,按摩可能导致病原体扩散或加重炎症反应。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自发性出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可能对痛觉迟钝,这类特殊人群均不适宜按摩。皮肤有皮疹、淤青或开放性伤口时,物理刺激会增加感染风险。

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温水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监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若持续3天未退热或出现意识改变、抽搐等症状需急诊处理。退热后肌肉酸痛可能持续2-3天,可通过热敷或温水浴缓解,但禁止在体温波动期进行桑拿或剧烈运动。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壮阳?

按摩会阴、关元、肾俞、涌泉、命门等穴位可能有助于改善男性性功能。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但需结合个体体质差异和基础病因综合判断。

1、会阴穴

位于肛门与生殖器连线中点,属任脉要穴。适度按压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前列腺功能。配合提肛运动效果更佳,但急性炎症期禁止按压。每日早晚各按摩1-2分钟为宜,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度。

2、关元穴

脐下三寸处,为元气汇聚之所。掌根顺时针揉按能温补肾阳,适用于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者。可配合艾灸增强效果,阴虚火旺者慎用。建议晨起空腹时按摩,每次持续3-5分钟。

3、肾俞穴

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拇指点按此穴能缓解肾虚引起的性功能障碍,常与命门穴配合使用。骨质疏松患者需控制力度,避免垂直重压。按摩前后可热敷腰部增强效果。

4、涌泉穴

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为肾经井穴。睡前用拇指关节推按能引火归元,改善失眠多梦伴发的性功能减退。糖尿病患者需注意皮肤保护,避免用力过度造成破损。可配合肉桂粉敷贴增强温补作用。

5、命门穴

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是督脉重要穴位。掌擦法刺激此穴可改善阳痿早泄,尤适于腰脊冷痛者。严重腰椎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操作,避免不当用力加重损伤。建议配合腰部保暖同步进行。

穴位按摩需长期坚持才能显现效果,单次刺激作用有限。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久坐。饮食可适量增加核桃、牡蛎等含锌食物,戒烟限酒。若存在器质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等,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按摩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或皮肤破损应立即停止,必要时咨询专业中医师调整方案。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胃不舒服按摩哪个部位?

胃不舒服可以按摩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梁门穴、合谷穴等穴位缓解症状。

1、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按摩该穴位有助于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胀、胃痛等症状。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顺时针按揉3-5分钟,可促进胃部血液循环。按摩时保持平躺姿势效果更佳,避免饭后立即按摩。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膝眼下三寸。该穴位是调理脾胃的要穴,对消化不良、胃酸过多有改善作用。可用拇指关节持续按压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宜。长期按摩还能增强免疫力,但孕妇慎用此穴位。

3、内关穴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两寸。按摩此穴能止呕安神,对胃部不适伴随恶心呕吐效果明显。用拇指与食指捏住穴位进行揉捏,配合深呼吸效果更好。注意力度不宜过大,皮肤破损者避免按摩。

4、梁门穴

梁门穴位于脐中旁开两寸处。刺激该穴位可缓解胃痉挛、食欲不振等问题。建议用掌根以打圈方式按摩,配合热敷效果更显著。急性胃炎发作期应减轻按摩力度,避免加重炎症。

5、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按摩此穴通过经络传导可间接调理胃功能,特别适合紧张型胃痛。用另一手拇指用力按压穴位直至感到明显酸胀,左右手交替进行。高血压患者按摩时需控制力度。

按摩前清洁双手并修剪指甲,使用按摩油减少皮肤摩擦。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每日1-2次为宜。若按摩后出现皮肤红肿或胃痛加剧,应立即停止并就医。同时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长期胃部不适需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婴儿退烧的推拿手法?

婴儿退烧可通过推拿手法辅助缓解,常用方法有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揉太阳穴、掐揉二扇门。推拿前需确保环境温暖、操作者手部清洁,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不退需及时就医。

1、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是小儿退烧的常用手法,操作时用食指和中指指腹从腕横纹中点推向肘横纹中点,重复进行200-300次。该手法通过刺激心包经穴位帮助散热,适用于风热型发热,伴随面红、口渴等症状。推拿力度需轻柔,避免摩擦皮肤发红。

2、退六腑

退六腑需从前臂尺侧缘的肘横纹推至腕横纹,重复100-200次。此手法针对高热实证,通过泻脏腑积热达到降温效果,适用于体温超过38.5℃且伴有便秘的情况。操作时可用少许爽身粉减少摩擦,推拿后需补充温水。

3、推脊

推脊手法要求食指中指并拢,从大椎穴沿脊柱向下直推至尾骨,重复50-100次。该法能疏通督脉阳气,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效果显著,尤其适合伴有畏寒、鼻塞的婴儿。操作时注意避开脊柱骨突部位,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

4、揉太阳穴

用拇指指腹轻揉太阳穴50-100次,可缓解发热引起的头痛烦躁。此手法适用于各种类型发热的辅助治疗,特别对伴有哭闹不安的婴儿效果明显。操作时需固定婴儿头部,避免按压眼球,双侧交替进行。

5、掐揉二扇门

二扇门位于手背第三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处,掐揉此穴50次有助于发汗解表。该手法多用于风寒型发热初期,配合其他退烧手法可增强效果。操作时用拇指指甲轻掐后揉动,注意控制力度避免皮肤破损。

婴儿推拿退烧需在发热初期配合物理降温使用,室温保持26℃左右,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推拿前后可适量喂服温水,避免空腹操作。若推拿30分钟后体温未降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就医。哺乳期母亲需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影响母乳质量。推拿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2小时复测一次,并记录退烧效果以便医生评估。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宝宝积食推拿手法?

宝宝积食可通过推拿手法缓解,常用手法有清胃经、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捏脊等。积食多因饮食不当或脾胃功能较弱导致,推拿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家长不可自行尝试。

一、清胃经

清胃经位于拇指桡侧缘,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该手法能清泻胃火,缓解因积食引起的口臭、食欲不振。操作时需用拇指指腹轻柔推动,每次持续3-5分钟。注意推拿力度要均匀,避免损伤宝宝皮肤。

二、运内八卦

运内八卦是以掌心为圆心,用拇指指腹顺时针画圈按摩。此手法可调理脾胃气机,改善腹胀、便秘等症状。操作时需保持手掌温度适宜,画圈范围约硬币大小,频率每分钟60-80次。推拿前后可配合热敷增强效果。

三、揉板门

揉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处,用拇指指端按揉该穴位。该手法能消食导滞,适用于呕吐、腹泻等积食症状。操作时力度要轻柔,以宝宝不抗拒为度,每次揉按100-300次。注意观察宝宝反应,出现哭闹需立即停止。

四、摩腹

摩腹是沿脐周顺时针环形按摩,能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操作时手掌紧贴腹部,力度以皮肤轻微凹陷为宜,每次5-10分钟。建议在进食1小时后进行,避免刚吃完饭立即推拿引起不适。

五、捏脊

捏脊是从尾骨至大椎穴沿脊柱两侧提捏皮肤,可调节整体脏腑功能。操作时用拇指与食指捏起皮肤向上推移,每次3-5遍。该手法需专业人员操作,家长切勿模仿以免损伤宝宝脊柱。

推拿治疗需配合饮食调整,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少量多餐喂养。避免生冷、油腻及高糖食物,两餐之间可适量饮用温开水。日常可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促进消化,若积食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推拿前后注意保暖,保持环境温度在24-26摄氏度为宜。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脱水 低钾血症 黄体囊肿 脊髓损伤 特发性震颤 创伤性青光眼 精索静脉曲张 躯体形式障碍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