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肾病科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包涵体性结膜炎是怎么回事?

包涵体性结膜炎可能由沙眼衣原体感染、不良卫生习惯、免疫力低下、眼部外伤、接触污染物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眼部清洁、免疫调节、避免刺激、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

1、感染因素:包涵体性结膜炎主要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这种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传播。治疗上可使用四环素眼膏、红霉素眼膏或阿奇霉素口服药物,剂量需遵医嘱,同时注意眼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卫生习惯:不良卫生习惯如用脏手揉眼、共用毛巾等容易导致病原体传播。建议养成勤洗手、使用独立毛巾、定期更换枕套等良好习惯,减少感染风险。

3、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沙眼衣原体。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方式增强免疫力,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

4、眼部外伤:眼部外伤或手术后,眼部屏障功能受损,易被病原体侵袭。应避免揉眼、佩戴防护眼镜,必要时使用人工泪液或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

5、接触污染物:接触被污染的水源、毛巾、化妆品等物品可能引发感染。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他人眼部用品,注意个人物品的清洁消毒,减少感染机会。

包涵体性结膜炎的护理需从多方面入手,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类水果,运动方面建议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护理上保持眼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定期复查眼部健康状况。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硬膜外血肿是新月形影还是梭形影?

硬膜外血肿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梭形影。硬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后血液积聚在硬膜外腔的结果,多由外伤引起。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1、外伤原因:硬膜外血肿多由头部外伤导致,如车祸、跌倒或打击伤。外伤使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的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形成血肿。影像学检查中,血肿呈现梭形影,边界清晰,与颅骨内板紧密相连。

2、急性出血:硬膜外血肿的急性出血阶段,血液迅速积聚,形成高密度影。CT扫描中,血肿呈梭形,密度均匀,通常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急性期血肿可能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升高。

3、血肿扩展:硬膜外血肿的扩展过程中,血液沿硬膜外腔扩散,形成梭形影。血肿的扩展速度和范围取决于出血量和血管损伤程度。影像学检查可动态观察血肿的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4、脑组织受压:硬膜外血肿增大时,可能压迫脑组织,导致脑移位和颅内压升高。影像学检查中,血肿呈梭形,边界清晰,可能伴有脑室受压和中线移位。及时手术清除血肿可缓解脑组织受压。

5、手术干预:硬膜外血肿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干预。影像学检查明确血肿位置和范围后,可通过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手术中需注意止血和修复受损血管,防止术后再出血。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头部外伤,注意安全防护。如出现头部外伤后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颅脑损伤。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回事?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由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利尿消肿、控制血压、调节免疫、饮食调理等方式治疗。

1、链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是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病因,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后。感染导致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攻击肾小球,引发炎症。治疗上需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250mg,每日3次,并监测肾功能恢复情况。

2、病毒感染:部分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也可能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肾小球损伤。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阿昔洛韦片200mg,每日5次,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

3、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肾小球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发炎症反应。治疗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片5mg,每日2次,并定期复查免疫指标。

4、遗传因素:部分儿童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肾脏疾病史。遗传因素导致肾小球结构或功能异常,容易发生炎症。治疗上需针对个体情况制定方案,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并加强随访观察。

5、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肾小球,或通过免疫反应间接导致炎症。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给予对症处理,如使用利尿剂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缓解水肿。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日常护理需注意饮食调理,限制盐分摄入,避免高蛋白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监测病情变化。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尿量,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首选什么药物?

急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可通过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方式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通常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水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原因引起。

1、利尿剂:氢氯噻嗪片25mg每日一次,或呋塞米片20mg每日一次,通过促进钠水排泄降低血容量,缓解高血压症状。使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低钾血症发生。

2、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每日一次,或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改善肾脏血流灌注。注意观察有无面部潮红、心悸等不良反应。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片12.5mg每日两次,或依那普利片5mg每日一次,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生成,降低肾小球内压,保护肾功能。用药期间需监测血肌酐水平,警惕高钾血症。

4、饮食管理: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g;控制蛋白质摄入,每日0.6-0.8g/kg;增加富含钾、钙的食物,如香蕉、牛奶等,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

5、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血压控制。

急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定期监测血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疾病康复。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吗?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其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该病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利尿消肿、控制血压、调节饮食等方式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通常由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链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诱因,常见于扁桃体炎、皮肤感染等。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V钾片250mg/次,每日3次或阿莫西林胶囊500mg/次,每日3次。同时需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水痘等也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胶囊75mg/次,每日2次。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缓解症状。

3、免疫反应异常: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肾脏损伤,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治疗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片1mg/kg/天或环磷酰胺片2mg/kg/天。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

4、遗传因素:部分患儿存在家族遗传倾向,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治疗需个体化,可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制定方案。低盐、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

5、环境因素: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重金属可能诱发肾炎。治疗以脱离致病环境为主,必要时使用解毒剂如二巯基丙磺酸钠注射液5mg/kg/次。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饮食方面,建议患儿采用低盐、低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结构,如清蒸鱼、水煮蔬菜、苹果等。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护理上需注意观察患儿尿量、颜色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若出现水肿加重、尿量明显减少或血压持续升高,应及时就医。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肾衰 唇炎 鼾症 螺菌病 胃憩室 尿道下裂 痉挛性截瘫 细菌性肝脓肿 肛门直肠脓肿 混合型卟啉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