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两个月婴儿缺钙的表现与症状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阿莫西林儿童用量?
儿童使用阿莫西林的剂量需根据体重和病情严格计算,通常为每日20-40mg/kg,分2-3次服用,具体用量需遵医嘱。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中耳炎、肺炎、扁桃体炎等。儿童用药需特别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或副作用。 1、剂量计算:阿莫西林的儿童用量通常按体重计算,每日剂量范围为20-40mg/kg,分2-3次服用。例如,体重10kg的儿童,每日剂量为200-400mg,可分两次服用,每次100-200mg。具体剂量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不可自行增减。 2、适应症:阿莫西林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使用前需明确病因,确保为细菌感染而非病毒感染,避免无效用药。 3、用药注意事项:儿童服用阿莫西林需注意疗程,一般为5-10天,不可擅自停药或延长疗程。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出现异常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同时,避免与含酒精的饮品或药物同服,以免增加副作用风险。 4、副作用及处理:阿莫西林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可通过饭后服用减轻症状。少数儿童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严重者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就医。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5、替代方案:对于青霉素过敏的儿童,可选用其他抗生素如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具体选择需根据病情和同时,可通过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方式预防感染,减少抗生素使用。 儿童使用阿莫西林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根据体重和病情计算剂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用药期间需注意观察副作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家长应积极配合正确用药并做好预防措施,保障儿童健康。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儿童发烧药有哪些种类?
儿童发烧时,常见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大多数儿童,布洛芬在退烧和止痛方面效果显著,阿司匹林则需谨慎使用,因其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药物选择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具体症状进行,必要时咨询 1、对乙酰氨基酚: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退烧药,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它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列腺素合成来降低体温。常见的剂型有口服液、片剂和栓剂。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剂量给药,避免过量导致肝损伤。 2、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起到退烧和止痛的作用。布洛芬的剂型包括口服液、片剂和胶囊。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布洛芬的退烧效果更强,但可能对胃肠道有刺激,使用时需注意。 3、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也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但由于其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不建议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瑞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主要影响肝脏和大脑。如果医生特别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应严格遵循医嘱,并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 4、其他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推荐其他药物,如萘普生或双氯芬酸。这些药物也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退烧和止痛的作用。使用这些药物时,同样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 5、注意事项:儿童发烧时,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重要的是找出发烧的原因。如果发烧持续超过三天,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皮疹等,应立即就医。家长应定期监测儿童的体温,确保药物使用得当,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 儿童发烧时,选择合适的药物是关键,但更重要的是找出发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症状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三岁小孩半夜哭闹怎么回事?

三岁小孩半夜哭闹可能由生理需求未满足、睡眠环境不适、分离焦虑、夜间恐惧、疾病不适等原因引起。

1、生理需求未满足:

幼儿夜间可能因饥饿、口渴、尿布潮湿等基本生理需求未得到及时响应而哭闹。建议睡前适当进食易消化食物,检查尿布情况,保持适宜的室内温湿度。

2、睡眠环境不适:

卧室光线过强、噪音干扰、床品材质刺激或室温不适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应保持睡眠环境安静黑暗,选择纯棉透气寝具,室温控制在24-26摄氏度为宜。

3、分离焦虑:

这个年龄段儿童可能因与父母分开睡眠产生焦虑情绪。可通过建立固定睡前仪式、使用安抚物、渐进式分离训练等方式缓解,白天增加高质量陪伴时间。

4、夜间恐惧:

幼儿想象力发展期可能出现对黑暗、独处或噩梦的恐惧。避免睡前接触刺激性内容,提供小夜灯,用语言安抚解释恐惧对象的无害性。

5、疾病不适:

可能与感冒鼻塞、中耳炎疼痛、肠绞痛等病症有关。若伴随发热、呕吐、持续哭闹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对改善幼儿夜醒至关重要。白天保证充足运动量但避免过度兴奋,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睡前1小时避免电子屏幕刺激。可尝试温水浴、抚触按摩等放松方式,阅读温馨绘本帮助情绪平稳过渡。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加重,建议到儿科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和睡眠咨询。注意观察记录哭闹时间、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儿童频繁眨眼睛是什么原因?

儿童频繁眨眼睛可能由眼部疲劳、过敏性结膜炎、干眼症、抽动症或心理因素引起。

1、眼部疲劳: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或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眼周肌肉紧张,引发保护性眨眼增多。建议控制用眼时间,每20分钟远眺6米外景物20秒,保持阅读距离30厘米以上,室内光线需充足均匀。

2、过敏性结膜炎:

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结膜时,患儿会出现眼痒、眨眼频繁等症状。可能与遗传性过敏体质或环境致敏原暴露有关,通常伴有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可选用抗组胺滴眼液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检测过敏原。

3、干眼症:

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会造成角膜干燥,通过眨眼促进泪液分泌。可能与维生素A缺乏、睑板腺功能障碍有关,表现为眼部异物感、畏光。人工泪液可改善症状,需增加深海鱼、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摄入。

4、抽动症: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运动性抽动,常见于5-10岁儿童。除眨眼外可能伴随耸肩、清嗓等动作,情绪紧张时加重。多数患儿青春期后症状减轻,严重者可进行行为疗法干预。

5、心理因素:

焦虑、压力等情绪问题可能通过眨眼释放紧张情绪,常见于家庭变故或学业压力大的儿童。表现为紧张时眨眼频率增加,放松时减轻。可通过亲子游戏、绘画等减压方式改善,避免过度提醒加重心理负担。

日常需保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阳光刺激可促进视网膜多巴胺分泌,延缓眼轴增长。饮食注意补充蓝莓、菠菜等富含叶黄素的食物,避免高糖饮食影响视力发育。若眨眼伴随眼红、分泌物或持续超过1个月,建议尽早就诊眼科排除角膜炎、倒睫等器质性疾病。观察记录眨眼诱因和频率变化,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因。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十个多月的宝宝发烧怎么办?

十个多月的宝宝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退热、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烧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反应、环境因素、出牙期不适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为宜。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防止皮肤刺激或寒战。可适当减少衣物包裹,保持室温在24-26℃。退热贴可辅助用于额头降温,但需注意皮肤过敏反应。

2、补充水分:

发烧会增加体液流失,需少量多次喂食温水、母乳或配方奶。大月龄婴儿可适量饮用稀释的苹果汁。观察排尿情况,若4-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口服补液盐适用于腹泻伴随发热的情况,能有效补充电解质。

3、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可考虑使用退热药,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布洛芬混悬滴剂等。给药前需核对剂量标准,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避免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阿司匹林禁用于婴幼儿。

4、观察症状:

监测体温变化频率,每2-4小时测量一次。注意是否出现皮疹、抽搐、呕吐、嗜睡等伴随症状。记录发热持续时间,若持续超过72小时需重视。观察精神状态变化,异常哭闹或反应迟钝都需及时干预。

5、及时就医:

3月龄以下婴儿发热需立即就诊。出现高热惊厥、呼吸急促、囟门凸起等危险症状时应急诊处理。血便、尿量明显减少或皮肤瘀斑提示严重感染可能。反复发热或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者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

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发热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糊、蔬菜泥等食物,避免高蛋白饮食增加代谢负担。适当进行温水浴有助于散热,但需控制室温防止受凉。密切观察体温曲线变化,记录用药时间和效果,就医时携带详细记录供医生参考。注意隔离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照料者接触宝宝前后需规范洗手。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疥疮 脱水 肠结核 肝肿瘤 骨膜炎 脑室炎 脑萎缩 痉挛性斜颈 肝豆状核变性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