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老年病科

老年人开胃健脾的食物有哪些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9岁儿童开胃健脾的药有哪些?

9岁儿童开胃健脾可选用中药成分的健脾消食类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小儿健脾丸、醒脾养儿颗粒、健胃消食口服液等。儿童脾胃功能较弱,药物选择需兼顾安全性与调理效果,主要适用于饮食积滞、食欲不振等非病理性脾胃失调。

1、小儿健脾丸:

由白术、茯苓、山药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该药丸剂型需温水送服,服用期间需避免生冷油腻食物。长期食欲不振需排除锌缺乏等营养问题。

2、醒脾养儿颗粒:

含党参、白术、陈皮等成分,能健脾益气、开胃消食。对儿童厌食、腹胀、大便不调等脾胃气虚证效果较好。颗粒剂型便于儿童服用,可与温水调服。服用期间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3、健胃消食口服液:

主要含山楂、麦芽、陈皮等药食同源成分,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适用于偶尔饮食过量导致的食积腹胀,口感酸甜儿童易接受。症状缓解后应停药,不宜长期作为开胃药使用。

4、参苓白术颗粒:

由人参、茯苓、白术等补益类中药配伍而成,针对脾胃气虚型食欲低下效果显著。适用于体质虚弱、容易疲劳的儿童,能改善营养吸收功能。感冒发热期间应暂停服用,服药后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属正常现象。

5、保和丸:

含山楂、神曲、莱菔子等消导药材,擅长化解肉食积滞。适合节假日或聚餐后出现的暂时性食欲减退,能快速缓解脘腹胀满感。丸剂需嚼碎或研末服用,严重便秘者慎用。

儿童开胃健脾需注重饮食调理,可常食山药粥、南瓜小米粥等易消化食物,适量补充富含锌元素的牡蛎、瘦肉。每日保证30分钟以上户外活动,避免餐前零食影响正餐食欲。长期食欲不佳或伴随体重下降、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用药前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长期服用健脾类药物。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儿童健脾胃助消化的粥有哪些?

儿童健脾胃助消化的粥主要有山药小米粥、南瓜燕麦粥、红枣薏米粥、胡萝卜瘦肉粥、莲子芡实粥。

1、山药小米粥:

山药富含淀粉酶与黏蛋白,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小米易于吸收且含B族维生素,两者搭配可温和调理脾胃功能。建议选用铁棍山药切丁与小米同煮至软烂,适合食欲不振或腹泻后的肠胃修复。

2、南瓜燕麦粥:

南瓜中的果胶保护胃黏膜,燕麦含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将南瓜蒸熟捣泥后与燕麦片熬煮,口感香甜易接受,能缓解积食或便秘问题,适合早餐食用。

3、红枣薏米粥:

红枣补中益气,薏米利湿健脾,对脾虚湿困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效。需提前浸泡薏米4小时,与去核红枣文火慢炖,可加入少量茯苓增强祛湿效果,但便溏患儿应减少薏米用量。

4、胡萝卜瘦肉粥:

胡萝卜的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维护肠道健康,瘦肉提供优质蛋白质。建议选用里脊肉剁碎焯水后与胡萝卜粒同煮,油脂含量低且营养均衡,适合病后体弱儿童。

5、莲子芡实粥:

莲子补脾止泻,芡实固肾涩肠,针对脾肾两虚的长期食欲低下。干莲子需去芯浸泡,与芡实大米共煮至开花,可搭配少量陈皮增进食欲,但腹胀患儿需慎用芡实。

制作时需注意食材新鲜度与烹饪时长,所有粥品应煮至完全软烂以减轻消化负担。可交替搭配不同粥品保证营养多样性,避免连续多日单一食用。餐前半小时饮用少量温开水促进食欲,进食环境需安静避免分散注意力。若持续存在拒食、体重下降或排便异常,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可配合顺时针按摩腹部或捏脊疗法辅助调理脾胃功能。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疏肝利胆健脾的中成药有哪些?

疏肝利胆健脾的中成药主要有逍遥丸、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丸、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等。

1、逍遥丸:

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白芍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的功效。适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胁肋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等症状。该药通过调节肝气郁结改善消化功能,需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2、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以柴胡、陈皮、川芎为主药,能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针对肝气郁滞引起的胸胁胀闷、嗳气频作等症状,其成分可促进胆汁分泌。使用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丸含龙胆草、黄芩、栀子等,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导致的目赤耳鸣、口苦尿黄等症,可改善胆囊功能。脾胃虚寒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香砂六君子丸:

香砂六君子丸由木香、砂仁、党参等组成,能健脾和胃、理气化痰。对于脾虚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有调节作用,可协同改善肝胆代谢功能。服药期间需规律饮食。

5、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以人参、茯苓、白术为主方,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通过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间接疏利肝胆,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消化不良。湿热内蕴者需配伍其他药物使用。

日常可配合食用山药、薏苡仁等健脾食材,避免油腻及生冷饮食。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长期出现胁痛、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胆道疾病,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保持情绪舒畅对肝胆脾胃功能调节具有积极意义。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健脾膏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健脾膏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具体用法需结合个体体质和症状调整。健脾膏主要用于改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其正确使用涉及用药时机、体质适配、剂量控制、禁忌事项和疗程管理五个关键点。

1、用药时机:

健脾膏通常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刺激。脾胃虚寒者宜在上午服用以借助阳气升发,湿热体质者建议午后服用以利湿浊代谢。急性胃肠炎发作期或发热期间应暂停使用。

2、体质适配:

阴虚火旺者需配伍滋阴药物使用,避免单独长期服用。痰湿体质者使用时应配合化湿药材,气滞型消化不良需搭配理气成分。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前必须经中医师辨证。

3、剂量控制:

常规成人剂量为每次10-15克,具体需根据体质强弱调整。老年患者应从半量开始逐步增加,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膏方中含糖量。连续服用2周后应评估效果再调整方案。

4、禁忌事项:

感冒发热期间禁用,以免闭门留寇。对膏方中阿胶、饴糖等成分过敏者忌用。服用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避免与清热解毒类药物同用。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变化。

5、疗程管理:

一般以4周为1疗程,症状缓解后可改为间断服用。长期使用者每3个月需重新辨证,夏季湿重时节应调整配方。服用期间应定期复查舌苔脉象,配合八段锦等健脾运动效果更佳。

使用健脾膏期间建议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食材。配合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0次,晨起练习"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八段锦动作。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变化,如出现便秘或腹泻应咨询医师。冬季服用时可适当配伍生姜红枣茶以增强温补效果,夏季应避免与冷饮同服。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药物吸收,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服药。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健脾丸和参苓白术哪个除湿气?

健脾丸和参苓白术散均可用于改善脾虚湿盛症状,但侧重不同。健脾丸以健脾消食为主,参苓白术散更侧重补脾益气兼祛湿,具体选择需结合湿气成因与体质差异。

1、健脾丸:

健脾丸主要成分为党参、白术、陈皮等,通过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间接改善湿气。适用于因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导致的脾虚湿困,常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伴舌苔白腻。其祛湿作用源于恢复脾胃正常运化水湿的能力,而非直接利水渗湿。

2、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含人参、茯苓、白术等成分,兼具补脾与渗湿双重功效。更适合长期脾虚伴明显体倦乏力、大便溏泄者,其茯苓、薏苡仁等成分能直接促进水湿排泄,对气虚型湿重效果更显著。

3、证型差异:

健脾丸对应脾虚食积证,湿气多因消化功能减弱产生;参苓白术散对应脾虚湿盛证,湿气常与气虚不化湿相关。前者舌象多见齿痕伴厚腻苔,后者多见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4、成分特点:

健脾丸中焦三仙山楂、麦芽、神曲侧重消食导滞,湿气改善为继发效应;参苓白术散中茯苓、薏苡仁、白扁豆等形成"健脾+利湿"组合,对下肢浮肿或分泌物清稀者更适用。

5、联合应用:

严重脾虚湿重者可早服参苓白术散补气化湿,晚用健脾丸助运化。但需注意参苓白术散含人参,长期服用可能引起燥热,湿热体质者需配伍清热药物。

日常可配合食用山药、芡实、赤小豆等健脾利湿食材,避免生冷油腻。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湿气顽固或伴关节沉重、面部浮肿者,建议中医辨证后调整用药,不宜自行长期服用单一成药。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舒畅对改善脾虚体质至关重要。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热门标签

疥疮 脱水 肠结核 肝肿瘤 骨膜炎 脑室炎 脑萎缩 痉挛性斜颈 肝豆状核变性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