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高血压

高血压的脉象有哪些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有神之脉象的临床表现?

有神之脉象通常表现为脉象从容和缓、节律均匀、力度适中,是健康状态的重要指征。脉象有神主要反映气血充盈、脏腑功能协调,常见于平和体质人群或疾病恢复期患者。临床识别要点包括脉位不浮不沉、脉率不快不慢、脉形不大不小、脉势柔和有力。

1、脉位稳定

有神之脉的脉位表现为不浮不沉,触诊时指下感觉脉管位置适中。浮取时脉搏清晰可辨但不轻飘,沉取时脉搏沉稳有力但不艰涩。这种脉位特征反映卫气固表功能正常,营血运行通畅,既无外邪侵袭的表证,也无气血不足的里虚。

2、节律规整

脉动节律均匀整齐,各次搏动间隔时间相等,无明显结代或间歇。规整的节律提示心气充沛、心神安定,心脏传导系统功能正常。这种特征区别于心律失常患者的促、结、代脉,也不同于情绪紧张时出现的数脉。

3、力度适中

脉搏应指力度既不过强也不过弱,呈现柔韧有弹性的触感。适中的脉力反映心输出量正常,血管弹性良好,气血运行协调。与实脉的亢进有力或虚脉的软弱无力形成对比,是判断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指标。

4、形态流畅

脉形圆滑流畅,无弦紧、细弱、涩滞等异常形态。流畅的脉形提示经脉通畅无瘀阻,气机升降出入有序。这种特征区别于痰湿内阻的滑脉、气滞血瘀的涩脉,以及阴血亏虚的细脉等病理性脉象。

5、根基沉稳

脉象根基沉实有力,三部九候均可触及稳定搏动。沉稳的根基反映肾气充足、脾胃健运,先天与后天之本稳固。与无根之脉的虚浮无底或真脏脉的散乱无序相比,是判断正气存亡的关键依据。

保持有神脉象需注重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建议每日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选择山药、红枣、莲子等健脾益气食材,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情志方面须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暴怒或抑郁等极端情绪。若出现脉象变化应定期监测,必要时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调理,不可自行滥用补益药物。脉诊需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单凭脉象不能作为诊断唯一依据。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迟脉的脉象和主病?

迟脉是指脉搏频率低于正常范围,通常每分钟少于60次,主病多与寒证、虚证相关。迟脉的常见病因有心阳不足、寒邪内侵、气血两虚、痰湿阻滞、阴寒凝滞等。

1、心阳不足

心阳不足可能导致心脏搏动无力,表现为迟脉。患者常伴有畏寒肢冷、胸闷气短等症状。治疗以温补心阳为主,可选用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药物辅助治疗。日常需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2、寒邪内侵

外感寒邪或饮食生冷可能导致寒邪内侵,引起迟脉。常见症状包括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治疗需散寒解表,可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平时应注意防寒保暖,适量食用生姜、葱白等温性食物。

3、气血两虚

长期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气血两虚,出现迟脉。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倦怠等。治疗宜补气养血,可选用八珍汤、归脾汤等方剂。日常饮食可适当增加红枣、枸杞等补益食材。

4、痰湿阻滞

痰湿内阻可能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迟脉。常见症状有胸闷痰多、肢体困重等。治疗需化痰祛湿,可使用二陈汤、温胆汤等方剂。生活中应避免油腻饮食,适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

5、阴寒凝滞

体内阴寒过盛可能导致气血凝滞,出现迟脉。患者多表现为四肢不温、喜暖恶寒等。治疗需温阳散寒,可选用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等药物。日常可进行艾灸等温通疗法,忌食生冷寒凉食物。

出现迟脉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规律作息。饮食宜温补,可适量食用羊肉、桂圆等温性食物,忌食生冷。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女人脉象很弱什么原因?

女人脉象很弱可能由气血不足、体质虚弱、内分泌失调、慢性疾病、精神压力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中医调理、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

1、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是脉象弱的常见原因,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日常可通过食用红枣、桂圆、阿胶等补气血的食物调理,同时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

2、体质虚弱:体质虚弱会导致脉象细弱,常见于长期缺乏运动或营养不良的人群。建议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并结合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3、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脉象弱,可能伴有月经不调、情绪波动等症状。可通过调整作息、减少压力、食用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豆制品、坚果等进行调理,必要时咨询医生使用激素类药物。

4、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能导致脉象弱,通常伴有其他相关症状。针对病因治疗,如贫血可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甲状腺功能减退需遵医嘱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

5、精神压力大:长期精神压力大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脉象弱。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同时注意劳逸结合。

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菠菜、猪肝、鱼类等,避免生冷、油腻食物。运动方面可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慢跑等,增强体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有助于改善脉象弱的状况。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中风是什么脉象表现?
中风在脉象上常表现为弦脉、滑脉或涩脉,需结合症状及时就医。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常见脉象变化与病因和病情相关。弦脉提示肝阳上亢或风阳上扰,滑脉多见于痰湿阻滞,涩脉则与血瘀有关。治疗需根据具体脉象和症状采取相应措施。 1、弦脉常见于肝阳上亢型中风,患者多伴有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状。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可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同时配合针灸治疗,选取百会、风池、太冲等穴位。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多食用芹菜、菊花等清肝食物。 2、滑脉多提示痰湿阻滞型中风,患者常表现为肢体麻木、言语不清、舌苔厚腻。治疗以化痰通络为主,可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选取丰隆、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饮食上应减少油腻食物,多食用薏米、茯苓等健脾化湿食材。 3、涩脉多见于血瘀型中风,患者常有肢体活动不利、口眼歪斜、舌质紫暗等症状。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可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选取血海、膈俞、三阴交等穴位。饮食上可适当食用山楂、红花等活血食材。 中风脉象的变化反映了病机的不同,及时识别脉象特征有助于辨证施治。患者一旦出现中风症状,应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注意生活调理,预防复发。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颈椎骨质增生的舌象及脉象?
颈椎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舌象和脉象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舌象可能表现为舌质暗红或紫暗,舌苔薄白或黄腻;脉象多为弦细或沉涩。治疗需结合中西医方法,包括药物、理疗和生活调整。 1、舌象与脉象的表现 颈椎骨质增生的舌象通常表现为舌质暗红或紫暗,提示气血瘀滞;舌苔薄白或黄腻,可能与湿气或内热有关。脉象多为弦细或沉涩,反映气血运行不畅或肝肾不足。这些表现与颈椎骨质增生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压迫等。 2、中医治疗建议 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常用药物包括丹参、川芎、红花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针灸和推拿也是有效手段,如针刺风池、肩井等穴位,推拿颈部肌肉以缓解僵硬。中药外敷如使用活血止痛膏,也能缓解症状。 3、西医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和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物理治疗如颈椎牵引、超声波治疗和热敷,可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严重者需考虑手术治疗,如椎间盘切除术或椎体融合术。 4、生活调整与预防 日常生活中的调整对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适当进行颈部锻炼,如颈部伸展和旋转运动;睡眠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避免颈部过度弯曲。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和绿叶蔬菜,有助于骨骼健康。 颈椎骨质增生的舌象和脉象反映了疾病的病理状态,治疗需结合中西医方法,注重药物、理疗和生活调整的综合干预。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日常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龟头炎 口角炎 迷路炎 铅中毒 出血性肠炎 球后视神经炎 必需脂肪酸缺乏 淋巴细胞减少症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