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后脑勺摔了怎么知道有没问题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婴儿摔倒在后脑勺。现在观察没事了。以后会有事吗??

婴儿摔倒后脑勺后若当时观察无异常,通常不会遗留严重问题,但需警惕迟发性颅内损伤的可能。婴幼儿颅骨发育尚未完全,摔倒后可能出现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迟发症状,建议72小时内密切观察。

婴幼儿摔倒后若立即出现哭闹、意识清醒且无呕吐,多数情况下属于轻微外伤。颅骨具有缓冲作用,轻微碰撞很少造成脑实质损伤。家长需观察24-48小时,重点注意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和肢体活动。此阶段可让婴儿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晃动头部,睡眠时保持正常体位无须刻意唤醒。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多发生在摔倒后6-72小时。需警惕持续哭闹、喷射性呕吐、嗜睡或过度兴奋、瞳孔不等大、肢体抽搐等危险信号。早产儿、有出血倾向疾病或高处坠落伤的婴儿风险较高。若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

日常需做好防护措施,婴儿床应安装护栏,学步阶段使用软质地面垫。建议家长掌握基础急救知识,摔倒后勿立即抱起婴儿,应先观察反应再缓慢移动。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神经发育里程碑。若后续出现运动发育迟缓、语言障碍等表现,需及时到儿科神经专科评估。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一走动就后脑勺疼是什么原因?

一走动就后脑勺疼可能与颈椎病、紧张性头痛、高血压、脑供血不足或枕神经痛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1、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病变可能压迫神经血管,走动时颈椎活动度增加会刺激病变部位。常见于长期低头人群,可能伴随颈部僵硬、上肢麻木。可通过颈椎牵引、红外线理疗缓解,药物需遵医嘱使用颈复康颗粒、甲钴胺片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2、紧张性头痛

精神压力导致头颈部肌肉持续收缩,活动时肌肉牵拉加重疼痛。疼痛呈束带样紧箍感,可能合并焦虑失眠。建议热敷按摩,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或盐酸阿米替林片。

3、高血压

血压波动可能引发血管痉挛性头痛,活动后血压升高加剧症状。常见晨起后枕部搏动性疼痛,可能伴眩晕耳鸣。需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或氢氯噻嗪片。

4、脑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狭窄导致后循环缺血,活动时脑氧需求增加诱发疼痛。可能伴视物模糊、平衡障碍。需排查动脉硬化,可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或尼莫地平片改善循环。

5、枕神经痛

枕大神经受卡压或炎症刺激,头部活动时神经受牵拉产生刺痛。疼痛多从颈后放射至头顶,触压风池穴加重。可尝试局部封闭治疗,药物包括加巴喷丁胶囊、维生素B12注射液或塞来昔布胶囊。

日常应避免突然转头或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颈部锻炼。建议记录头痛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就诊时携带血压监测记录。若出现呕吐、意识障碍等需立即急诊处理。饮食注意低盐低脂,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避免摄入含酪胺的奶酪、红酒等可能诱发头痛的食物。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一岁多的宝宝后脑勺有凹陷,正常吗?

一岁多宝宝后脑勺出现凹陷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与颅骨发育异常或外伤有关。多数情况下是颅骨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缝隙,少数情况需警惕颅缝早闭或外伤性凹陷骨折。

婴幼儿颅骨由多块骨板通过纤维连接构成,后脑勺区域常见因骨缝未完全闭合形成的轻微凹陷。这种生理性凹陷通常呈对称分布,边缘平滑,随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日常观察中若凹陷无扩大、无伴随呕吐或嗜睡等症状,多数属于正常变异。家长可定期测量头围并记录凹陷变化,避免局部受压即可。

若凹陷呈现单侧不规则形态,伴有头皮肿胀或异常凸起,需考虑病理性因素。颅缝早闭可能导致舟状头畸形等颅骨发育异常,外伤引起的凹陷骨折可能出现皮下血肿。这类情况往往伴随烦躁不安、进食困难或瞳孔不等大等神经系统症状,需要通过颅骨三维CT确诊。

建议家长每月用软尺测量宝宝头围并绘制生长曲线,睡眠时调整卧位避免长期压迫凹陷区。发现凹陷加深、头围增长停滞或出现喷射性呕吐时,应及时至儿科或神经外科就诊。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护婴幼儿头部,避免跌落或撞击等意外伤害。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腰椎管狭窄术后后摔了怎么办?

腰椎管狭窄术后摔倒可通过卧床休息、观察症状、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处理。腰椎管狭窄术后摔倒可能与术后稳定性不足、肌肉力量下降、地面湿滑、术后疼痛、康复训练不当等因素有关。

1、卧床休息

术后摔倒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卧床休息,避免加重腰椎损伤。选择硬板床平卧,腰部可垫软枕保持生理曲度。卧床期间避免翻身或坐起,减少腰椎负荷。若出现剧烈疼痛或下肢麻木加重,需及时联系医生。

2、观察症状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新发腰痛、下肢放射痛、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术后摔倒可能导致内固定松动、神经根受压或硬膜外血肿。记录症状变化频率和程度,为医生评估提供依据。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不缓解需就医。

3、影像学检查

建议进行腰椎X线检查评估内固定位置,必要时行CT或MRI明确是否出现椎管再狭窄、椎间盘突出或血肿压迫。影像学检查能直观显示术后腰椎结构变化,帮助判断是否需要二次手术干预。

4、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性疼痛,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盐酸乙哌立松片松弛肌肉痉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增加胃肠刺激。服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出现皮疹或消化道出血需停药。

5、康复训练

症状稳定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逐步恢复腰背肌训练,包括臀桥运动、腹式呼吸、下肢直腿抬高等低强度动作。训练强度以不诱发疼痛为度,避免突然扭转或负重。配合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照射促进组织修复。

腰椎管狭窄术后患者需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防滑,行走时使用助行器或腰围保护。日常避免提重物、久坐或剧烈运动,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减轻腰椎压力。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晒太阳促进骨骼愈合。术后3个月内定期复查,出现步态不稳或感觉异常需立即就诊。康复期间保持乐观心态,遵循医嘱循序渐进恢复日常活动。

王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心脏造影没问题是不是心脏就没问题?

心脏造影结果正常通常提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或堵塞,但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心脏问题。心脏健康评估需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及个体风险因素综合判断。

心脏造影主要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准确性。当患者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但造影结果正常时,可能存在微血管功能障碍或冠状动脉痉挛等情况。这类患者可能仍需接受乙酰胆碱激发试验或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等进一步检查。部分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等器质性病变也可能在造影中表现正常,需要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等辅助诊断。

非器质性心脏问题如心脏神经官能症也可能引发胸闷、心悸等症状,这类情况多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影响心脏节律和供血,表现为检查结果与症状不符。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同样可能诱发心慌、气短等类似心脏病症状,需要抽血化验明确病因。

建议有持续心脏不适症状者定期监测血压、心率,记录症状发作时的活动状态和持续时间。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吸烟酗酒,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若出现不明原因胸痛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晕厥等情况,应及时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必要时进行心脏磁共振等深度检查。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白喉 耳结核 舞蹈症 大便失禁 盆腔肿瘤 僵人综合征 肋间神经痛 肾发育不全 松果体细胞瘤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