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其他 > 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是什么病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麻痹症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飞沫传播。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中。粪-口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病毒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或手部接触进入人体消化道。飞沫传播发生在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被他人吸入。病毒还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如玩具、餐具等。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增加了传播概率。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儿童应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麻痹症多走路对腿有好处吗?

小儿麻痹症患者适当走路对腿部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运动强度。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畸形。

小儿麻痹症患者下肢肌肉力量较弱时,适度行走可刺激肌肉收缩,延缓废用性萎缩。规律步行能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维持现有运动功能。但运动量应以不引起肌肉疲劳为限,建议采用间歇行走方式,配合矫形器使用。平地慢走是相对安全的选择,每日总量可分次完成。

若患者已出现明显足下垂或膝关节畸形,强行行走可能加重关节损伤。此时需优先进行康复评估,通过矫形支具矫正力线后再训练步态。部分严重肌力失衡者,过度行走会导致代偿性姿势异常,反而加速脊柱侧弯等继发问题。这类情况应在水中行走训练或器械辅助下进行针对性锻炼。

小儿麻痹症患者日常可进行坐位抬腿、踝泵运动等低强度训练,配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家长需定期带孩子复查肌力情况,根据康复师建议调整运动方案。注意避免在凹凸不平路面行走,防止跌倒造成骨折等二次伤害。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怎么康复?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可通过物理治疗、矫形手术及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关节畸形和运动功能障碍,康复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物理治疗包括电刺激、热敷和按摩,有助于延缓肌肉萎缩并改善血液循环。矫形手术适用于严重关节变形患者,通过肌腱延长或骨关节融合术恢复部分功能。康复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如水中行走、平衡练习和器械辅助训练,需长期坚持以增强肌力与协调性。部分患者需使用支具或矫形器辅助日常活动,防止畸形加重。

康复期间应保证均衡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避免过度疲劳并定期复查。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详述小儿麻痹症的治疗方法?

小儿麻痹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肌肉无力和瘫痪。康复训练是治疗的核心,包括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帮助患儿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物理治疗通过被动和主动运动改善关节活动度,功能训练针对日常生活动作进行练习。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布洛芬混悬液可减轻疼痛和炎症,维生素B1片有助于神经修复,辅酶Q10胶囊可改善肌肉功能。对于严重病例,手术治疗可能必要,如肌腱延长术可改善关节活动,脊柱矫形术用于纠正脊柱畸形。

患儿需定期复查,家长应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并注意营养均衡和预防并发症。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有哪些 为你普及小儿麻痹症4个后遗症?

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主要包括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肢体瘫痪和脊柱侧弯。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神经细胞受损或死亡。肌肉萎缩是由于神经支配丧失后肌肉长期废用所致,常见于下肢近端肌群。关节畸形多因肌肉力量失衡导致关节受力不均,可能出现膝关节屈曲挛缩或足下垂。肢体瘫痪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弛缓性瘫痪,严重者可累及躯干肌肉。脊柱侧弯与躯干肌肉瘫痪有关,可能伴随骨盆倾斜和胸廓变形。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困难,或吞咽功能障碍引发进食困难。这些后遗症通常在急性期过后逐渐显现,严重程度与神经损伤范围相关。康复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包括物理治疗、矫形器使用和必要的手术矫正。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鸡胸 葡萄胎 铅中毒 急性泪腺炎 慢性胆囊炎 骨化性纤维瘤 盘状红斑狼疮 盆腔静脉曲张 亨廷顿病性痴呆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