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中风后遗症可以治好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脑中风后遗症病因是什么?

脑中风后遗症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肢体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后遗症的常见病因,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血管壁斑块形成,斑块脱落或破裂可能引发脑梗死。高血压患者脑血管长期承受过高压力,血管内皮损伤后容易形成血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血液黏稠度增加且血管弹性下降,脑部微循环障碍风险显著升高。上述病理变化均可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坏死区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损。

日常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指标,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同时配合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代偿。饮食应减少钠盐与饱和脂肪摄入,增加全谷物与深色蔬菜比例。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中风后遗症有哪些症状?

中风后遗症常见症状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异常、言语障碍、吞咽困难及认知功能下降。中风后遗症是脑血管意外后遗留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主要与脑组织损伤部位和程度相关。

1、运动功能障碍

偏瘫是最典型表现,多为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或完全瘫痪,可伴有肌张力增高或降低。部分患者出现共济失调、平衡障碍,表现为行走不稳、持物坠落。严重者可发展为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需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

2、感觉异常

常见患侧肢体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部分出现感觉过敏。特殊类型如中枢性疼痛综合征,表现为自发性烧灼样疼痛。感觉障碍会影响日常生活能力,需通过感觉再训练进行干预。

3、言语障碍

运动性失语表现为言语表达困难,感觉性失语则存在理解障碍。构音障碍患者发音含糊不清,可能伴随吞咽肌群协调异常。早期语言康复对改善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4、吞咽困难

约半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为饮水呛咳、进食缓慢。严重者可导致吸入性肺炎,需进行吞咽造影评估后制定个体化进食方案,必要时采用鼻饲管喂养。

5、认知功能下降

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表现为定向力障碍和计算能力下降。认知训练结合药物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

中风后遗症患者需坚持规范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改善运动功能、作业治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言语训练恢复交流技巧。饮食应选择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注意预防跌倒和压疮。家属需协助患者进行日常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心态对功能恢复有重要帮助。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中风后遗症抽搐是怎么回事?

中风后遗症抽搐可能由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继发性癫痫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癫痫药物、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心理干预、手术等方式治疗。

1、脑组织损伤:

中风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坏死,受损神经元异常放电可能引发抽搐。这种情况需通过脑电图检查明确病灶位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促进神经修复。

2、神经功能异常:

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重塑过程中,运动皮层与基底节区神经传导通路重组可能诱发肌张力障碍性抽搐。康复期可采用经颅磁刺激等物理疗法调节神经兴奋性,结合运动疗法改善肌肉协调性。

3、电解质紊乱:

长期卧床或吞咽困难患者易出现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失衡,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需定期监测血电解质水平,通过口服补钙剂或静脉补充硫酸镁纠正异常,同时调整饮食结构。

4、药物副作用:

部分改善脑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为局部肌肉抽搐。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用苯海索等抗震颤麻痹药物缓解症状。

5、继发性癫痫:

约15%中风患者会发展为症状性癫痫,与胶质增生形成异常放电灶有关。确诊后需长期规律服用左乙拉西坦等新型抗癫痫药,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可考虑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

中风后抽搐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B6的香蕉、深绿色蔬菜摄入,有助于神经递质合成。康复训练建议采用水中运动减轻关节负荷,配合针灸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注意记录抽搐发作时间与诱因,定期复查脑电图与血药浓度,及时与康复医师沟通症状变化。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脑中风后遗症手脚麻木怎么办?

脑中风后遗症手脚麻木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该症状通常由神经损伤、血液循环障碍、肌肉萎缩、感觉传导异常、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康复训练:

针对神经功能重塑的康复训练是改善手脚麻木的基础措施。建议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及精细动作练习,如抓握弹力球、脚踏训练器等。训练强度需循序渐进,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持续6个月以上可显著改善感觉异常。水中运动疗法对减轻肢体肿胀和促进感觉恢复具有独特优势。

2、药物治疗:

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可促进神经髓鞘修复,改善传导功能;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能增加病灶区血供;必要时可使用加巴喷丁等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评估肝肾功能,避免与抗凝药物产生相互作用。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降压、降脂等基础用药方案。

3、物理治疗:

经皮神经电刺激通过低频电流刺激感觉神经末梢,每周2-3次治疗可提高痛阈;局部热疗采用石蜡包裹或红外线照射,能改善末梢循环;功能性电刺激可预防肌肉萎缩。这些物理因子治疗需持续8-12周,配合定期评估感觉功能分级。针灸治疗选取曲池、合谷等穴位也有助于经络疏通。

4、心理干预:

约40%中风后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加重主观麻木感。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建立积极康复信念,团体心理治疗能改善社会功能。家属应避免过度关注症状,通过音乐疗法、正念训练等转移对异常感觉的注意力。严重心理障碍需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

5、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麻木属"痹证"范畴,气虚血瘀是主要病机。可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补气活血,配合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推拿手法如滚法、揉法能松解肌肉粘连,中药熏洗可选用红花、伸筋草等活血通络。需根据体质辨证施治,避免过度温补导致血压波动。

日常需保持患肢功能位摆放,每2小时变换体位预防压疮;饮食宜选择富含B族维生素的糙米、深海鱼等,限制每日盐摄入低于5克;戒烟限酒以改善微循环;夜间可用软枕垫高麻木肢体促进静脉回流。建议每周监测血压血糖,定期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脑血管状况,当出现麻木范围扩大或伴随肌力下降时需及时复诊。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如何?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改善肢体功能、调节气血平衡的辅助效果,主要方法包括针灸疗法、中药调理、推拿康复、穴位敷贴及传统功法训练。

1、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百会、曲池等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临床常用于改善偏瘫侧肌张力异常。研究表明头针结合体针可提升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周期通常需持续3个月以上。

2、中药调理:

根据气虚血瘀或肝阳上亢等证型选用补阳还五汤或天麻钩藤饮等方剂,含黄芪、当归等成分可修复神经损伤。需注意个体化配伍,部分患者服药后言语功能改善明显。

3、推拿康复:

运用滚法、揉法等手法松解患侧肌肉粘连,配合关节松动术可缓解肩手综合征。每日20分钟推拿能预防关节挛缩,尤其适合吞咽障碍患者的颈部按摩。

4、穴位敷贴:

将川芎、丹参等药物制成膏剂贴敷于足三里等穴位,通过透皮吸收改善微循环。该方法对感觉异常和足内翻有缓解作用,需避开皮肤破损处使用。

5、传统功法训练:

八段锦、五禽戏等低强度运动能增强核心肌群协调性,每周3次练习可改善平衡能力。建议从坐位训练逐步过渡到站立练习,配合呼吸调节效果更佳。

中医治疗需在发病6个月黄金恢复期内持续进行,配合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推荐每日黑木耳、山楂等活血食材,避免肥甘厚味。康复阶段可进行握力球训练与床边踏步,注意监测血压变化。言语障碍患者应坚持舌部操练习,家属协助进行认知刺激训练效果更好。所有治疗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结合现代康复手段进行。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喷嚏 骨肉瘤 滑膜炎 颈部扭伤 口周皮炎 创伤性休克 毛圆线虫病 肛门直肠脓肿 二尖瓣关闭不全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