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高度近视患者怀孕后注意事项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点眼药水能治疗高度近视眼吗?

点眼药水不能治疗高度近视眼。高度近视属于轴性近视,眼轴长度不可逆,眼药水仅能缓解干眼或视疲劳症状,无法改变眼球结构。干预方式主要有佩戴矫正眼镜、角膜塑形镜、后巩膜加固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定期眼底检查。

1、佩戴矫正眼镜:

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是最基础的矫正手段,通过光学原理调整光线折射路径,使焦点落在视网膜上。高度近视患者需选择高折射率镜片减少边缘厚度,同时每半年复查度数变化,避免矫正不足加速近视进展。

2、角膜塑形镜:

夜间佩戴的特殊硬性隐形眼镜可暂时改变角膜曲率,白天获得清晰视力。适用于600度以下近视控制,需严格遵循清洁流程防止感染,可能出现角膜点状着色等不良反应。

3、后巩膜加固术:

通过植入生物材料加强薄弱的后部巩膜,延缓眼轴增长。适用于每年进展超过100度或眼轴超过26毫米的青少年,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移植物移位。

4、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

将矫正镜片植入虹膜与自然晶体之间,适合角膜薄不宜激光手术者。可能引发白内障提前发生或夜间眩光,需终身随访观察眼压和内皮细胞计数。

5、定期眼底检查:

高度近视患者每年需散瞳查眼底,重点关注视网膜变性、黄斑劈裂等病变。出现闪光感或视野缺损应立即就诊,早期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可降低网脱风险。

高度近视患者应保证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阳光刺激多巴胺分泌有助于延缓眼轴增长。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和花青素蓝莓、紫甘蓝,避免长时间伏案用眼,每40分钟远眺5分钟。控制血糖血压水平,高度近视合并糖尿病会显著增加视网膜病变概率。游泳时选择平光泳镜避免角膜缺氧,乘坐过山车等高速运动可能诱发视网膜脱离需谨慎。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高度近视视网膜一定会变薄吗?

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不一定会变薄,但发生视网膜变薄的风险显著增加。视网膜变薄与眼轴长度、遗传因素、用眼习惯、眼底病变及年龄增长等因素相关。

1、眼轴长度:高度近视通常伴随眼轴过度延长超过26毫米,眼球壁各层组织受机械牵拉变薄,视网膜因拉伸而出现厚度减少。定期进行眼轴测量和眼底检查可早期发现异常。

2、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胶原纤维发育异常的遗传倾向,视网膜基质层结构天生薄弱。有家族史者需从青少年期开始加强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3、用眼习惯:长期近距离用眼或过度用眼可能加速视网膜血供不足,导致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建议遵循20-20-20护眼法则,每小时远眺20秒缓解视疲劳。

4、眼底病变: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等并发症会直接造成视网膜结构改变。出现视物变形、闪光感应立即就医,通过眼底荧光造影明确病变范围。

5、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血管硬化及退行性变可能加重组织萎缩。50岁以上患者建议联合检查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评估整体眼健康状况。

高度近视人群应保持每年至少一次全面眼科检查,重点监测视网膜周边部有无变薄或裂孔。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减少头部震荡;饮食注意补充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的深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适度进行乒乓球等调节焦距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眼肌协调性。出现突然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需立即急诊处理。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高度近视引发眼底出血怎么办?

高度近视引发眼底出血可通过激光治疗、玻璃体切除术、药物治疗、定期复查、控制近视进展等方式干预。眼底出血通常由视网膜裂孔、黄斑病变、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血管异常、外伤等因素引起。

1、激光治疗:

视网膜裂孔或变性区是高度近视患者眼底出血的常见诱因,通过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封闭裂孔,防止视网膜脱离。该治疗需在眼科专科医院进行,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

2、玻璃体切除术:

当出血进入玻璃体腔形成玻璃体积血时,可能需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该手术可清除积血并处理视网膜病变,适用于反复出血或伴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

3、药物治疗:

出血急性期可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羟苯磺酸钙,配合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胶囊。对于黄斑区出血,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抑制异常血管增生。

4、定期复查:

高度近视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监测视网膜状态。出现飞蚊症增多、闪光感等先兆症状时需立即就诊。

5、控制近视进展:

儿童青少年需通过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成年人应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

高度近视患者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如跳水、蹦极等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的活动,建议选择游泳、散步等低冲击运动。饮食应增加深色蔬菜和蓝莓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有助于保护黄斑功能。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每用眼40分钟休息5分钟,避免在昏暗环境下用眼。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时需立即至眼科急诊处理。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高度近视眼的飞蚊症该怎么治?

高度近视眼的飞蚊症可通过玻璃体激光消融术、玻璃体切除术、药物治疗、视觉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飞蚊症通常由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病变、炎症反应、出血等因素引起。

1、玻璃体激光消融术:

针对玻璃体混浊引起的飞蚊症,激光可将漂浮物气化或分解。该方法适用于混浊物远离视网膜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需由专业眼科医生评估后操作。激光治疗可能伴随短暂光敏感或轻微出血,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

2、玻璃体切除术:

适用于严重玻璃体混浊或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情况,通过微创手术清除玻璃体腔内的漂浮物。手术可同时处理视网膜裂孔或出血等并发症,但存在白内障加速发展、感染等风险。高度近视患者术后需密切监测视网膜状态。

3、药物治疗:

含碘制剂如卵磷脂络合碘可促进玻璃体混浊吸收,活血化瘀类中药如血栓通胶囊可能改善微循环。药物疗效存在个体差异,需配合眼底检查评估效果。禁止自行购买使用含激素类眼药水。

4、视觉训练:

通过眼球运动训练增强大脑对漂浮物的适应能力,如定点凝视、扫视练习等。配合对比敏感度训练可减轻主观不适感,适合轻中度飞蚊症患者。每日训练需控制在20分钟内,避免视疲劳。

5、定期复查:

每6-12个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监测视网膜是否有变性或裂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评估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状态,眼底照相用于追踪病变进展。突发闪光感或黑影增多需立即就诊。

高度近视患者应避免剧烈头部晃动和重体力劳动,减少玻璃体牵拉风险。日常饮食增加深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摄入,补充叶黄素和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玻璃体透明度。建议选择非对抗性运动如游泳或瑜伽,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并每20分钟远眺。室内光线需均匀柔和,避免强光直射眼睛。佩戴防蓝光眼镜可能减轻视疲劳,但需注意镜片质量认证。若飞蚊症状突然加重或伴随视野缺损,应立即前往眼科急诊排查视网膜脱离。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高度近视的高发人群是哪些人?

高度近视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有家族遗传史者、青少年儿童、长期近距离用眼者、户外活动不足者以及患有特定全身性疾病者。

1、家族遗传史:

高度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高度近视时,子女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这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相关的胶原蛋白基因突变有关,可能导致眼球轴长异常增长。建议有家族史者从幼年期开始定期进行散瞳验光检查。

2、青少年儿童:

生长发育期眼球结构变化迅速,持续近距离用眼会刺激眼轴增长。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超过50%,其中10%-20%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保持正确读写姿势至关重要。

3、近距离用眼者:

程序员、设计师等职业人群每日持续用眼超过8小时,睫状肌长期痉挛可能加速近视进展。建议每40分钟远眺6米外景物20秒,使用防蓝光眼镜需结合户外活动。

4、户外活动缺乏:

每日户外光照不足2小时的人群近视风险增加3倍。自然光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能抑制眼轴过度伸长。阴天户外活动同样有效,建议学生保证课间充分暴露于自然光线。

5、全身疾病患者:

马凡综合征、斯蒂克勒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疾病常伴发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可能导致继发性近视加深。这类患者需要每3-6个月进行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预防高度近视需建立终身眼健康管理意识,学龄前儿童建议每天3小时户外活动,青少年保证每天2小时日光暴露。20岁后近视仍可能进展,应避免持续熬夜用眼。高度近视者需每年检查眼底,避免剧烈碰撞类运动,多摄入富含叶黄素的深色蔬菜,控制甜食摄入以维持眼内压稳定。出现闪光感、视野缺损等视网膜脱离先兆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肝癌 多囊肝 喉麻痹 脊索瘤 胃结核 腹主动脉瘤 泌尿系结石 喉返神经麻痹 迷走神经损伤 急性肾小球肾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