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感染性疾病科 > 传染科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传染病吗严重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哪类传染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丙类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或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部分泌物中,可通过被污染的手指、毛巾、脸盆等物品间接传播,也可通过游泳池水传播。该病潜伏期短,起病急骤,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需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揉眼,不与患者共用毛巾等物品。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游泳时佩戴泳镜。患者使用过的物品需煮沸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应做好防护。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滴眼液等药物。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流行性感冒属于哪种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季节性流行特点,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为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性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宿主范围广,易发生变异,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主要引起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病毒较稳定,多引起散发或小流行。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流行性感冒列为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要求医疗机构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流行性感冒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肺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鼻而感染。流感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通常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南方地区可能出现冬春季和夏季两个流行高峰。

预防流行性感冒最有效的措施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疫苗所含病毒株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当年流行株进行更新。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等也有助于预防流感。流行季节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居家隔离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流行性感冒属于哪一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能力强,易引起大规模流行。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随飞沫排出,被易感者吸入后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口、鼻或眼睛也可能导致感染。流感病毒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更容易传播。流感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但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流感病毒对紫外线、高温和常用消毒剂敏感。

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4天,平均2天。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伴有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儿童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容易出现重症。流感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流感患者、保持室内通风等。流感患者应居家隔离休息,多饮水,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流感。流感流行期间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出现流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高危人群更应及早就诊。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梅毒上报传染病标准是什么?

梅毒属于乙类传染病,确诊后需在24小时内上报至传染病监测系统。

梅毒上报标准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当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和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阳性,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梅毒螺旋体时,即可确诊并上报。对于新生儿梅毒,母亲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且婴儿出现相关症状或实验室检测阳性也需上报。医疗机构发现确诊病例后,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日常应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传,避免高危性行为,确诊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小儿麻痹症是传染病吗?

小儿麻痹症是传染病,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肠道病毒,感染者粪便中可排出大量病毒,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或接触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后,先在咽部或肠道黏膜繁殖,随后侵入血液并可能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及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目前我国使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进行免疫程序。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隔离并就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痒疹 多肌炎 胆囊癌 鼻窦囊肿 肾性糖尿 神经衰弱 上睑下垂 排卵期出血 视网膜裂孔 浆细胞性乳腺炎

疾病科普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