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扁桃体肥大会传染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孕妇有甲状腺肿大会影响胎儿吗?

孕妇有甲状腺肿大可能会影响胎儿,具体与甲状腺功能是否异常有关。

甲状腺肿大若伴随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神经系统和骨骼发育至关重要,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胎儿智力发育迟缓或出生体重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则可能增加流产、早产或胎儿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孕期甲状腺激素需求增加,原有甲状腺疾病可能加重,需密切监测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若无功能异常,通常对胎儿影响较小。部分孕妇因碘缺乏出现生理性甲状腺肿大,及时补碘后可缓解。但肿大若压迫气管或食管,可能引起孕妇呼吸困难或吞咽不适,间接影响胎儿供氧。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也会导致甲状腺轻度增大,属于正常现象。

孕妇确诊甲状腺肿大后应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避免自行用药。日常需保证碘盐和海产品适量摄入,减少卷心菜等致甲状腺肿食物的摄取。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直肠息肉多大会癌变?

直肠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时癌变概率显著增加。直肠息肉癌变风险主要与息肉大小、病理类型、生长速度等因素有关,直径小于5毫米的息肉癌变概率极低,5-10毫米的息肉需定期监测,超过10毫米的腺瘤性息肉建议及时切除。

直径小于5毫米的直肠息肉多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癌变概率不足百分之一,可通过肠镜随访观察。这类息肉通常生长缓慢,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或遗传因素相关。肠镜检查时若发现此类息肉,医生可能建议1-3年复查一次,期间注意保持低脂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肠道黏膜损伤。日常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便血症状应及时就诊。

直径5-10毫米的息肉存在一定癌变风险,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这类息肉或绒毛状腺瘤可能伴随细胞异型增生,病理检查可见腺体结构异常。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肠镜监测,发现息肉增长加快或表面出现溃疡时需考虑内镜下切除。此类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控制体重以降低癌变风险。肠镜检查前需按要求做好肠道准备,确保息肉检出率。

直径超过10毫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明显增高,特别是绒毛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瘤。这类息肉通常生长迅速,表面易出血,基底宽大或带蒂,病理检查常见中重度异型增生。临床建议直接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术后每3-6个月复查肠镜。患者需戒烟限酒,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术后出现腹痛、便血或发热需立即就医排除穿孔或出血并发症。

直肠息肉患者应建立规律的肠镜随访计划,不同大小的息肉采取差异化监测策略。日常饮食注意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摄入,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避免久坐不动,每周保持适度有氧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出现持续性腹泻、便秘或粪便变细等报警症状时,无论息肉大小均需及时就诊排查恶变可能。术后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变化。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鼻甲肥大是鼻息肉吗 鼻甲肥大和鼻息肉的区别细说?

鼻甲肥大不是鼻息肉,两者是鼻腔内不同的病理改变。鼻甲肥大指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厚,鼻息肉则是鼻腔或鼻窦黏膜的良性肿物。

鼻甲肥大通常由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或长期鼻部刺激导致,主要表现为交替性鼻塞、黏液性鼻涕和嗅觉减退。症状常随体位变化而加重,如侧卧时下方鼻腔堵塞更明显。治疗可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严重者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鼻息肉多与慢性鼻窦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囊性纤维化相关,典型症状为持续性鼻塞、脓性鼻涕和面部压迫感。息肉呈半透明葡萄状,多发生于中鼻道。药物首选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配合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无效时需行鼻内镜手术切除。

日常应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鼻腔湿润,擤鼻时勿过度用力。若鼻塞持续加重或伴头痛、视力改变,须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排查并发症。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慢性咽炎肥大吃什么药?

慢性咽炎肥大可以遵医嘱使用西地碘含片、银黄含化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

慢性咽炎肥大可能与细菌感染、长期用嗓过度、胃酸反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刺激性咳嗽等症状。西地碘含片能缓解咽部炎症和疼痛,银黄含化片有助于清热解毒和消肿利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咽炎。使用药物前需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导致耐药性或不良反应。

日常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适当增加饮水量,减少用嗓频率,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结肠息肉多大会癌变?

结肠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时癌变概率明显增加,但具体风险需结合病理类型判断。主要影响因素有息肉大小、病理分型、生长速度、家族史、内镜特征等。

1、息肉大小

直径5毫米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极低,通常建议定期观察。5-10毫米息肉需结合其他高危因素评估,10毫米以上息肉癌变风险显著上升。锯齿状息肉即使较小尺寸也可能存在恶性潜能,绒毛状腺瘤在10毫米时癌变概率可达15%。内镜下切除的完整病理报告对判断预后至关重要。

2、病理分型

管状腺瘤癌变风险最低,绒毛状腺瘤和锯齿状息肉风险较高。传统锯齿状腺瘤在20毫米时癌变率超过20%,微乳头型腺瘤具有更强侵袭性。病理报告中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提示需积极处理,低级别病变可考虑保守监测。

3、生长速度

随访期间快速增大的息肉需警惕恶变,尤其年增长超过3毫米的病变。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通常生长缓慢,而某些锯齿状病变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形态学改变。建议高危人群每1-2年进行肠镜复查,动态观察变化。

4、家族史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癌变年龄可能提前10-15年,林奇综合征相关息肉具有更高恶性转化率。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小息肉也可能快速进展,这类人群需要更频繁的监测和更积极的切除策略。

5、内镜特征

表面凹陷、发红、易出血的息肉提示潜在恶性可能,pit分型III-IV型对应较高癌变风险。窄带成像下可见不规则血管和腺管开口的病变,超声内镜显示黏膜下层浸润者需优先处理。内镜医师的经验判断对病变性质的预判同样重要。

建议所有结肠息肉患者保持高膳食纤维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可能有助于降低癌变风险。规律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戒烟限酒,维持正常体重,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粪便隐血和肠镜检查。已发现息肉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复查,及时处理新发病变。内镜切除后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便血、腹痛等异常症状,术后1年内需进行首次复查评估。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腭裂 错构瘤 关节结核 过敏性休克 骨旁骨肉瘤 脉络膜破裂 面神经麻痹 前列腺囊肿 假性尖锐湿疣 慢性扁桃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