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急性间质性肺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间质性肺炎能治愈吗?

急性间质性肺炎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会影响预后。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规范治疗以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

急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以肺泡壁和肺间质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急重症,部分轻症患者通过及时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泼尼松等是核心治疗药物,能有效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对于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需配合氧疗或机械通气支持。部分病例会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辅助治疗。病情稳定后需长期随访肺功能,预防感染等诱因。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肺纤维化,此时治愈概率显著降低。高龄、存在基础肺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预后较差,可能进展为慢性间质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会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这类患者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多学科联合救治,部分病例需考虑肺移植。

患者应严格戒烟并避免粉尘接触,保持适度有氧运动以改善肺功能。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鱼肉、鸡蛋及新鲜蔬菜水果。康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定期复查高分辨率CT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气促加重或发热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急性间质性肺炎会传染吗?

急性间质性肺炎一般不会传染。急性间质性肺炎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主要与自身免疫异常、环境暴露或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不具有人传人的特性。但需注意合并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时可能存在传染风险。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通常表现为肺泡壁和肺间质的弥漫性炎症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低氧血症等症状,胸部CT可见磨玻璃样改变或网格状阴影。该病起病急骤,部分病例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常用治疗药物,如甲泼尼龙、环磷酰胺等。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活检结果,需与病毒性肺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损伤等疾病鉴别。

极少数情况下,若患者同时存在流感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则可能通过飞沫传播导致他人感染。这类混合感染病例需进行呼吸道隔离,并针对病原体使用奥司他韦、利福平等抗感染药物。免疫功能低下者接触患者后若出现发热咳嗽,应及时就医排查。

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康复期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量补充深海鱼、西蓝花等抗炎食物。定期随访肺功能和高分辨率CT,监测病情变化。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辅助检查方法?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有胸部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血液生化检查、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1、胸部高分辨率CT:

胸部高分辨率CT能清晰显示肺部间质病变特征,是诊断急性间质性肺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该检查可发现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网格状改变等典型表现,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检查过程无创,但需注意避免短期内重复接受辐射。

2、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通过测定肺活量、弥散功能等指标,客观评估肺部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多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能力下降。该检查需患者配合完成特定呼吸动作,结果可量化疾病进展程度。

3、支气管肺泡灌洗:

支气管肺泡灌洗通过支气管镜获取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学分析,可鉴别感染性因素与其他间质性肺病。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是急性间质性肺炎的特征性表现。该检查属于微创操作,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4、血液生化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自身抗体等项目,可排除感染、结缔组织病等继发因素。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常见乳酸脱氢酶升高,反映肺组织损伤程度。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5、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能获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见肺泡间隔增厚、炎性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该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存在气胸等并发症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确诊急性间质性肺炎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日常需避免接触粉尘等刺激物,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以改善肺功能,饮食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新鲜果蔬,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出现呼吸困难加重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肺功能评估治疗效果。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急性间质性肺炎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急性间质性肺炎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属于急性弥漫性肺损伤,两者在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上存在重叠,但病因和预后有所不同。

1、病理机制:

急性间质性肺炎以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核心,病理特征为弥漫性肺泡损伤伴透明膜形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则更强调炎症介质释放导致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两者均会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和氧合障碍。

2、病因差异:

急性间质性肺炎多与病毒感染、药物毒性或特发性因素相关,属于原发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于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外因素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属于继发性肺损伤。

3、影像学表现:

两者在CT上均可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和实变影,但急性间质性肺炎更易出现小叶间隔增厚和网格状改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则以重力依赖性分布为特征。

4、病理分期:

急性间质性肺炎病理分为渗出期、增殖期和纤维化期,整个过程约2-3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则分为渗出期、增生期和纤维化期,但纤维化程度通常较急性间质性肺炎轻。

5、预后特征:

急性间质性肺炎病死率可达50%-70%,存活者常遗留肺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约40%,多数存活者肺功能可基本恢复,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对于疑似急性间质性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建议立即住院治疗并完善高分辨率CT、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治疗期间需保证充足热量摄入,蛋白质补充应达到每日1.2-1.5克/公斤体重。病情稳定后可进行渐进式呼吸康复训练,从腹式呼吸开始逐步过渡到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血氧饱和度需维持在90%以上。日常需避免接触呼吸道刺激物,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40%-60%,定期复查肺功能评估恢复情况。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间质性肺炎怎么治?

急性间质性肺炎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呼吸支持、免疫调节、肺康复等方式治疗。急性间质性肺炎通常由感染、药物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环境暴露、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氧疗: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常伴有低氧血症,氧疗是基础治疗手段。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高浓度氧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缓解呼吸困难。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无创通气或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2、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30-60mg/d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肺泡损伤。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100-150mg/d可用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抗纤维化药物如吡非尼酮600-2400mg/d可延缓肺纤维化进程。

3、呼吸支持:对于呼吸衰竭患者,需及时进行呼吸支持治疗。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氧合,减少气管插管率。对于严重呼吸衰竭者,需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4、免疫调节: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急性间质性肺炎,可使用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周1次进行靶向治疗。血浆置换可用于清除循环中的自身抗体,减轻免疫损伤。

5、肺康复:急性期过后,应尽早开始肺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训练、运动训练、营养支持等。呼吸肌训练可改善呼吸肌力量,运动训练如步行、踏车等可提高运动耐力,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康复。

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应注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鸡蛋、牛奶、新鲜蔬果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改善肺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粉尘、烟雾等刺激物。定期复查肺功能,监测病情变化。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肺损伤 性功能障碍 间质性肾炎 糖尿病前期 暴露性角膜炎 后发性白内障 十二指肠溃疡 绝经后骨质疏松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