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急性间质性肺炎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间质性肺炎能治愈吗?

急性间质性肺炎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会影响预后。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规范治疗以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

急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以肺泡壁和肺间质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急重症,部分轻症患者通过及时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泼尼松等是核心治疗药物,能有效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对于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需配合氧疗或机械通气支持。部分病例会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辅助治疗。病情稳定后需长期随访肺功能,预防感染等诱因。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肺纤维化,此时治愈概率显著降低。高龄、存在基础肺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预后较差,可能进展为慢性间质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会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这类患者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多学科联合救治,部分病例需考虑肺移植。

患者应严格戒烟并避免粉尘接触,保持适度有氧运动以改善肺功能。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鱼肉、鸡蛋及新鲜蔬菜水果。康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定期复查高分辨率CT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气促加重或发热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急性间质性肺炎会传染吗?

急性间质性肺炎一般不会传染。急性间质性肺炎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主要与自身免疫异常、环境暴露或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不具有人传人的特性。但需注意合并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时可能存在传染风险。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通常表现为肺泡壁和肺间质的弥漫性炎症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低氧血症等症状,胸部CT可见磨玻璃样改变或网格状阴影。该病起病急骤,部分病例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常用治疗药物,如甲泼尼龙、环磷酰胺等。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活检结果,需与病毒性肺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损伤等疾病鉴别。

极少数情况下,若患者同时存在流感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则可能通过飞沫传播导致他人感染。这类混合感染病例需进行呼吸道隔离,并针对病原体使用奥司他韦、利福平等抗感染药物。免疫功能低下者接触患者后若出现发热咳嗽,应及时就医排查。

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康复期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量补充深海鱼、西蓝花等抗炎食物。定期随访肺功能和高分辨率CT,监测病情变化。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呼吸频率增快、肺部湿啰音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症状按严重程度从早期表现到终末期进展排列。

1、呼吸困难:

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为突发性严重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费力、气促,尤其在平卧时加重。这种呼吸困难与常规缺氧不同,即使增加吸氧浓度也难以缓解,需通过影像学检查与心源性肺水肿鉴别。

2、低氧血症:

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降低是核心特征,氧合指数≤300毫米汞柱为诊断标准。患者可能出现口唇发绀、指端青紫等体征,严重时血氧饱和度可低于90%,需立即进行机械通气支持。

3、呼吸频率增快:

作为代偿机制,呼吸频率常超过30次/分钟,伴随辅助呼吸肌参与。这种过度通气可能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后期可转为混合性酸中毒,反映病情进入失代偿阶段。

4、肺部湿啰音:

听诊可闻及双肺弥漫性湿啰音,X线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这些表现源于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导致的肺水肿,但不同于心衰引起的肺水肿,通常无颈静脉怒张等循环淤血体征。

5、多器官功能障碍:

晚期可出现休克、肾功能衰竭、凝血异常等全身表现。这与炎症介质大量释放有关,病死率随受累器官数量增加而显著上升,需重症监护治疗。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维持营养状态。建议进行被动肢体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出现意识改变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提示可能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康复期可逐步进行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和膈肌锻炼,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辅助检查方法?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有胸部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血液生化检查、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1、胸部高分辨率CT:

胸部高分辨率CT能清晰显示肺部间质病变特征,是诊断急性间质性肺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该检查可发现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网格状改变等典型表现,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检查过程无创,但需注意避免短期内重复接受辐射。

2、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通过测定肺活量、弥散功能等指标,客观评估肺部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多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能力下降。该检查需患者配合完成特定呼吸动作,结果可量化疾病进展程度。

3、支气管肺泡灌洗:

支气管肺泡灌洗通过支气管镜获取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学分析,可鉴别感染性因素与其他间质性肺病。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是急性间质性肺炎的特征性表现。该检查属于微创操作,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4、血液生化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自身抗体等项目,可排除感染、结缔组织病等继发因素。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常见乳酸脱氢酶升高,反映肺组织损伤程度。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5、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能获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见肺泡间隔增厚、炎性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该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存在气胸等并发症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确诊急性间质性肺炎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日常需避免接触粉尘等刺激物,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以改善肺功能,饮食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新鲜果蔬,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出现呼吸困难加重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肺功能评估治疗效果。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急性间质性肺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急性间质性肺炎可能由感染因素、药物毒性、结缔组织病、环境暴露及特发性因素等原因引起。

1、感染因素: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可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

2、药物毒性:

某些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甲氨蝶呤等可能诱发肺间质损伤。药物代谢产物在肺部蓄积后,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影像学可见弥漫性磨玻璃影。

3、结缔组织病: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常合并肺间质病变。自身抗体攻击肺泡基底膜,引发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干咳和Velcro啰音。

4、环境暴露:

长期接触石棉、矽尘等职业粉尘可导致肺泡炎。吸入性损伤激活巨噬细胞释放促纤维化因子,病理可见间质胶原沉积,肺功能检查显示弥散功能下降。

5、特发性因素:

部分病例无明确诱因,归类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相关,病理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改变,高分辨率CT可见网格影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患者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如鱼肉、蛋类及新鲜果蔬,避免辛辣刺激。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缩唇呼吸等肺康复训练,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出现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或指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立即就医。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冻伤 虱病 皮肤癌 根尖脓肿 急性喉炎 肠系膜脂肪炎 眶下间隙感染 口腔恶性肿瘤 软骨发育不全 门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