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中风

中风急救的正确方法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锁骨骨折吊带正确姿势?

锁骨骨折后使用吊带的正确姿势需保持患侧前臂屈曲90度悬吊于胸前,肩关节自然下垂避免外展。锁骨骨折的固定方式主要有八字绷带固定、前臂吊带固定、锁骨带固定、肩肘固定带、外固定支架等。

1、八字绷带固定

八字绷带通过双侧腋下交叉固定,可限制肩关节活动并维持锁骨断端对位。固定时需在腋下垫软垫防止压迫神经,绷带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需定期检查皮肤是否出现压疮,固定期间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

2、前臂吊带固定

前臂吊带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将患侧肘关节屈曲90度悬吊可减轻锁骨受力。使用时需调整吊带长度使手腕高于肘部,夜间睡眠可暂时解除吊带。需配合冰敷缓解肿胀,定期进行手指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3、锁骨带固定

锁骨带通过环形加压促进骨折端贴合,需根据体型调节压力避免影响呼吸。固定时保持双肩向后展开姿势,每日检查皮肤血液循环情况。可与前臂吊带联合使用,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压迫锁骨上神经。

4、肩肘固定带

肩肘固定带通过限制肩肘关节活动提供三维稳定,适用于粉碎性骨折。佩戴时需保持脊柱直立姿势,固定带松紧度以不影响上肢血运为准。需配合被动肩关节活动防止粘连,每4小时放松一次避免肌肉萎缩。

5、外固定支架

外固定支架用于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移位,需严格消毒针道防止感染。支架安装后需每日观察针道渗液情况,避免碰撞支架导致二次损伤。固定期间需进行等长肌肉收缩训练,拆除后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锁骨骨折固定期间应保持低盐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睡眠时用枕头支撑患肢减轻疼痛,避免侧卧压迫骨折端。康复期可进行钟摆运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6周后经影像学确认愈合再逐步恢复负重训练。出现固定器松动、皮肤溃烂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复诊。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主要包括立即停止活动、拨打急救电话、保持呼吸道通畅、服用急救药物、等待专业救援等步骤。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重疾病,及时规范的急救措施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1、立即停止活动

发现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症状时,患者须立即停止所有体力活动,保持静卧状态。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都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缺血程度。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自觉最舒适的体位,避免平卧增加回心血量。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物,减少外界对胸部的压迫。

2、拨打急救电话

第一时间联系120急救中心,准确描述患者症状、发病时间和所在位置。急救电话接通后保持通话状态,按调度员指导进行初步处理。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应告知调度员以便指导使用。避免自行驾车送医,救护车配备的心电监护和急救设备可途中实施生命支持。

3、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深度,出现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意识模糊者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必要时清除口腔异物。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有条件可给予鼻导管吸氧。避免过度通气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维持氧流量在每分钟2-4升为宜。

4、服用急救药物

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5分钟后未缓解可重复使用,总量不超过3片。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毫克有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血压低于90/60mmHg或出现右心室梗塞时禁用硝酸酯类药物。吗啡可缓解剧烈胸痛,但需警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5、等待专业救援

急救人员到达前持续监测患者意识、脉搏和呼吸,每5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准备既往病历和长期服用药物清单供医护人员参考。出现心跳骤停立即实施胸外按压,使用AED进行电除颤。避免频繁搬动患者,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应激刺激。

急性心肌梗塞康复期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和β受体阻滞剂等二级预防药物。逐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每周3-5次有氧运动,强度以不诱发心绞痛为度。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冠脉CTA,监测心功能恢复情况。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急救常识心肺复苏怎么做?

心肺复苏可通过判断环境安全、呼叫急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方式实施。心肺骤停通常由心脏疾病、窒息、触电、溺水、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

1、判断环境安全

施救前需快速确认现场无坍塌、火灾、漏电等危险。将患者转移至平坦坚硬地面,避免在软床或沙发等不稳定平面操作。移除患者颈部及胸部的束缚物,确保施救空间充足。

2、呼叫急救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启扬声器模式,清晰报告患者年龄、意识状态和事发地点。若现场有他人,应指定专人联系急救系统并取来自动体外除颤器。持续保持与急救人员的沟通直至专业救援到达。

3、胸外按压

将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交叠垂直向下按压,深度需达到5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时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重量,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

4、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一手置于前额下压,另一手食指中指抬起下颌骨。对于疑似颈椎损伤者改用推举下颌法。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如有可见异物可用手指侧向勾出。

5、人工呼吸

捏紧患者鼻翼,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包严患者口唇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每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使用防护面罩可降低感染风险,若不愿进行口对口呼吸可仅做持续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后需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直至专业医疗人员接手。未经培训者应在急救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重点保持高质量胸外按压。日常应学习正规急救课程,定期复训巩固技能。家庭及公共场所建议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掌握心肺复苏技术能在黄金4分钟内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注意急救过程中避免过度搬动患者颈部,儿童与成人按压手法存在差异需特别注意。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突然抽搐怎么急救方法?

突然抽搐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受伤、调整体位、记录抽搐时间、及时就医等方式急救。抽搐可能由癫痫、高热惊厥、低血糖、脑外伤、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解开患者领口衣扣,清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误吸,避免使用硬物撬开牙齿,可垫软布防止舌咬伤。观察呼吸频率和面色变化,如出现呼吸暂停需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防止受伤

移开周围尖锐物品,在患者头部下方垫软垫。不要强行按压抽搐肢体,避免骨折风险。发作期间禁止喂水喂药,待意识完全恢复后再给予少量温水。记录抽搐开始和结束的具体时间。

3、调整体位

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该体位利于保持气道开放并防止误吸。松开过紧的腰带或衣物,保持环境通风。抽搐停止后不要立即搬动患者,观察其意识恢复情况,测量体温并检查有无外伤。

4、记录抽搐时间

准确记录抽搐持续时长和发作表现,包括肢体抽动形式、眼球位置、面色变化等细节。这些信息对后续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若发作超过5分钟或连续多次发作,需立即呼叫急救。

5、及时就医

首次发作、伴随高热或外伤、孕妇及儿童患者必须送医。急诊需进行血糖检测、电解质检查和脑部影像学评估。根据病因可能使用地西泮控制发作,或给予葡萄糖纠正低血糖。

抽搐发作后24小时内应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限制酒精摄入,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者不可擅自停药。糖尿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婴幼儿高热时及时物理降温。建议家属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常备急救药物者需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若半年内无复发,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适度运动。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小孩半夜耳朵疼急救法?

小孩半夜耳朵疼可能是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炎或耳部外伤引起的,可通过热敷、调整睡姿、服用止痛药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热敷

用温热毛巾敷在患侧耳朵周围,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避免烫伤皮肤。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耳部肌肉痉挛和炎症引起的疼痛。每次持续10分钟,间隔半小时可重复进行。注意避开耳道口,防止水汽进入加重感染。

2、调整睡姿

将孩子头部垫高30度左右,患耳朝上侧卧。这个姿势能减轻耳道压力,避免分泌物堵塞加重疼痛。可用枕头支撑背部保持体位稳定,但需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平躺导致充血加剧,也不要压迫患侧耳朵。

3、服用止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可短期缓解疼痛,需按体重计算剂量。这两种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敏感度。用药后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4、滴耳液使用

氧氟沙星滴耳液适用于细菌性外耳道炎,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让孩子侧卧,轻轻牵拉耳廓使耳道变直,滴入3-4滴药液后保持体位5分钟。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滴耳液,可能刺激黏膜加重疼痛。

5、就医指征

出现高热、耳道流脓、听力下降或疼痛持续超过12小时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进行耳镜检查,严重感染需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耳膜穿孔者禁用滴耳液,外伤性耳痛需排除鼓膜损伤。

夜间耳痛发作时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让孩子掏挖耳朵。可准备专用耳温枪监测体温,房间保持50%湿度减少耳道刺激。日常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哺乳期婴儿喂奶后需拍嗝,学龄儿童游泳时佩戴耳塞。耳痛缓解后仍需复查,确保中耳积液完全吸收,防止转为慢性中耳炎影响听力发育。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肺损伤 性功能障碍 间质性肾炎 糖尿病前期 暴露性角膜炎 后发性白内障 十二指肠溃疡 绝经后骨质疏松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