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什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副交感神经是迷走神经吗?

副交感神经并不等同于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副交感神经主要通过迷走神经、盆内脏神经等分支调节内脏活动,而迷走神经作为其最长分支,负责调控心脏、肺部、胃肠等多器官功能。

副交感神经系统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与交感神经系统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平衡。该系统通过颅神经和骶神经发出纤维,其中颅神经部分包含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纤维。迷走神经作为第10对颅神经,其副交感纤维分布最广,约占整个系统纤维的75%,主要支配胸腔和腹腔脏器,如减缓心率、促进胃肠蠕动、刺激消化液分泌等。

除迷走神经外,副交感神经还包括其他分支。骶部副交感神经通过盆内脏神经支配盆腔脏器,如膀胱排尿反射和直肠排便反射。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控制瞳孔收缩和晶状体调节,面神经与舌咽神经则分别调节唾液腺和泪腺分泌。这些分支与迷走神经协同作用,但各自具有特定的靶器官和功能。

建议出现心悸、消化不良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日常可通过深呼吸训练、规律作息等方式帮助调节副交感神经活性,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对自主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交感神经紊乱怎么治?

交感神经紊乱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交感神经紊乱通常由长期压力、睡眠不足、内分泌失调、慢性疾病、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日保证充足睡眠时间。饮食宜清淡,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及全谷物比例。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每周坚持数次,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症状。戒烟限酒,减少尼古丁和酒精对神经系统的刺激。

2、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咨询或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情绪,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如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等。建立社交支持系统,与亲友保持良好沟通。必要时可进行专业心理评估,排除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定期进行放松训练,帮助恢复自主神经平衡。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调节自主神经药物如谷维素、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类药物。对于伴随明显焦虑症状者,可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如劳拉西泮、阿普唑仑。存在心悸症状时可考虑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4、物理治疗

采用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等非药物手段调节神经功能。温水浴、穴位按摩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针灸治疗选取内关、神门等穴位,帮助平衡自主神经功能。物理治疗方法需在专业机构进行,根据个体反应调整疗程。

5、中医调理

中医辨证多属肝郁气滞或气血不足,可选用逍遥散、归脾汤等方剂调理。耳穴压豆选取交感、神门等穴位进行刺激。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温补气血。中药使用需经中医师辨证,避免自行抓药。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效果更佳。

交感神经紊乱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可适量食用核桃、小米、百合等安神食材,睡前饮用温牛奶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工作环境中注意劳逸结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短暂休息和伸展活动。季节交替时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症状。建议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监测血压、心率等基础指标变化。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或心身医学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通常与颈椎退行性变、长期不良姿势、颈部外伤、颈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等因素有关。

1、药物治疗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维素片,缓解疼痛的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伴有失眠焦虑者可短期使用阿普唑仑片,但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依赖。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2、物理治疗

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交感神经受压。颈椎牵引可减轻椎间盘压力,需由康复师根据颈椎曲度调整牵引角度和重量。脉冲射频治疗针对椎旁交感神经节进行调控,适合顽固性症状患者。物理治疗需连续进行10-15次,配合颈部肌肉锻炼效果更佳。

3、中医治疗

针灸选取风池、颈百劳等穴位配合电针刺激,调节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推拿采用滚法、揉法等松解颈部软组织粘连,改善椎动脉供血。中药熏蒸使用桂枝、川芎等药物促进局部代谢,缓解椎动脉痉挛。中医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暴力手法加重损伤。

4、生活方式调整

使用记忆棉枕头保持颈椎中立位,避免过高或过低导致肌肉紧张。每工作1小时做颈部后仰、侧屈等动作,持续5-10分钟。游泳时采用仰泳姿势加强颈背肌群力量,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为宜。睡眠时避免俯卧姿势,减少颈椎扭转压力。

5、手术治疗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适用于明确椎间盘突出压迫交感神经者,可彻底解除机械压迫。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能保留节段活动度,适合年轻患者单节段病变。手术需严格评估适应证,术后需佩戴颈托保护并配合康复训练。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办公时调整显示器高度使视线平视。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侧卧时在双腿间夹枕头保持脊柱中立位。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糙米、瘦肉等食物,帮助神经修复。急性发作期可佩戴软质颈托限制过度活动,但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定期进行颈椎MRI检查评估病情进展,出现上肢麻木或行走不稳需立即就医。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关系?

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共同构成自主神经系统,两者功能相互拮抗又协调统一,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主要关系体现在功能平衡、作用器官互补、递质差异、激活条件不同及协同调节五个方面。

1、功能平衡:

交感神经主导应激反应,通过加快心率、扩张支气管等应对紧急状态;副交感神经则促进休整修复,如降低血压、促进消化。两者如同油门与刹车,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长期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可能导致高血压,需通过冥想等放松训练调节。

2、作用器官互补:

同一器官往往接受双重支配。心脏窦房结受交感神经加速、副交感神经减速调节;瞳孔括约肌由交感神经扩大、副交感神经收缩。这种双重控制使器官能快速响应不同生理需求,胃肠功能紊乱常与两者协调异常相关。

3、递质差异: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广泛持久;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精准短暂。这种递质差异决定了两者不同的作用特点,某些降压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递质受体发挥作用。

4、激活条件不同:

交感神经在运动、紧张时激活,副交感神经在休息、进食时主导。昼夜节律中,白天交感神经活跃,夜间副交感神经占优。轮班工作者易出现节律紊乱,表现为失眠或消化不良。

5、协同调节:

某些生理过程需要两者配合,如男性勃起由副交感神经启动,射精由交感神经完成。排尿反射中,副交感神经控制膀胱收缩,交感神经管理括约肌松弛。这种精密配合障碍可能导致排尿功能障碍。

保持自主神经平衡需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夜间高强度训练。饮食可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南瓜子、菠菜,有助于神经调节。练习腹式呼吸每天10分钟能增强副交感神经张力。出现心慌、出汗异常等持续症状时,需进行心率变异性等专业评估。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如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好?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生活方式调整及手术治疗五种方式。该病多由颈椎退变、慢性劳损、姿势不良、局部炎症或外伤等因素引发,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干预措施。

1、物理治疗:

通过颈椎牵引缓解神经压迫,配合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手法复位需由专业康复师操作,纠正小关节错位。急性期建议佩戴颈托制动,每日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

2、药物治疗:

急性疼痛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配合甲钴胺营养神经。眩晕症状明显时可用倍他司汀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严重交感兴奋症状需在神经科医师指导下使用调节自主神经药物。

3、中医调理:

针灸取风池、颈夹脊等穴位调节气血,推拿采用滚法、揉法等松解肌肉痉挛。中药内服常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外敷可选择含有川乌、草乌的膏药。需注意避免暴力手法加重损伤。

4、生活方式调整:

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保持颈椎中立位,避免长时间低头超过30分钟。建议进行游泳、放风筝等仰头运动,工作时电脑屏幕需与视线平齐。戒烟可减少椎动脉痉挛风险。

5、手术治疗:

当保守治疗无效且存在明确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时,可考虑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颈部肌肉功能锻炼,防止相邻节段退变加速。

日常应避免颈部受凉,空调出风口不宜直吹颈椎区域。饮食多补充富含钙质的乳制品及维生素B族的粗粮,适量食用天麻、丹参等药食同源食材。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乳胶枕,侧卧时保持头部与脊柱成直线。建议每工作1小时做颈部米字操,动作需缓慢轻柔。冬季外出佩戴围巾保暖,夏季出汗后及时擦干颈部。定期进行颈椎MRI检查评估病情进展,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或行走不稳需立即就诊。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膀胱瘘 肝移植 蛲虫病 脑出血 肺毛霉病 间位结肠 肾动静脉瘘 贲门失弛缓症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