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感染性疾病科 > 结核病科

结核性胸膜炎反复发烧正常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血象不高反复发烧怎么办?

宝宝血象不高反复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反复发热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反应、环境因素、隐性感染、非感染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优先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式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拭,重点冷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保持室温在24-26℃。物理降温可每2小时重复一次,同时监测体温变化。

2、调整饮食:

发热期间提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苹果泥等。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消化负担,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可适当稀释浓度。

3、补充水分:

每2小时补充50-100毫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尿量及颜色判断脱水程度。可适量给予稀释的鲜榨果汁补充电解质,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出现口唇干燥、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时需加强补液。

4、观察症状变化:

记录发热时间、温度曲线及伴随症状,注意有无皮疹、抽搐、意识改变等危重表现。监测活动状态、进食量、睡眠质量等一般情况,发热超过72小时或体温持续超过39℃需警惕特殊感染。

5、及时就医:

出现嗜睡拒食、呼吸急促、囟门膨隆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就诊。血象正常但反复发热需考虑尿路感染、川崎病等特殊疾病,必要时进行血培养、超声等深入检查。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抗病毒药物或免疫调节剂。

保持居室通风换气,每日开窗2-3次避免交叉感染。选择棉质透气衣物便于散热,发热期暂停预防接种。可适当食用雪梨、莲藕等清热生津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建立规律的体温监测记录,包括测量时间、具体数值和用药情况,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变化,即使体温暂时下降也不可忽视潜在疾病风险。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婴儿吃了美林反复发烧怎么办?

婴儿服用美林后反复发烧可能与用药剂量不足、感染未控制、药物过敏反应、脱水或合并其他疾病有关,需结合具体原因调整退热方案。

1、用药剂量不足:

美林的有效成分布洛芬需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剂量不足时退热效果短暂,易出现体温反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重新核对用药剂量,避免使用家用汤匙等非标准计量工具。

2、感染未有效控制: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需要原发病治疗。单纯退热药无法根治感染,可能出现用药后4-6小时体温回升。如伴随咳嗽、腹泻等症状,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源。

3、药物过敏反应:

少数婴儿对布洛芬成分敏感,服药后可能出现药物热。表现为用药后体温不降反升,伴随皮疹或面部水肿。需立即停用并更换对乙酰氨基酚类退热药。

4、脱水影响药效:

发热伴进食减少易导致脱水,影响药物吸收代谢。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可通过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或口服补液盐改善,必要时需静脉补液支持。

5、合并其他疾病:

川崎病、尿路感染等特殊疾病可导致顽固性发热。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体温反复超过39℃,需排查有无草莓舌、排尿哭闹等特征性表现。

保持室温22-24℃并穿宽松棉质衣物有助于散热。发热期每2小时监测体温,记录发热曲线供医生参考。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喂养频率,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补充温水。物理降温建议使用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或冰敷。若出现嗜睡、抽搐、前囟膨出等危急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结核性胸膜炎可以正常工作么?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以适度工作,但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治疗阶段及工作性质综合评估。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胸腔积液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工作强度及环境防护条件。

1、胸腔积液量:

少量积液且无呼吸困难时,可从事轻体力工作。若积液量超过500毫升压迫肺组织,需卧床休息并穿刺抽液,此时应暂停工作。治疗2-4周后复查胸片确认积液吸收情况再评估复工时间。

2、全身症状:

存在持续低热、夜间盗汗、明显消瘦时,提示结核活动期,需绝对休息加强营养。体温正常连续2周、体重回升5%以上,说明进入恢复期,可逐步恢复坐班类工作。重体力劳动需延迟至疗程结束。

3、药物副作用:

利福平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异烟肼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炎。用药初期每月需监测转氨酶,若出现黄疸或手脚麻木需立即停工。多数患者在用药2-3个月后耐受性改善,可调整工作强度。

4、工作强度:

文案、行政等脑力工作可在治疗1个月后尝试复工,每日工作时间建议控制在6小时内。搬运、建筑等体力工作需完成6个月标准疗程后再评估。工作中需避免受凉、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

5、环境防护:

痰菌阳性者应隔离治疗,转阴前禁止集体办公。从事食品加工、幼教等行业者,需提供三次痰涂片阴性证明方可返岗。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风险。

患者康复期应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不低于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虾、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从每天5分钟深呼吸开始逐步增加。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月复查血沉和胸片评估恢复进度。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血糖波动可能延长结核病灶愈合时间。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一岁半宝宝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

一岁半宝宝反复发烧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反应、幼儿急疹、中耳炎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这类感染通常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波动在38-39摄氏度之间。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一般3-5天可自行缓解,期间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

2、细菌感染:

链球菌性咽炎、尿路感染等细菌感染会导致持续性发热。这类感染体温常超过39摄氏度,可能伴随局部红肿、排尿异常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等检查确诊,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避免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3、疫苗接种反应:

接种麻腮风疫苗、百白破疫苗后可能出现低热反应。这种发热通常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体温多不超过38.5摄氏度,持续1-2天可自行消退。期间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

4、幼儿急疹: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的幼儿急疹表现为突发高热3-4天,热退后出现玫瑰色皮疹。发热期间宝宝精神尚可,皮疹出现后疾病即进入恢复期。该病具有自限性,主要通过物理降温控制症状,需注意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

5、中耳炎:

婴幼儿咽鼓管结构特殊,感冒后易继发中耳炎。表现为夜间哭闹、抓耳、发热等症状。需通过耳镜检查确诊,轻度病例可观察等待,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哺乳姿势不当、二手烟暴露等都是诱发因素。

反复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过度包裹。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每次发热应记录体温变化曲线,观察是否伴随皮疹、抽搐等特殊表现。若发热超过72小时无缓解,或出现精神差、拒食、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川崎病等严重疾病。日常注意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按时完成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部分感染性疾病。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孩反复发烧手脚冰凉怎么回事?

小孩反复发烧伴随手脚冰凉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反应、血液循环不良、中暑或脱水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病毒感染:

儿童反复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时,机体为对抗病原体会释放致热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手脚冰凉是由于发热初期外周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

2、细菌感染:

细菌性扁桃体炎、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均可引起反复发热。细菌毒素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同时引发炎症反应。手脚冰凉可能与感染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有关。需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源,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3、免疫系统反应:

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低热反应。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早期也表现为反复发热伴四肢末端发凉。这种情况需要监测体温变化,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结膜充血等其他症状,及时就医排查。

4、血液循环不良:

发热时人体通过收缩外周血管来减少散热,这会导致手脚等末梢循环供血减少。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健全,这种反应更为明显。可适当保暖手脚,但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监测腋温变化比末梢温度更能反映核心体温。

5、中暑或脱水:

高温环境下或液体摄入不足时,儿童可能出现发热伴四肢发凉。这是体温调节失衡和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表现。需立即移至阴凉处,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

对于反复发热伴手脚冰凉的患儿,建议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每4小时监测一次体温。发热期间可给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拭。饮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米汤、稀粥等,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如出现嗜睡、抽搐、皮疹等症状,或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需立即就医。退热后仍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盗汗 皮角 痒疹 回归热 妊娠水肿 肾盂肾炎 鼻中隔穿孔 腹股沟直疝 动脉瘤样骨囊肿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