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心内科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怎么做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脑卒中的介入时期及各期的治疗?

脑卒中的介入时期主要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各期治疗重点不同。超急性期以溶栓或取栓为主,急性期侧重并发症防治,亚急性期开始康复训练,恢复期以功能重建为主。

超急性期指发病后4.5小时内,静脉溶栓是首选方案,常用阿替普酶注射液。大血管闭塞患者可进行机械取栓,需在发病6小时内完成。此期需快速完成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出血后立即启动治疗。错过时间窗但存在可挽救脑组织者,经多模影像评估后仍可考虑介入治疗。

急性期为发病后2-7天,重点监测颅内压升高、肺炎等并发症。血压管理需维持收缩压在140-180毫米汞柱,使用乌拉地尔注射液控制血压波动。吞咽障碍患者需鼻饲营养支持,预防误吸性肺炎。卧床患者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

亚急性期指发病后1-6周,病情稳定后即开始康复介入。运动疗法针对偏瘫肢体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言语治疗师对失语患者进行交流能力重塑。针灸选取百会、风池等穴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此阶段需预防肩手综合征等继发障碍。

恢复期涵盖发病6周后,持续康复训练可达1年以上。强制性运动疗法改善上肢功能,减重步态训练重建行走能力。认知训练针对注意力、记忆力障碍进行代偿策略教学。家庭改造需消除门槛、安装扶手等适应残疾状态。部分患者需辅助器具如踝足矫形器维持活动能力。

脑卒中后需长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饮食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单次持续30分钟以上。家属应学习识别再次卒中征兆,如突发面瘫、肢体无力需立即送医。定期复查颈部血管超声评估斑块变化,必要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预防复发。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房间隔缺损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房间隔缺损手术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和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和感染风险。

术后需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摩擦,防止感染。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防止胸骨愈合不良。饮食上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帮助组织修复,同时补充新鲜蔬菜水果促进铁吸收。术后可能出现心悸或乏力,属于正常恢复过程,但若持续胸痛、发热需及时就医。

术后3个月需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缺损闭合情况,之后每年随访一次监测心功能恢复。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怎么治?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可通过介入封堵术、外科修补术等方式治疗。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属于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与胚胎期房间隔发育异常、遗传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缺损较小时可定期随访观察,部分患儿可能自愈。缺损较大或伴随明显症状时需积极干预。介入封堵术通过导管置入封堵器闭合缺损,创伤小且恢复快,适用于中央型缺损且边缘完整的患者。外科修补术需开胸直视下缝合或补片修补,适用于缺损过大、边缘不足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患者。术后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避免剧烈运动。

治疗期间应保持低盐饮食,避免呼吸道感染,遵医嘱定期复查心脏超声。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效果好还是介入效果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和介入治疗效果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血管病变范围及患者身体状况决定。血管旁路移植术适合长段闭塞且身体耐受性好的患者,介入治疗更适合局部狭窄或短段闭塞且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

血管旁路移植术通过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绕过闭塞段重建血流,能彻底解决长段血管闭塞问题,术后远期通畅率较高,但创伤较大且需全身麻醉,存在伤口感染、移植物血栓等风险。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通过微创方式开通狭窄或闭塞血管,恢复血流速度快且并发症少,但支架内再狭窄概率较高需定期复查。两种方式均可改善下肢缺血症状,但介入治疗住院时间更短且恢复更快。

血管旁路移植术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且需严格评估心功能,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介入治疗虽创伤小但可能需多次处理再狭窄病变,部分钙化严重病变可能无法通过介入解决。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高龄患者通常优先考虑介入治疗,年轻患者若血管条件允许可选择手术以获得更持久疗效。

术后需严格戒烟并控制血压血糖,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每日检查下肢皮温色泽变化,适度进行步行训练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出现下肢疼痛加剧或溃疡不愈需及时复查血管造影,饮食应低盐低脂并保持体重稳定,避免久坐久站影响血液循环。

张海洲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哪个严重?

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严重程度需根据缺损大小、位置及并发症综合判断,通常室间隔缺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显著。两种先天性心脏病均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但室间隔缺损更易引发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

房间隔缺损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缺损较小者可能终身无需治疗,但大型缺损会导致右心扩大和心律失常。典型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严重时可出现咯血或栓塞事件。治疗方式包括经导管封堵术和外科修补术,术后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

室间隔缺损因左右心室压力差更大,分流量通常超过房间隔缺损。小型肌部缺损有自愈可能,但膜周部缺损易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婴幼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多汗、发育迟缓,严重者会进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需通过心脏造影评估缺损形态,治疗可采用介入封堵或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

无论哪种缺损类型,确诊后都应限制剧烈运动并预防呼吸道感染。妊娠期患者需在心内科和产科共同监护下管理,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应避免妊娠。术后患者须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并警惕封堵器移位或残余分流等并发症。

张海洲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热门标签

疥疮 乳腺癌 室管膜瘤 声带麻痹 性功能障碍 单纯性紫癜 过敏性皮炎 肾性尿崩症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