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癌症主要有白血病、肝癌、胰腺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其中白血病和肝癌最为常见。
1、白血病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异常白细胞可能释放促凝物质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可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氨甲环酸、维生素K1等药物。
2、肝癌肝癌晚期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导致脾功能亢进。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穿刺部位渗血,治疗可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
3、胰腺癌胰腺癌可能通过肿瘤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引发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见症状为血栓形成与出血并存,可使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4、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造血功能紊乱,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异常,易出现顽固性出血。临床可见牙龈出血、月经量多,可选用血小板输注、促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泊帕等治疗。
癌症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出血或血栓时应及时检查凝血功能,治疗需在血液科和肿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注意避免外伤和剧烈运动。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