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 尿路结石

上尿路结石的危害和治疗原则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高血压联合用药的搭配原则?

高血压联合用药需遵循协同降压、减少副作用、简化用药方案的原则,常用搭配包括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

1、协同增效:

联合用药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降压效果的叠加。钙拮抗剂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用可协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两者作用机制互补。利尿剂能减少血容量,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用可阻断钠潴留效应,增强降压效果。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的作用与钙拮抗剂的血管扩张作用结合,适合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

2、副作用抵消:

合理搭配可中和单药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引起干咳,联用钙拮抗剂可减少该症状发生。利尿剂导致的低钾血症可通过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改善,后者有保钾作用。β受体阻滞剂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用,可减轻前者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3、靶器官保护:

特定组合对心脑肾具有额外保护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钙拮抗剂联用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减少蛋白尿。利尿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更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β受体阻滞剂与长效钙拮抗剂组合可降低心肌耗氧量,适合心力衰竭患者。

4、简化用药:

优先选择固定复方制剂提高依从性。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等复方制剂减少服药片数,降低漏服风险。单片复方制剂的血药浓度更稳定,有利于血压平稳控制。需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和医保政策选择适宜剂型。

5、个体化调整:

需结合合并症和药物特性定制方案。合并痛风者避免利尿剂,可选用钙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糖尿病肾病优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为基础用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适合钙拮抗剂联合小剂量利尿剂。

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和肝肾功能,避免高盐饮食,每日钠摄入应控制在5克以内。建议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有助于增强药物疗效。出现头晕、水肿等不适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为什么尿路结石越喝水越疼?

尿路结石患者饮水后疼痛加剧可能与结石移动、尿路痉挛、感染加重、梗阻性水肿及个体敏感性差异有关。

1、结石移动刺激:

大量饮水会增加尿量,可能推动结石在输尿管内移动。结石表面粗糙摩擦尿路黏膜,刺激神经末梢引发剧烈疼痛。这种情况常见于结石直径小于6毫米且形状不规则者,疼痛多呈刀割样并向下腹放射。

2、尿路肌肉痉挛:

结石刺激可引发输尿管平滑肌强烈收缩,饮水后尿流速度加快会加重痉挛程度。这种痉挛性疼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热敷或解痉药物可暂时缓解。

3、合并尿路感染:

当结石合并细菌感染时,大量排尿会冲刷炎性病灶,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加重。患者除疼痛外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发热寒战等症状,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认感染存在。

4、急性尿路梗阻:

结石完全阻塞输尿管时,饮水后肾盂内压力骤增,引发肾绞痛典型发作。疼痛常位于肋脊角并向会阴部放射,可能伴随肉眼血尿,超声检查可见肾盂积水表现。

5、个体痛阈差异:

部分患者因神经敏感性较高,尿流速度变化即可诱发疼痛感知。这类情况多见于既往有结石病史者,疼痛程度与结石大小不成正比,需结合影像学判断实际病情。

尿路结石发作期建议保持每日2000-2500毫升饮水量,但需分次少量摄入避免短时间内尿量激增。优先选择纯净水或柠檬水,限制浓茶咖啡等利尿饮品。疼痛缓解后可尝试跳跃运动促进结石排出,但持续超过6小时的剧烈疼痛或伴随发热需立即就医。日常饮食应注意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适当增加柑橘类水果摄入有助于预防复发。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处理原则?

上消化道大出血需立即采取止血、补液、病因治疗等综合措施。处理原则主要包括快速评估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内镜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1、快速评估:

通过呕血、黑便症状结合血红蛋白水平判断出血量,评估休克指数和意识状态。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监测血压心率,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

2、稳定循环:

快速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维持有效血容量,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改善组织缺氧。对于休克患者需采用头低足高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3、内镜治疗:

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小时内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食管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等出血原因。内镜下可进行钛夹止血、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治疗,止血成功率可达90%以上。

4、药物控制:

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降低胃酸分泌,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控制门脉高压出血。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需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手术干预:

当内镜治疗失败或出现穿孔等并发症时,需考虑外科手术。常见术式包括溃疡缝合术、胃大部切除术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和感染预防。

出血控制后应逐步恢复流质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热饮食,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恢复期需监测血红蛋白变化,补充铁剂纠正贫血。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戒除烟酒。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治疗效果,长期服用胃黏膜保护剂预防复发。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药物。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中医治疗感冒的原则是什么?

中医治疗感冒的原则主要包括解表散邪、调和营卫、扶正祛邪、辨证施治、因时因地制宜。

1、解表散邪:

中医认为感冒多由外邪侵袭肌表所致,治疗首要任务是驱散表邪。风寒型感冒常用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药发汗散寒;风热型感冒则选用金银花、连翘等辛凉解表药疏风清热。解表过程中需注意发汗适度,避免过汗伤阴或汗出不彻留邪。

2、调和营卫:

卫气不固是感冒反复发作的内在因素。通过黄芪、白术等药物益气固表,配合防风、荆芥等祛风药物,可恢复卫外功能。对于体虚易感人群,常采用玉屏风散等方剂增强防御能力,减少外邪入侵机会。

3、扶正祛邪:

针对不同体质采取差异化治疗。气虚者配伍党参、甘草补中益气;阳虚者加附子、干姜温阳散寒;阴虚者用麦冬、沙参滋阴润燥。在祛邪同时兼顾正气,避免单纯攻伐损伤机体抗病能力。

4、辨证施治:

根据证型差异选择对应方剂。风寒证选用麻黄汤,风热证使用银翘散,暑湿感冒常用新加香薷饮,秋燥感冒宜用桑杏汤。对于表寒里热、寒热错杂等复杂证型,需灵活组合方药。

5、因时因地制宜:

考虑地域气候特点调整用药。北方严寒地区麻黄用量可稍大,南方湿热地区多配伍藿香、佩兰化湿。冬季侧重辛温解表,夏季注意清暑化湿,梅雨季节加强健脾祛湿。

感冒期间建议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耗伤正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风寒型可适量饮用姜枣茶,风热型适合白萝卜蜂蜜水。恢复期可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增强体质。注意根据气候增减衣物,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体质虚弱者平时可用黄芪、枸杞代茶饮提升免疫力,但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体质调理。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原则?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早期足量抗生素治疗、手术干预、并发症管理、支持治疗及长期随访。具体措施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心脏受累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综合制定。

1、抗生素治疗:

明确病原体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核心。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联合庆大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采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抗生素疗程通常持续4-6周,需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剂量。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培养评估疗效。

2、手术干预:

对于出现难治性心力衰竭、瓣膜穿孔、大型赘生物或反复栓塞的患儿需考虑手术。常见术式包括赘生物清除术、瓣膜修复或置换术。手术时机需结合超声心动图显示的病变进展速度和全身感染控制情况综合判断。

3、并发症处理:

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栓塞需联合抗凝治疗,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药物剂量。合并心力衰竭时应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严重心律失常可能需临时起搏。化脓性心包炎需行心包穿刺引流。

4、支持疗法: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贫血患儿需输注红细胞。高热期给予物理降温,营养支持采用高蛋白易消化饮食。绝对卧床至体温正常2周,逐步恢复活动需监测心功能。

5、长期管理:

治愈后仍需随访2年以上,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有基础心脏病者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日常注意口腔卫生。疫苗接种需避开治疗期,康复期可进行适度心肺功能锻炼。

患儿康复期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优质蛋白摄入。避免剧烈运动但需维持每日30分钟温和活动,如散步或游泳。定期口腔检查预防感染复发,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家长需学习观察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复诊。治疗期间的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可通过游戏治疗缓解患儿焦虑情绪。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盗汗 皮角 痒疹 回归热 妊娠水肿 肾盂肾炎 鼻中隔穿孔 腹股沟直疝 动脉瘤样骨囊肿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