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真菌肺部感染传染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尿路感染怎么判断是不是真菌感染?

尿路感染是否由真菌引起需通过尿液真菌培养确诊。真菌性尿路感染可能表现为排尿灼痛、尿液浑浊等症状,但细菌性感染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临床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区分。

真菌性尿路感染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或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尿液镜检可见假菌丝或孢子,尿培养可明确菌种。典型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频尿急,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或腰痛。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者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风险较高。

细菌性尿路感染更常见于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体。起病较急,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亚硝酸盐阳性,尿培养细菌计数超过标准值可确诊。症状与真菌感染相似,但抗生素治疗通常有效。未规范治疗的细菌感染可能反复发作,需通过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日常需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憋尿。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留置导尿管者需定期更换。出现排尿不适建议尽早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治疗期间建议穿着棉质透气内裤,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真菌中毒的症状是什么?

真菌中毒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发热寒战、肝肾功能损害等。真菌中毒通常由误食有毒蘑菇或霉变食物引起,可能伴随神经系统症状或器官功能异常,需根据毒素类型和摄入量出现不同表现。

1、恶心呕吐

真菌毒素刺激胃肠黏膜会导致反射性呕吐,常见于误食毒鹅膏菌或霉变谷物后。呕吐物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严重时出现胆汁样物质。患者可能同时伴有上腹绞痛和频繁干呕,需及时补液防止脱水。临床常用蒙脱石散、盐酸昂丹司琼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2、腹痛腹泻

肠道平滑肌痉挛和黏膜炎症可引发阵发性脐周绞痛,排泄水样或血性粪便。多见于霉变甘蔗或玉米中的伏马菌素中毒,严重时出现黏液脓血便。需警惕电解质紊乱,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洛哌丁胺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进行对症处理。

3、头痛头晕

某些真菌毒素如麦角生物碱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搏动性头痛和体位性眩晕。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或短暂意识模糊,与毒素引发的脑血管收缩有关。需立即停止接触毒源,必要时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天麻素片等药物干预。

4、发热寒战

黄曲霉毒素等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体温升高至38-40℃,伴随畏寒和肌肉震颤。这种症状提示毒素已进入血液循环,可能诱发感染性休克。需监测生命体征,临床常用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钠片、清开灵颗粒进行退热治疗。

5、肝肾功能损害

剧毒鹅膏菌含有的鹅膏毒肽可导致转氨酶急剧升高和少尿无尿,皮肤黏膜黄染是典型表现。该阶段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配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片、尿毒清颗粒等保肝护肾药物,严重者需器官支持治疗。

预防真菌中毒需避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注意食品储存环境干燥通风,定期检查粮食霉变情况。出现症状后应立即催吐并保留可疑食物样本,所有疑似患者均需急诊就医监测72小时。恢复期应保持低脂低蛋白饮食,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帮助肝脏解毒,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器官负担。接触霉变物品时需佩戴口罩手套,家庭储物柜可放置除湿剂抑制霉菌生长。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真菌性中耳炎怎么才能治愈?

真菌性中耳炎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耳部清洁护理及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治愈。

真菌性中耳炎主要由曲霉菌、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耳道潮湿、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硝酸咪康唑乳膏、氟康唑胶囊等,同时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掏耳或进水。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或耳塞,减少游泳等可能增加耳道湿度的活动。若伴随瘙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感染类型。

治疗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真菌性的外耳道炎该怎么治?

真菌性外耳道炎可通过抗真菌药物、局部清洁护理和避免诱发因素等方式治疗。

真菌性外耳道炎主要由曲霉菌或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耳道瘙痒、分泌物增多和耳闷感。治疗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栓或制霉菌素滴耳液,这些药物能直接抑制真菌生长。局部护理需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轻柔清洁耳道,避免使用棉签过度掏耳以防损伤。潮湿环境、游泳后未及时干燥耳道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可能诱发感染,需保持耳道干燥并减少刺激。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听力下降或耳痛,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治疗期间应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耳道进水,使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耳道干燥,并遵医嘱完成全程药物治疗以防复发。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真菌孢子皮肤病怎么治?

真菌孢子皮肤病通常指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如体癣、股癣、足癣等,可通过外用抗真菌药物、口服药物及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

真菌孢子皮肤病多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于温暖潮湿环境或免疫力低下人群,表现为红斑、脱屑、瘙痒等症状。轻度感染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药物,直接涂抹患处。若感染面积较大或症状较重,需遵医嘱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药物。治疗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建议穿着透气衣物,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个人物品,定期消毒生活环境以降低复发概率。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肌疝 色盲 软骨瘤 胆管肿瘤 角膜变性 股骨颈骨折 急性胆囊炎 男性不育症 眶下间隙感染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