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血液科

小孩厌食挑食,怎么办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邹毅 住院医师
浦城县枫溪卫生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厌食怎么办 五方法让小儿胃口慢慢变好?

小儿厌食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进食习惯、补充微量元素、中医推拿、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调整饮食结构需减少零食摄入,增加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牛肉等,避免强迫进食。培养进食习惯需固定用餐时间,营造轻松就餐环境,鼓励自主进食。补充微量元素可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甘草锌颗粒等锌制剂。中医推拿可选择捏脊、摩腹等手法刺激脾胃功能。药物治疗适用于病理性厌食,如脾虚积滞可选用醒脾养儿颗粒、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胃阴不足可选用养胃舒颗粒。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日常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促进消化,避免餐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厌食症最快的治疗方法?

厌食症最快的治疗方法通常需要综合医疗干预和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支持治疗、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家庭治疗、住院治疗等。厌食症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患者常因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需及时干预以避免器官功能损害。

1、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师会制定渐进式增重计划,初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逐步增加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严重营养不良者需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补充能量,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营养恢复需配合心理咨询,避免患者因体重增加产生焦虑。

2、心理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纠正对身体形象的扭曲认知,建立正常饮食规律。暴露反应预防疗法可逐步减少催吐、过度运动等补偿行为。团体治疗通过同伴支持改善社交功能,适用于青少年患者。

3、药物治疗

奥氮平可缓解进食焦虑和强迫症状,氟西汀有助于改善抑郁情绪,赛庚啶可用于刺激食欲。药物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用药期间需定期评估心电图和肝功能。

4、家庭治疗

针对青少年患者,家庭治疗可改善亲子互动模式,减少对体重话题的过度关注。治疗师会指导家长采用非批判性沟通方式,共同制定饮食计划。家庭就餐环境需保持轻松,避免强迫进食行为。

5、住院治疗

体重低于标准70%或出现心动过缓等并发症时需住院。医疗团队会进行24小时饮食监护,处理再喂养综合征风险。封闭式病房可阻断患者私自催吐行为,重症期治疗通常持续4-8周。

厌食症康复需长期管理,患者应保持规律三餐并记录饮食日记,逐步恢复对饥饿感的正常感知。家属需注意避免评价患者体型,鼓励参与烹饪等食物相关活动。定期复查体重、骨密度等指标,合并骨质疏松者需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运动康复应从低强度步行开始,避免过度消耗。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对预防复发尤为重要,可加入专业机构组织的康复小组。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宝宝厌食是怎么回事?

宝宝厌食可能由饮食习惯不良、微量元素缺乏、胃肠功能紊乱、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

1、饮食习惯不良

宝宝长期进食高糖零食或边玩边吃会降低正餐食欲。家长需固定三餐时间,减少餐间零食,营造专注进食环境。可将食物做成卡通造型增加趣味性,避免强迫喂食。

2、微量元素缺乏

缺锌会影响味蕾敏感度,缺铁可能导致异食癖。可适量添加瘦肉末、猪肝泥等富锌铁辅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蛋白锌等制剂。

3、胃肠功能紊乱

积食或消化不良时会出现拒食。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蠕动,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避免过度喂养,辅食应从稀到稠逐步添加。

4、心理因素

进食时被训斥或环境嘈杂会产生抵触情绪。家长应保持耐心,鼓励自主进食,允许适量食物浪费。可通过亲子共餐、故事引导等方式建立愉快进食体验。

5、疾病因素

鹅口疮、疱疹性咽峡炎等口腔疾病会导致疼痛拒食,常伴有流涎、哭闹。肠道感染可能伴随呕吐腹泻,需及时就医排查。治疗原发病后食欲多可恢复。

日常可准备色彩丰富的食物激发兴趣,如胡萝卜西兰花泥、南瓜小米粥等。保证每日户外活动量,避免餐前剧烈运动。若持续拒食超过1周或伴随体重下降、精神萎靡,需儿科就诊排除贫血、内分泌等疾病。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医生判断原因,切勿自行使用开胃药物。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孩子挑食偏食原因?

孩子挑食偏食可能由遗传因素、味觉敏感、心理因素、喂养方式不当、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家长需根据具体原因调整饮食策略,必要时寻求专业指导。

1、遗传因素

部分孩子对苦味或酸味的敏感度较高可能与基因相关,这类儿童容易排斥苦味蔬菜如西蓝花、苦瓜等。家长可通过重复少量引入新食物,或将苦味食物与甜味水果混合制作辅食,逐步帮助孩子适应。遗传性挑食通常不伴随其他健康问题,但长期单一饮食可能影响营养均衡。

2、味觉敏感

幼儿期味蕾数量较多,对食物质地和味道更敏感,可能拒绝粗糙、粘稠或气味强烈的食物。建议家长将肉类剁碎做成肉丸,蔬菜切丁混入米饭,利用模具将食物做成趣味造型。温度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也易引发抗拒,保持室温食用更易接受。

3、心理因素

强迫进食或餐桌上的批评会让孩子将进食与负面情绪关联。家长需避免追喂、哄骗等行为,建立固定用餐时间,允许孩子参与食物准备过程。对色彩鲜艳的彩椒、胡萝卜等食物,可通过摆盘游戏激发尝试意愿。进餐环境应轻松愉快,减少电视玩具等干扰。

4、喂养方式不当

过早引入重口味零食会导致孩子排斥清淡主食,频繁喂食影响饥饿感形成。建议家长规律提供三餐两点,两餐间隔保持3-4小时,限制高糖高盐零食。1岁后应逐步过渡到家庭饮食,避免长期单独制作过于软烂的儿童餐。示范进食行为对改善挑食有显著效果。

5、疾病因素

缺锌可能改变味觉敏感度,表现为突然厌食;胃食管反流或食物过敏儿童会本能回避引发不适的食物。若伴随生长迟缓、反复口腔溃疡等症状,需就医排查贫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疾病。治疗原发病后,挑食行为多能改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常存在刻板进食行为,需要专业干预。

家长应记录孩子饮食日记,观察挑食是否伴随呕吐、皮疹等异常。提供大小合适的餐具,鼓励自主进食但不强迫。每周引入1-2种新食物,同一食物需尝试10-15次才可能被接受。营养缺口可通过强化食品补充,如钙强化饼干、铁强化米粉等。持续6个月以上严重挑食或影响生长发育时,建议到儿童营养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必要时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或营养补充剂干预。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厌食与积滞的主要区别?

厌食与积滞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重点不同。厌食以长期食欲减退、进食量少为特征,积滞则以食物停滞胃肠、腹胀嗳腐为核心表现。

厌食多因脾胃虚弱或情志失调导致消化功能减退,患者表现为对食物缺乏兴趣但无明确腹部不适,体重可能缓慢下降。治疗侧重健脾开胃,常用药物如醒脾养儿颗粒、健胃消食片配合饮食调理,避免强迫进食加重心理负担。积滞常见于暴饮暴食后或胃肠动力障碍,典型症状包括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臭秽,可能伴随呕吐未消化食物。治疗需消食导滞,可选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急性期需短期控制饮食量。

积滞患者腹部触诊多有压痛或硬块,舌苔厚腻,症状具有突发性;厌食患者腹部体征不明显,舌苔多薄白,病程呈渐进性。儿童积滞易伴夜间哭闹、手足心热,成人积滞可能诱发胃食管反流;厌食在儿童群体常与微量元素缺乏相关,成人则多见于慢性疾病或心理因素。两者均需排除器质性疾病,但积滞更强调消除胃肠积食,厌食需改善整体营养状态。

日常护理中,积滞发作期应减少高脂高蛋白食物摄入,可饮用山楂麦芽水辅助消食,餐后适度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厌食患者需建立规律进食习惯,选择色香味俱全且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分次少量进食。长期厌食者建议检测锌、铁等微量元素水平,避免过度关注进食量造成心理压力。两类患者均须保持情绪舒畅,积滞缓解后逐渐恢复饮食量,厌食改善后仍需持续营养监测。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肌疝 色盲 软骨瘤 胆管肿瘤 角膜变性 股骨颈骨折 急性胆囊炎 男性不育症 眶下间隙感染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