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成年人尿床怎么回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成年人割包皮大概多少钱?

成年人割包皮手术一般需要2000元到5000元,实际费用受到手术方式、医院等级、地区差异、麻醉类型、术后护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手术方式

传统包皮环切术费用相对较低,通常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吻合器包皮环切术采用一次性吻合器,手术时间短且出血少,费用约为3000元至4000元。激光包皮环切术利用激光精准切割,术后恢复较快,费用在4000元至5000元不等。

2、医院等级

三级甲等医院因设备先进、医生经验丰富,手术费用可能比二级医院高出500元至1000元。民营专科医院有时会推出套餐服务,价格可能包含术前检查与术后复查费用,整体收费与公立医院差异不大。

3、地区差异

一线城市医疗资源集中,手术费用通常比二三线城市高20%左右。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将包皮手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自付部分会显著降低。偏远地区医院因运输成本等因素,耗材费用可能略高。

4、麻醉类型

局部麻醉费用最低,通常已包含在手术总价中。半身麻醉需要麻醉师参与操作,费用增加约500元至800元。全身麻醉适用于特殊情况,费用可能超过1000元,且需额外支付麻醉监测费用。

5、术后护理

基础护理包含在手术费用内,如需特殊敷料或止痛药物可能额外收费200元至500元。部分医院提供术后红光理疗等服务,每次收费约100元至200元。并发症处理如感染治疗等会产生附加费用。

术后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避免剧烈运动两周以防伤口裂开。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每日用碘伏消毒并更换敷料。饮食宜清淡,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伤口愈合,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出现异常红肿、渗液或发热应及时复诊。术后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手淫行为,定期回院检查恢复情况。

李勋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 男科

小孩老是尿床怎么办?

小孩老是尿床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膀胱训练、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儿童遗尿症通常由生理发育延迟、睡眠过深、心理压力、泌尿系统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习惯

限制睡前两小时饮水量,避免摄入含咖啡因或利尿作用的饮品。建立规律排尿习惯,白天每两小时提醒排尿一次。晚餐减少高盐食物,睡前排空膀胱。记录排尿日记有助于发现诱因,持续两周以上可帮助医生评估。

2、膀胱训练

通过延迟排尿练习增强膀胱容量,当孩子有尿意时适当延长忍耐时间5-10分钟。配合盆底肌训练,指导孩子中断尿流后再继续排尿。使用尿床报警器时,需家长协助在孩子尿湿时立即唤醒完成排尿。

3、心理疏导

避免因尿床责备孩子,采用奖励机制鼓励干爽夜晚。通过绘本或游戏缓解焦虑,严重时可寻求儿童心理医生帮助。家长需注意同胞竞争、入学适应等潜在压力因素,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

4、药物治疗

醋酸去氨加压素适用于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者,需监测血钠水平。抗胆碱药如奥昔布宁可缓解膀胱过度活动,但可能引起口干便秘。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现已少用,仅作为二线选择。所有药物均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5、中医调理

肾气不足者可选用桑螵蛸散加减,脾肺气虚适用补中益气汤。针灸取关元、气海等穴位,配合艾灸效果更佳。推拿采用揉丹田、按揉三阴交等手法,每日坚持15分钟。食疗推荐芡实茯苓粥、核桃黑豆汤等温补食谱。

家长应保持耐心,多数儿童遗尿症会随年龄增长自愈。白天可进行跳绳等增强盆底肌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大量饮水。冬季注意保暖,受凉可能加重症状。若合并日间尿频、排尿疼痛或继发尿路感染,需及时就诊泌尿外科。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睡前1小时避免兴奋性活动,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改善夜间控尿能力。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成年女性尿床是什么原因?

成年女性尿床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松弛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常见原因,多与妊娠分娩、年龄增长等因素相关。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可能出现漏尿现象。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力量,严重时可考虑使用米多君等药物或进行尿道中段悬吊术。

2、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会导致尿急、尿频甚至尿失禁,可能与神经系统调节异常有关。常用药物包括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M受体拮抗剂,生物反馈治疗也有一定效果。需限制咖啡因摄入并养成定时排尿习惯。

3、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或尿道炎引起的尿频尿急可能引发急迫性尿失禁,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等。左氧氟沙星、磷霉素等抗生素是主要治疗药物,同时需多饮水促进细菌排出。反复感染者需排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4、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影响膀胱感觉功能和收缩能力。患者可能出现无意识漏尿或排尿不尽,需通过血糖监测和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5、神经系统疾病

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等疾病会干扰神经传导通路,导致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紊乱。需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病情,治疗包括间歇导尿、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严重者需神经调节手术。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并均匀分配。穿着透气棉质内裤,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诊断,避免摄入酒精、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体重超标者需适当减重以减轻腹部压力,坚持盆底肌锻炼每日3组每组10次收缩。出现尿痛、血尿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小孩十岁还尿床怎么办?

十岁儿童尿床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膀胱训练、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儿童遗尿症可能由生理发育延迟、睡眠过深、心理压力、泌尿系统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习惯

控制晚间液体摄入量,睡前两小时避免饮水。建立规律排尿习惯,日间每两小时排尿一次。晚餐减少高盐高糖食物,避免刺激膀胱。家长可记录排尿日记,监测尿床频率与诱因。

2、膀胱训练

通过延迟排尿练习增强膀胱容量,排尿时有意识中断尿流数秒。进行盆底肌锻炼如提肛运动,每日重复进行。使用尿床报警器建立条件反射,当检测到尿液时发出声响唤醒儿童。

3、心理疏导

避免因尿床责备孩子,减轻羞耻感和焦虑。通过正向激励强化自主排尿行为,如设置奖励机制。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处理校园压力或家庭关系等潜在诱因。

4、药物治疗

醋酸去氨加压素可减少夜间尿液生成,需遵医嘱短期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适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可能改善睡眠觉醒障碍,但需警惕副作用。

5、中医调理

针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可补益肾气。服用桑螵蛸散等方剂改善肾虚不固。推拿疗法如揉按丹田穴,配合艾灸温补脾肾。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

家长应保持耐心,多数儿童遗尿症会随年龄增长自愈。白天鼓励孩子及时排尿,避免憋尿行为。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重症状。若伴随尿痛、尿频或白天尿失禁,需排查泌尿系感染或脊柱发育异常。建立良好作息习惯,睡前排空膀胱,必要时使用防水床垫保护。持续尿床超过12岁或突然复发建议就医评估。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隐性脊柱裂尿床自愈方法?

隐性脊柱裂导致的尿床可通过行为训练、膀胱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等方法改善。隐性脊柱裂是脊柱闭合不全的先天性疾病,可能因神经发育异常导致排尿控制障碍。

1、行为训练

建立规律排尿习惯是基础干预手段,每日固定时间提醒排尿,夜间可设置闹钟中断睡眠排尿。排尿日记记录排尿时间和尿量,帮助掌握排尿规律。减少睡前两小时液体摄入,避免高糖或含咖啡因饮料刺激膀胱。

2、膀胱功能锻炼

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尿道括约肌控制力,采用中断排尿法在排尿过程中主动收缩肌肉暂停尿流。膀胱容量训练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每次排尿尽量排空残余尿。温水坐浴可放松盆底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

醋酸去氨加压素能减少夜间尿量生成,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可降低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甲氯芬酯可调节神经传导改善排尿控制,使用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4、物理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电极监测盆底肌活动帮助建立正确收缩模式。低频脉冲电刺激可增强神经肌肉协调性。针灸选取关元、中极等穴位调节膀胱气化功能,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5、心理干预

消除患儿羞耻感和焦虑情绪,避免惩罚性教育加重心理负担。正向激励法对干床夜晚给予奖励。家庭支持营造宽松环境,家长需协助记录排尿数据并监督训练计划执行。

隐性脊柱裂尿床的管理需要长期综合干预,建议定期复查脊柱和泌尿系统发育情况。白天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刻意限水,夜间适当控制饮水量。选择易穿脱的衣物方便夜间如厕,使用防水床垫减少清洁负担。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促进神经修复,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泌尿系统。适度运动增强核心肌群力量,但需避免剧烈跳跃动作。若持续尿床超过12岁或伴随腰痛、下肢无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病变。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腹裂 口吃 骨髓炎 急性喉炎 脑性瘫痪 肝血管肉瘤 马方综合征 胫后动脉损伤 舌咽神经损伤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