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手足口病

小儿手足口病潜伏期症状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手足口病会引起脑炎吗?

手足口病可能会引起脑炎,但概率较低。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症状较轻且可自愈。肠道病毒71型感染时,病毒可能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表现为持续高热、呕吐、嗜睡或肢体无力。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极少数情况下,病毒对脑干造成损伤可能引发急性弛缓性麻痹或神经源性肺水肿。这类重症病例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需通过脑脊液检测和核磁共振成像确诊。早期识别惊跳、呼吸急促等预警症状对预后至关重要。

患儿出现精神差、肢体抖动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住院期间需监测生命体征并避免交叉感染。恢复期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保持皮肤清洁以防继发感染。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水痘和手足口病该怎么区分 简单三步分辨水痘和手足口病?

水痘和手足口病可通过皮疹分布、形态及伴随症状三步区分。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

水痘皮疹多集中于躯干和头面部,呈向心性分布,初期为红色斑疹,逐渐发展为透明水疱,周围有红晕,伴有明显发热和瘙痒。手足口病则多见于手掌、足底及口腔黏膜,皮疹为小型扁平红疹或溃疡,可能伴随低热、食欲减退。水痘疱疹易破溃结痂,而手足口病皮疹通常不结痂。

两种疾病均需隔离治疗,水痘患者应避免抓挠皮疹,手足口病患者需保持口腔清洁。若出现高热不退或精神萎靡,应及时就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疫苗间隔了半年才打第二针还有效吗?

手足口病疫苗间隔半年接种第二针通常仍有效,但可能影响免疫效果。

手足口病疫苗的标准接种程序为两剂次,间隔1个月。若第二针延迟至半年后接种,疫苗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免疫应答强度可能弱于标准间隔接种。

延迟接种可能导致抗体水平上升较慢或峰值较低,但不会完全失效。建议尽快补种,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补种后可考虑通过抗体检测评估免疫效果。

接种后注意观察局部红肿、发热等反应,避免剧烈运动或抓挠注射部位。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打手足口病疫苗后发烧怎么办?

打手足口病疫苗后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适量补液、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后出现发热属于常见不良反应,多与疫苗激活免疫反应有关。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时建议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式,同时增加母乳或温开水摄入量预防脱水。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超过24小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退热栓等药物。观察是否伴随皮疹加重、精神萎靡等异常症状,此类情况需排除疫苗过敏或合并感染可能。

发热期间保持室内通风,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剧烈活动加重不适。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疫苗第二针可以推迟多久打?

手足口病疫苗第二针可以推迟1-3个月接种,但应尽量按时完成免疫程序。

手足口病疫苗第二针与第一针的推荐间隔为1个月,若因特殊情况需要推迟,通常建议在1-3个月内完成补种。推迟接种可能影响疫苗的保护效果,但不会导致疫苗失效。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来预防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延迟接种可能导致抗体产生时间延后,增加感染风险。若儿童存在发热、急性疾病或严重慢性疾病发作期,可适当推迟接种,待病情稳定后尽快补种。

建议家长在推迟期间避免儿童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并注意观察是否有发热、口腔疱疹等症状,及时就医评估。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沙眼 睑裂斑 腹腔脓肿 滑膜肉瘤 进食障碍 盆腔肿瘤 角膜老年环 泌尿系结石 内脏利什曼病 1型糖尿病性神经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