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宫颈癌

浸润性宫颈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白晓燕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浸润性腺癌怎么治疗?

浸润性腺癌通常需要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浸润性腺癌可能与基因突变、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肿块、异常分泌物等症状。早期患者可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术后根据病理结果辅以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中晚期患者可采用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后手术,或选择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片、奥希替尼片等联合治疗。对于无法手术的转移性患者,可考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等姑息性治疗方案。具体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及基因检测结果制定。

治疗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什么叫浸润性肺结核?

浸润性肺结核是指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肺组织后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病灶形成的活动性肺结核类型。

浸润性肺结核通常由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或体内潜伏病灶复燃导致,典型表现为咳嗽、低热、夜间盗汗和体重减轻。病灶多位于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影像学可见斑片状或云雾状阴影,可能伴有空洞形成。疾病进展时可能出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该类型具有传染性,需通过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诊。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完成6-9个月规范疗程。治疗期间须加强营养摄入,保持居室通风,避免随地吐痰,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和肝肾功能。

李云

山东省立医院 胸外科

浸润性1b期肺腺癌术后治愈率?

浸润性1b期肺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通常为60%-80%,具体与肿瘤分化程度、基因突变状态等因素相关。

浸润性1b期肺腺癌属于早期肺癌,肿瘤直径在3-4厘米但未突破脏层胸膜,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术后预后主要受病理分级影响,高分化腺癌治愈率可达80%以上,中分化约为60%-70%。存在EGFR/ALK等驱动基因突变者靶向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生存率。术后需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CEA等肿瘤标志物。复发多发生在术后2-3年,常见转移部位包括脑、骨和肾上腺。

建议术后患者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严格遵医嘱完成辅助治疗并戒烟。出现持续性咳嗽、骨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早期浸润性肺腺癌的症状?

早期浸润性肺腺癌的症状可能包括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

早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性干咳或咳痰,部分患者痰中可能带有血丝。胸痛多为隐痛或钝痛,活动后可能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气短,尤其在体力活动时明显。这些症状与肿瘤侵犯支气管或周围组织有关,但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症状,或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肿瘤侵犯胸膜时可能引起较剧烈的胸痛。极少数情况下,肿瘤分泌激素样物质可能导致副肿瘤综合征,表现为杵状指、关节疼痛等。这些症状提示病情可能进展,需高度警惕。

建议出现上述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低剂量螺旋CT是筛查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日常应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注意呼吸道防护。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什么?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70%-80%,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并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其发生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基因突变、长期雌激素暴露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或皮肤橘皮样改变。

1、病理特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癌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可伴随不同程度的核异型性和间质纤维化。组织学分级通常采用诺丁汉分级系统评估腺管形成程度、核多形性及核分裂计数。免疫组化检测需明确ER、PR、HER-2及Ki-67等标志物表达,这对后续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2、高危因素

初潮年龄早于12岁或绝经年龄晚于55岁可增加患病风险。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的终身发病概率显著升高。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肥胖及酒精摄入过量也是明确危险因素。哺乳时间短于6个月或未生育女性需加强筛查。

3、诊断方法

乳腺X线摄影可显示肿块伴微小钙化灶,超声检查能评估病灶血流信号和边界特征。磁共振成像对多灶性病变检测灵敏度较高。空心针穿刺活检是确诊金标准,可获取组织进行病理分级和分子分型。必要时需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转移情况。

4、治疗原则

早期患者首选保乳手术联合放疗,肿瘤较大者可考虑新辅助化疗缩小病灶。激素受体阳性者需接受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5-10年。HER-2阳性患者应联合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晚期病例可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配合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治疗药物。

5、预后管理

I期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显著下降。治疗后需每3-6个月复查乳腺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每年进行全身骨扫描。坚持上肢功能锻炼可预防淋巴水肿,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降低骨转移风险。心理支持对改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确诊后应建立包含乳腺外科、肿瘤内科和放疗科的多学科诊疗团队。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治疗期间出现发热或肢体肿胀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按摩乳房肿块。定期进行对侧乳腺筛查和妇科检查,直系亲属建议接受遗传咨询。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腭裂 疼痛 铍中毒 包皮包茎 冠状动脉痉挛 脊膜脊髓膨出 老年性白内障 颞下间隙感染 全身性硬皮病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