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胸外科

创伤性窒息的急救处理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骨折的急救原则是什么?
骨折的急救原则是固定、制动、冷敷并尽快就医。固定骨折部位,避免移动,使用夹板或绷带固定;制动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冷敷可减轻肿胀和疼痛;及时就医确保专业治疗。 1、固定骨折部位是急救的首要步骤。使用夹板、木板、硬纸板等材料将骨折部位固定,避免移动。固定时需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如果现场没有合适的固定材料,可以用衣物、围巾等临时固定。固定后,保持患肢处于自然位置,避免扭曲或过度伸展。 2、制动是减少疼痛和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关键。骨折后,患肢应尽量保持静止,避免任何不必要的移动。如果骨折发生在下肢,患者应避免站立或行走,可使用担架或轮椅进行移动。上肢骨折时,可用三角巾或绷带将患肢悬吊在胸前,减少活动。 3、冷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在骨折部位敷上冰袋或冷毛巾,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一次。冷敷时需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以免冻伤。冷敷可有效减少局部血管扩张,降低肿胀和炎症反应。 4、及时就医是确保骨折得到专业治疗的关键。骨折后,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X光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和程度。医生会根据骨折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可能包括石膏固定、手术复位等。及时就医可避免骨折错位愈合或并发症的发生。 骨折的急救原则是固定、制动、冷敷并尽快就医,确保骨折部位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减少疼痛和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骨折病人怎样急救?
骨折病人需要立即固定受伤部位并送往医院。急救时应避免移动受伤部位,可用夹板或绷带临时固定,并冰敷减轻肿胀。 1、固定受伤部位是骨折急救的首要步骤。使用夹板、木板、硬纸板等物品将骨折部位固定,避免二次损伤。固定时需覆盖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确保稳定性。 2、冰敷可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将冰袋或冷敷包裹在干净的毛巾中,轻轻放置在受伤部位,每次敷15-20分钟,每1-2小时重复一次。冰敷时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3、抬高受伤肢体有助于减少肿胀。将骨折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可以有效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局部水肿。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受伤肢体的抬高姿势。 4、避免不必要的移动。骨折患者在等待救护车或前往医院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移动。不必要的移动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加重损伤和疼痛。 5、及时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骨折的最终治疗需要医生的专业评估和处理,包括X光检查、复位、固定或手术等。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专业的医疗救助。 骨折急救的关键在于正确固定、减轻肿胀和避免二次损伤,及时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确保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溺水急救是CAB还是ABC?
溺水急救应遵循CAB顺序,即先进行胸外按压C,再开放气道A,最后进行人工呼吸B。这一顺序能够更快速地恢复血液循环,提高抢救成功率。CAB适用于心跳骤停的患者,而ABC适用于有呼吸但心跳微弱的患者。溺水急救的关键在于迅速恢复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1、胸外按压C:在溺水急救中,胸外按压是最重要的步骤。将患者平放在硬质平面上,双手交叉放在胸骨下半部分,用力向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胸外按压能够维持血液循环,为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氧气。 2、开放气道A:在进行胸外按压后,需要立即开放气道。将患者的头部后仰,抬起下巴,确保气道畅通。如果患者口中有异物或呕吐物,应迅速清除,以免阻塞气道。开放气道能够为人工呼吸做好准备,确保氧气能够顺利进入肺部。 3、人工呼吸B:在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呼吸。捏住患者的鼻子,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向患者肺部吹气,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人工呼吸能够为患者提供氧气,维持生命体征。 溺水急救的CAB顺序能够更快速地恢复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提高抢救成功率。在进行急救时,应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患者的情况,按照CAB顺序进行抢救。同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疗。溺水急救的关键在于迅速恢复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除颤后应注意什么?
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除颤后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避免中断按压超过10秒。电击除颤后心脏可能恢复自主节律,但仍需持续性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专业医护人员到场。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脉搏、呼吸和意识状态。 1、持续胸外按压:电击除颤后,心脏可能处于不稳定的节律状态,胸外按压有助于维持血液循环,为心脏恢复自主节律创造条件。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深度为5-6厘米,确保胸部充分回弹。 2、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脉搏及瞳孔反应。若出现自主呼吸或脉搏恢复,停止按压并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若仍无反应,继续按压。 3、避免过度通气:在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导致胸腔内压力过高,影响回心血量。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每次通气持续1秒,观察胸廓起伏。 4、准备二次除颤:若患者仍未恢复有效心律,准备进行二次除颤。除颤后立即恢复按压,减少按压中断时间,确保心肺复苏的连续性。 5、配合专业急救:急救过程中,及时呼叫急救团队,确保专业医护人员尽快到达现场。在等待期间,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除颤后应保持冷静,迅速恢复胸外按压,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避免过度通气,并准备必要时进行二次除颤。确保按压质量和连续性,提高患者生存率,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急救过程中,规范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是关键,急救者需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以应对突发情况,挽救患者生命。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突发抽搐急救处理方法?
突发抽搐时,应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受伤和及时就医。抽搐可能由癫痫、高热、低血糖、脑部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抽搐时,患者可能出现口吐白沫或咬舌现象,应立即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同时,松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确保呼吸顺畅。 2、防止受伤:抽搐过程中,患者可能因无意识动作而撞伤自己。应迅速移开周围的硬物或尖锐物品,并在患者头部下方垫上软垫,避免头部受伤。切勿强行按压患者四肢,以免造成骨折或肌肉拉伤。 3、记录抽搐情况:观察并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以及伴随症状如发热、意识丧失等,这些信息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非常重要。 4、及时就医:抽搐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如癫痫、脑炎、脑出血等。在急救处理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5、针对病因治疗:根据抽搐的具体原因,医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例如,癫痫患者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拉莫三嗪;高热引起的抽搐需降温处理如物理降温、退烧药;低血糖患者需补充糖分如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突发抽搐是一种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伤害,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了解抽搐的常见原因和急救方法,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保护患者的安全。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鼻石 脊柱裂 诺卡菌病 创伤性休克 腹股沟斜疝 颈肩综合征 角化棘皮瘤 尿道综合征 广泛性焦虑障碍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