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大肠息肉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切除直径超过5毫米的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常用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术、黏膜切除术。息肉可能与长期胃肠炎症刺激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
2、药物治疗较小息肉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美沙拉嗪肠溶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性息肉多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常伴随腹痛、腹泻症状。
3、饮食调整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补充。每日保证500克蔬菜水果摄入,推荐西蓝花、燕麦、木耳等高纤维食物。
4、定期复查术后每1-2年需肠镜复查,腺瘤性息肉患者直系亲属应提前筛查。息肉复发可能与基因突变相关,需持续监测癌变风险。
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出现便血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复诊。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