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钙剂补充、物理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缓解。疼痛管理需结合病因治疗,常见原因包括骨量流失加速、维生素D缺乏、继发性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增加。
1、药物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可短期缓解炎症性骨痛,钙剂配合骨化三醇能改善钙磷代谢,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需在医生评估后选择用药方案。
2、营养干预每日摄入800-1200mg钙元素,优先通过乳制品、深绿色蔬菜补充。维生素D需达到20μg/日,阳光照射不足者可补充胆钙化醇。蛋白质摄入量保持1-1.2g/kg体重。
3、物理疗法低强度脉冲超声可促进骨愈合,经皮神经电刺激能阻断痛觉传导。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负荷,建议每周3次30分钟温水泳池锻炼。
4、防跌倒措施居家环境需消除地面障碍物,浴室加装防滑垫。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应使用髋部保护器,脊柱变形者需佩戴支具维持体位。
疼痛持续加重或突发剧烈腰痛需排除椎体骨折,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跌倒风险评估,避免久坐及过量咖啡因摄入。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