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 脑出血

15毫升算轻微脑出血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出血后遗症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症状制定方案。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物理治疗通过运动疗法改善肢体功能障碍,作业治疗帮助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药物治疗常用胞磷胆碱钠片、奥拉西坦胶囊、尼莫地平片等营养神经和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对于严重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患者,可能需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或去骨瓣减压术。脑出血后遗症可能与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偏瘫、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

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定期复查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输血1.5u是多少毫升?

输血1.5单位通常对应300毫升全血或150毫升浓缩红细胞。血液制品的单位与毫升换算需根据具体成分类型确定。

全血1单位标准量为200毫升,1.5单位即300毫升。红细胞悬液经离心浓缩后,1单位约100毫升,1.5单位则为150毫升。血浆与血小板制剂的单位定义不同,血浆1单位约200毫升,机采血小板1治疗量为10单位,约200-300毫升。实际临床输血量需结合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体重及失血情况综合计算,由医生评估后执行。输血过程中需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输血反应。

输血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若出现头晕、心悸或穿刺处肿胀疼痛,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定期复查血常规有助于评估输血效果,贫血患者需进一步排查病因。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献血200毫升多久恢复?

献血200毫升后一般需要1-2个月恢复。献血后恢复时间与个人体质、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献血200毫升后,人体会启动代偿机制补充血容量。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在1-2天内可恢复,血浆蛋白由肝脏合成,约需1周恢复正常水平。红细胞恢复较慢,骨髓造血功能活跃者需2-4周生成足够红细胞,铁储备充足者血红蛋白可在4-8周内回升至献血前水平。献血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蛋黄等,同时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饮酒和浓茶影响铁代谢。

献血后若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建议立即平卧休息并补充糖分。恢复期间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献血者需注意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女性献血者需避开月经期。若长期存在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存在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问题。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脑出血低钠血症后果?

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可能导致脑水肿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甚至危及生命。低钠血症会加剧脑细胞水肿,升高颅内压,进一步损伤神经功能。

脑出血患者出现低钠血症时,血液渗透压下降使水分向脑组织转移,脑细胞水肿程度加重。这会直接压迫周围正常脑组织,扩大原发性脑损伤范围。患者可能表现为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嗜睡程度加深,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或脑疝。低钠血症还会干扰神经电活动,诱发或加重癫痫发作,增加治疗难度。

部分脑出血患者因下丘脑-垂体轴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稀释性低钠血症。这种情况进展较快,血钠水平可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至120mmol/L以下,出现定向力障碍、抽搐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长期未纠正的低钠血症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桥中央髓鞘溶解,遗留吞咽困难、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脑出血患者应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出现食欲减退、乏力等早期症状时需警惕低钠血症。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限水或补钠方案,调整速度应控制在每日血钠升高不超过8-10mmol/L。日常护理需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量饮水,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脑卒中和中风、脑出血、脑梗死、脑血栓有什么关系?

脑卒中一般是指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脑血栓是脑梗死的常见原因。脑卒中主要有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脑出血属于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脑血栓属于缺血性脑卒中。

1、脑卒中与中风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脑卒中与脑出血

脑出血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脑出血起病急骤,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和必要时手术治疗。

3、脑卒中与脑梗死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等。脑梗死表现为突发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症状。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和改善脑循环等措施。

4、脑卒中与脑血栓

脑血栓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指脑血管内形成的血栓阻塞血管。脑血栓形成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有关,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预防脑血栓需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

5、相互关系

脑卒中是中风的总称,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两大类。脑血栓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疾病都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及时识别不同类型的中风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

预防脑卒中需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脑血管病变。对于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预防脑卒中发生。一旦出现突发头痛、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中风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在黄金救治时间内获得专业治疗。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气胸 蜂窝织炎 跟腱断裂 玫瑰糠疹 剥脱性皮炎 恶性高血压 结缔组织病 神经官能症 产褥期乳腺炎 颈内静脉损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