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五个月宝宝尿量减少怎么回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尿量不大但小腹憋胀咋回事?

尿量不大但小腹憋胀可能由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盆腔炎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

1、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可能导致排尿不畅,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可通过口服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500mg,每日一次、头孢克肟胶囊200mg,每日两次等药物控制感染,同时多饮水促进排尿。

2、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导致尿急、尿频,但尿量不多。治疗可通过口服托特罗定片2mg,每日两次或索利那新片5mg,每日一次缓解症状,同时进行膀胱训练。

3、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可能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治疗可通过口服非那雄胺片5mg,每日一次或坦索罗辛胶囊0.2mg,每日一次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4、尿路结石:尿路结石可能阻塞尿路,导致排尿不畅。治疗可通过口服枸橼酸氢钾钠颗粒10g,每日三次促进结石排出,必要时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

5、盆腔炎症:盆腔炎症可能引起小腹憋胀,伴有下腹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治疗可通过口服甲硝唑片500mg,每日三次或头孢曲松钠注射剂1g,每日一次控制感染,同时注意个人卫生。

日常饮食中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促进尿路健康;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缓解盆腔压力;注意避免久坐,保持良好的排尿习惯,避免憋尿。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可能由血糖控制不佳、渗透性利尿、肾脏功能异常、激素水平变化、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控制血糖、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改善肾脏功能、预防感染等方式缓解。

1、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水平过高时,肾脏无法完全重吸收葡萄糖,导致尿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引发渗透性利尿。此时应加强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如二甲双胍片500mg每日两次、格列美脲片1mg每日一次、胰岛素注射液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2、渗透性利尿:高血糖状态下,尿液中葡萄糖浓度增加,导致水分随尿液排出增多。建议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如甜点、含糖饮料,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并保持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ml。

3、肾脏功能异常:长期高血糖可能损害肾脏功能,影响尿液浓缩能力。需定期检查肾功能,如血肌酐、尿素氮,必要时使用保护肾脏的药物,如厄贝沙坦片150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日一次。

4、激素水平变化:糖尿病患者可能伴随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影响尿液浓缩。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必要时咨询内分泌科医生进行激素水平评估。

5、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导致尿量增多。应保持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如发现感染迹象,及时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500mg每日一次、头孢克肟胶囊200mg每日两次。

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时,饮食上应减少高糖、高盐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糙米、绿叶蔬菜。运动方面,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护理上需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尿常规,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每小时尿量多少正常?

每小时尿量的正常范围在50-100毫升之间,具体数值受饮水量、环境温度、运动量等因素影响。尿量异常可能与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饮水因素:饮水量直接影响尿量,大量饮水后尿量会暂时增加,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建议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过量饮水导致肾脏负担。

2、环境温度: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尿量会相应减少。建议高温时适当补充水分,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3、运动影响:剧烈运动后身体大量出汗,尿量会明显减少。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建议少量多次。

4、肾脏功能:尿量异常减少可能与肾功能不全有关,通常伴有水肿、乏力等症状。肾功能不全需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或透析。

5、内分泌疾病:尿崩症会导致尿量异常增多,常伴有多饮、口渴等症状。尿崩症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每日剂量0.1-0.2毫克。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正常尿量,建议每日适量饮水,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心衰患者为什么尿量减少?
心衰患者尿量减少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肾脏血流减少,影响尿液生成。治疗需改善心功能,控制液体摄入,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心衰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血液淤积在静脉系统,肾脏血流减少,滤过率下降,尿量随之减少。长期心衰还可能引发肾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尿量减少。治疗方面,改善心功能是关键,可通过药物治疗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以及生活方式调整如限制盐分摄入、适度运动等。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可帮助排出多余液体,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电解质紊乱。心衰患者应定期监测体重和尿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住院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通过综合治疗和管理,心衰患者的尿量减少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怎么回事?
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是因为身体通过汗液丢失水分,导致体内水分减少,肾脏为维持体液平衡减少尿液生成。治疗上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1、大量出汗时,身体通过汗液排出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导致体内水分减少。肾脏为维持体液平衡,会减少尿液的生成,以保留更多水分,这是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2、出汗过多还可能伴随电解质失衡,尤其是钠、钾等关键电解质的丢失,进一步影响肾脏功能,导致尿量减少。 3、在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身体需要更多水分来调节体温,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尿量减少的情况会更加明显。 治疗方面,首先需要及时补充水分,选择白开水、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帮助恢复体液平衡。注意补充电解质,如通过食用香蕉、橙子等富含钾的食物,或饮用含有钠、钾的饮品。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适当休息,减少出汗量。若出现头晕、乏力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必要时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是身体对水分丢失的正常反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关键,严重时需就医处理,避免脱水对身体造成进一步损害。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热门标签

蛲虫病 两性畸形 氯气中毒 半月板损伤 胆总管结石 结核性脓胸 脉络膜破裂 视神经萎缩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