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急性肾功能衰竭用药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是什么?

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药物或毒物损伤、严重感染等原因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通常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水肿、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1、肾前性因素

肾前性因素主要指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可能与大量失血、严重脱水、心力衰竭、休克等因素有关。这些情况会导致肾脏供血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症状。治疗需及时纠正原发病,如补液、输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必要时需进行血液透析。

2、肾性因素

肾性因素主要指肾脏本身病变,可能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这些疾病会直接损伤肾小球或肾小管,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患者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严重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3、肾后性因素

肾后性因素主要指尿路梗阻,可能与肾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这些情况会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引起肾盂积水,进而影响肾功能。患者可能出现腰痛、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治疗需解除梗阻,如进行导尿、碎石术、手术切除等,同时需监测肾功能恢复情况。

4、药物或毒物损伤

某些药物或毒物可能直接损伤肾脏,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重金属等。这些物质可能引起肾小管坏死或间质性肾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尿量改变、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进行补液利尿促进排泄,必要时需血液透析清除毒物。

5、严重感染

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引起肾血管收缩和微血栓形成,造成肾脏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等症状。治疗需积极控制感染,使用敏感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严格限制水分和盐分摄入,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等,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等。日常应注意监测尿量和体重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可通过控制液体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通常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控制液体平衡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严格监测液体出入量,避免容量负荷过重或脱水。每日体重变化可作为液体平衡的参考指标,体重增加超过1公斤可能提示液体潴留。对于少尿或无尿患者,需限制液体摄入量,通常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存在水肿或心力衰竭时,可能需要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帮助排出多余水分。

2、纠正电解质紊乱

急性肾功能衰竭常伴随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血钾超过5.5毫摩尔每升时需紧急处理,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稳定心肌细胞膜,同时给予胰岛素和葡萄糖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严重高钾血症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低钠血症患者需根据血钠水平和临床症状决定补钠速度和方式。

3、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不同可能需要使用特定药物,如感染导致的急性肾损伤需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肾小球肾炎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片。对于造影剂肾病,可预防性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4、肾脏替代治疗

当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容量负荷过重或尿毒症症状时,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能缓慢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间歇性血液透析适合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快速纠正内环境紊乱。腹膜透析操作相对简单,适合儿童或血管条件差的患者。

5、营养支持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保证足够热量摄入,通常每日30-35千卡每公斤体重。蛋白质摄入需根据肾功能调整,非透析患者每日0.6-0.8克每公斤,透析患者1.0-1.2克每公斤。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限制钠、钾、磷的摄入,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必要时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为主,控制每日水分摄入。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和尿量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和保健品。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但需循序渐进。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肾功能,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出现尿量减少、水肿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肾功能衰竭用什么药比较好?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药用炭片、复方α-酮酸片等药物。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与肾脏血流灌注不足、肾小球病变、肾小管坏死等因素有关,需根据病因及并发症综合用药。

1、呋塞米注射液

呋塞米注射液为袢利尿剂,适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水肿或高钾血症时。该药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水分排出,有助于缓解液体潴留。使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低钾血症发生。肾功能严重受损时需调整剂量。

2、碳酸氢钠注射液

碳酸氢钠注射液用于纠正急性肾功能衰竭伴随的代谢性酸中毒。该药可中和体内过量酸性物质,维持酸碱平衡。给药速度需严格控制,过快可能诱发低钙性抽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慎用,因钠负荷可能加重病情。

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适用于肾性贫血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该药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避免血红蛋白上升过快增加血栓风险。高血压患者使用时需加强血压控制。

4、药用炭片

药用炭片用于药物或毒物中毒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多孔结构可吸附胃肠道内未吸收的毒性物质,减少毒物吸收。需在中毒后尽早使用,与其它药物需间隔两小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可能出现便秘等不良反应。

5、复方α-酮酸片

复方α-酮酸片适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该药含必需氨基酸类似物,可减轻氮质血症,改善蛋白质代谢。需配合低蛋白饮食使用,长期服用需监测血钙水平。苯丙酮尿症患者禁用。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用药期间需严格限制水分及钠盐摄入,每日记录尿量及体重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恢复期可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清、鱼肉等,配合适量有氧运动促进肾功能恢复。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常规指标,出现少尿、水肿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怎么办?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可通过控制液体摄入、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血液透析、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通常由肾脏血流不足、肾小球疾病、尿路梗阻、药物损伤、严重感染等原因引起。

1、控制液体摄入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严格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避免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建议摄入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出现水肿时需进一步限制。可使用量杯精确计量饮水,同时减少汤粥等高水分食物摄入。监测患者每日体重变化,体重增长过快提示液体过量。

2、调整饮食

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同时需控制钾、磷摄入,慎用香蕉、橙子等高钾水果。营养不良者可配合肾病专用营养制剂补充能量。

3、药物治疗

呋塞米片可用于利尿消肿,但需监测电解质平衡。碳酸氢钠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需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改善肾性贫血,需配合铁剂使用。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抗生素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4、血液透析

当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药物难以控制的高钾血症、容量负荷过重或尿毒症症状时需紧急透析。间歇性血液透析可快速清除代谢废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更适合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透析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注意导管护理预防感染。

5、手术治疗

对于梗阻性肾病引起的急性肾衰,需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或经皮肾造瘘术解除梗阻。肾动脉狭窄者可考虑血管成形术改善肾脏灌注。少数肾皮质坏死患者可能需要肾切除术。术后需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监测肾功能恢复情况。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期需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及尿常规,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肌肉萎缩。保持会阴清洁预防尿路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饮食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康复阶段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出现尿量减少、水肿加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怎么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可通过控制液体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预防感染、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干预。多尿期通常由肾小管功能逐渐恢复、渗透性利尿等因素引起,需警惕脱水及电解质失衡风险。

1、控制液体平衡

多尿期每日尿量可达3000-5000毫升,需根据前一日尿量动态调整补液量,通常补充量为尿量的三分之二。建议使用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维持血容量,避免过量补液导致心力衰竭。同时监测体重、血压及中心静脉压评估容量状态。

2、纠正电解质紊乱

多尿期易出现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需定期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轻度低钾可口服氯化钾缓释片,严重时需静脉补钾。低钠血症应限制水分摄入并补充高渗盐水。合并低钙血症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3、营养支持

建议采用低蛋白高热量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以优质蛋白为主。可补充复方α-酮酸片减少氮质血症。同时保证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摄入,必要时通过肠内营养乳剂补充能量。

4、预防感染

多尿期患者免疫力低下,需加强口腔及会阴护理。出现发热时应及时进行血培养,经验性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选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同时尽早拔除留置导管。

5、肾脏替代治疗

当合并严重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或容量负荷过重时,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可选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腹膜透析建议使用低钙腹膜透析液。治疗期间需监测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评估肾功能恢复情况。

多尿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每日记录24小时尿量及出入量。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超声,观察肾小球滤过率恢复情况。若出现少尿复发或肌酐持续升高,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肝损伤 膀胱膨出 贝尔面瘫 颈椎骨折 肝血管肉瘤 肩袖肌腱损伤 老年性阴道炎 腔隙性脑梗死 肠病性肢端皮炎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