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宝宝体温35.8有危险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婴儿体温35.8怎么办?

婴儿体温35.8摄氏度属于体温偏低,需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并密切观察。体温偏低可能与保暖不足、环境温度过低、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感染或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1、保暖措施

立即将婴儿转移至温暖环境,用预热的包被包裹,可贴肤拥抱或使用母亲体温传导。避免使用电热毯或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低温烫伤。每15分钟复测腋温,确保体温回升至36.5摄氏度以上。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建议使用医用保温箱进行复温。

2、喂养支持

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低温会加速能量消耗。喂养时保持环境温度稳定,避免裸露时间过长。若婴儿吸吮无力,可用滴管或小勺少量多次喂食。监测尿量每日应达6次以上,尿色清淡说明补液充足。

3、感染排查

观察是否伴随拒奶、嗜睡、皮肤花纹等感染征兆。新生儿败血症可表现为反常低温,需检查脐部是否红肿、皮肤有无脓疱疹。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异常或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感染可能,必要时进行血培养检测。

4、代谢筛查

持续低温需排除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黄疸消退延迟、腹胀便秘。通过足跟血TSH检测可初步判断,确诊需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查。低血糖也可导致体温不升,血糖仪检测值低于2.6mmol/L需静脉补充葡萄糖。

5、医疗干预

若复温2小时仍低于36摄氏度,或出现呼吸暂停、抽搐等危象,需急诊处理。医院可能采用辐射台复温、静脉营养支持等措施。严重病例需排查颅内出血、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必要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维持室温24-26摄氏度,穿戴适宜厚度的纯棉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影响散热。哺乳期母亲需保证充足热量摄入,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体温恢复正常后仍需连续监测3天,记录喂养量及精神状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建议定期儿童保健科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曲线。发现肢体冰冷、反应迟钝等异常应及时儿科就诊,避免延误严重疾病诊治时机。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体温35.8正常吗?

体温35.8摄氏度属于偏低范围,可能提示体温异常。正常成人腋下体温通常为36.0-37.0摄氏度,体温偏低可能与测量误差、环境因素、代谢异常或疾病状态有关。

体温偏低常见于测量不规范的情况,如测量时间不足、腋下有汗液或未夹紧体温计。寒冷环境长时间暴露也可能导致短暂体温下降,这类情况通过保暖措施多可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因代谢率降低可能出现持续低体温,常伴随乏力、畏寒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和激素替代治疗改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能出现体温下降,需及时监测血糖并补充糖分。严重感染如脓毒症早期可能出现反常低体温,属于危急情况需立即就医。

部分人群基础体温长期偏低但无其他不适,可能与遗传体质或生理节律有关。老年人因代谢减慢、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可能出现正常范围内的体温偏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测量时易受环境影响,需采用正确测量方法重复检测。服用镇静类药物或酒精可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降低。恶性肿瘤、垂体功能减退等疾病也可能引起持续性低体温,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以维持正常代谢,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尤其是四肢末端。选择早晨起床后安静状态下测量体温,使用水银体温计需保证测量时间超过5分钟。若反复测量体温低于36摄氏度并伴随头晕、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排查内分泌或循环系统疾病。日常可适量摄入生姜、红枣等温性食物,避免长时间冷水浴或过度节食。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体温35.8℃是怎么回事?

体温35.8℃可能由环境温度过低、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感染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暖、药物治疗、营养补充等方式改善。

1、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身体热量流失过快,可能导致体温偏低。建议增加衣物、使用暖水袋或电热毯等保暖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

2、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新陈代谢,导致体温下降。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碘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怕冷、皮肤干燥等症状。可通过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50-150μg/天进行治疗,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3、营养不良:长期饮食不均衡或摄入热量不足,可能导致身体能量储备不足,影响体温调节。建议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的摄入,如鸡蛋、全麦面包、坚果等,保证每日热量需求。

4、感染性疾病:某些病毒感染或慢性疾病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出现低体温。感染性疾病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病原体侵袭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如阿昔洛韦片200mg/次,每日5次或阿莫西林胶囊500mg/次,每日3次。

5、药物副作用:部分药物如镇静剂、抗抑郁药等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下降。建议咨询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低体温的药物。

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穿着合适的衣物,使用保暖设备。若低体温持续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35.8度体温正常吗?
35.8度的体温属于正常范围,无需过度担心。人体正常体温通常在36.1°C至37.2°C之间,但个体差异较大,35.8°C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伴随不适症状,建议进一步检查。 1、体温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基础体温不同,受年龄、性别、活动量、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老年人基础代谢率较低,体温可能偏低;女性在月经周期中体温也会波动。35.8°C的体温若长期稳定且无不适,通常无需干预。 2、测量误差的可能性。体温测量方法不同,结果可能有所差异。口腔、腋下、耳温、额温等测量方式各有特点。例如,腋下体温通常比口腔低0.3°C至0.5°C。建议使用准确的体温计,并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3、环境因素的影响。寒冷环境可能导致体温暂时下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身体会通过减少热量散失来维持核心温度。如果体温持续偏低,需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 4、潜在的健康问题。某些疾病或健康状态可能导致体温偏低,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营养不良等。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代谢率降低,体温可能持续偏低;低血糖患者因能量供应不足,也可能出现体温下降。若伴随乏力、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建议就医检查。 5、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正常体温。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是关键。例如,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提高代谢率;适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维持体温。 35.8度的体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但若伴随其他症状或持续偏低,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排除潜在健康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是维护体温稳定的有效方法。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体温35.8是什么原因?
体温35.8℃属于轻度低体温,可能由环境温度过低、代谢异常或疾病引起。保持温暖、调整饮食和就医检查是主要应对措施。 1、环境温度过低是常见原因。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身体散热过多,可能导致体温下降。建议穿着保暖衣物,使用暖宝宝或热水袋,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环境中。 2、代谢异常也可能导致低体温。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等代谢问题会影响体温调节。建议定期体检,关注甲状腺功能,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度节食。 3、某些疾病如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引起低体温。感染时,身体免疫系统消耗大量能量,可能导致体温下降。贫血和营养不良会影响身体正常代谢。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确诊后对症治疗。 4、老年人、婴幼儿和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低体温。老年人代谢率降低,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慢性病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建议这些人群特别注意保暖,定期监测体温,必要时就医。 5、药物副作用也可能导致低体温。某些镇静剂、抗抑郁药等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注意药物副作用,如有异常及时调整用药。 体温35.8℃虽然不严重,但长期低体温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建议保持温暖,调整饮食,定期体检,如有持续低体温或伴随其他症状,及时就医检查,找出具体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确保身体健康。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蓝痣 睾丸癌 关节炎 蛔虫病 氮质血症 环状胰腺 肩袖损伤 病毒性肝炎 耳源性脑积水 脉络膜新生血管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