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普外科

烧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心肌梗塞如何急救?

心肌梗塞可通过心肺复苏、服用药物、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平躺、避免剧烈运动等方式急救。心肌梗塞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引起。

1、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意识丧失且呼吸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压胸部中央,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深度为5-6厘米,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给予2次呼吸。心肺复苏可维持血液循环,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2、服用药物:若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毫克,每5分钟重复一次,最多3次。阿司匹林300毫克嚼服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药物能缓解症状,降低心肌损伤。

3、拨打急救:立即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清晰描述患者症状、地点和联系方式。急救人员到达后,提供患者病史和用药情况。专业医疗团队能提供更全面的救治。

4、保持平躺:让患者平躺,头部略低,双脚抬高15-20厘米。避免患者坐起或站立,减少心脏负担。平躺姿势有助于改善心脏供血,缓解症状。

5、避免运动: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其紧张和焦虑。禁止患者自行走动或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安静休息能减少心脏耗氧量,防止病情恶化。

心肌梗塞患者日常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复发。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脑梗的急救处理方法是什么?

脑梗的急救处理方法包括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移动患者头部、监测生命体征、及时送医治疗。脑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引起。

1、拨打急救:脑梗发作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是关键。急救人员能够提供专业指导,并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送往医院。在等待救援期间,家属应保持冷静,避免慌乱。

2、保持呼吸: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急救的重要步骤。若患者意识不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必要时可进行人工呼吸,确保氧气供应。

3、避免移动:脑梗发作时,患者头部应尽量避免移动,以减少脑部压力。家属应让患者平躺,头部稍微抬高,避免剧烈摇晃或搬动,以免加重病情。

4、监测体征: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期间,家属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若发现呼吸骤停或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5、及时送医:脑梗的治疗需要争分夺秒,及时送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医院会进行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降血压治疗等,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

脑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盐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如散步、太极拳等。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服药,预防脑梗复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少脑梗风险。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宝宝哮喘发作时如何紧急救治?

宝宝哮喘发作时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吸入药物、调整体位、安抚情绪、及时就医等方式救治。哮喘发作通常由过敏原刺激、呼吸道感染、冷空气刺激、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原因引起。

1、保持通畅:立即让宝宝远离过敏原或刺激物,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确保周围空气清新。可以打开窗户通风,避免烟雾或异味刺激呼吸道,帮助宝宝缓解呼吸困难。

2、吸入药物:使用快速缓解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吸入1-2喷,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一次。确保宝宝正确使用吸入器,吸入时保持深呼吸,以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

3、调整体位:让宝宝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微抬高,有助于肺部扩张和呼吸顺畅。避免平躺,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同时轻拍背部帮助排痰。

4、安抚情绪:哮喘发作时宝宝容易紧张,家长应保持冷静,用温和的语言安抚宝宝,避免哭闹加重症状。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轻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

5、及时就医: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嘴唇发紫、意识模糊等,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氧气吸入、静脉注射药物等进一步治疗。

日常护理中,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定期清洁床上用品和玩具。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诊,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哮喘复发。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房颤急救药有哪些?

房颤急救可通过胺碘酮、普罗帕酮、地高辛等药物缓解。房颤可能与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症状。

1、胺碘酮: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房颤的紧急转复。其作用机制为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抑制钠、钾、钙离子通道,从而恢复窦性心律。常用剂量为150mg静脉注射,随后以1mg/min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后改为0.5mg/min维持。使用时需监测心电图,警惕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副作用。

2、普罗帕酮:普罗帕酮是一种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其通过抑制钠离子通道,减慢心房传导速度,终止房颤发作。常用剂量为1-2mg/kg静脉注射,最大剂量不超过140mg。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变化,避免用于心力衰竭患者。

3、地高辛:地高辛是一种洋地黄类药物,主要用于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其通过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房室传导。常用剂量为0.25mg静脉注射,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使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警惕洋地黄中毒。

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坚果等,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功能。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可提高心肺功能,降低房颤发作风险。定期监测血压、心率,遵医嘱服药,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房颤发作。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可通过肾上腺素注射、静脉补液、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呼吸支持等方式治疗。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通常由青霉素过敏反应引起,表现为皮肤瘙痒、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1、肾上腺素注射: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0.3-0.5mg,可迅速缓解血管扩张和支气管痉挛,改善血压和呼吸。注射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2、静脉补液:过敏性休克患者常伴有血压下降,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以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补液量根据患者血压和尿量调整,避免过量导致肺水肿。

3、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注射液25-50mg肌肉注射,可阻断组胺H1受体,减轻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该药物可与肾上腺素联合使用,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的嗜睡和低血压等副作用。

4、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水肿,预防迟发性过敏反应。该药物起效较慢,通常作为辅助治疗,需与肾上腺素和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

5、呼吸支持: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需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以维持氧合和通气功能。同时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需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并严格避免再次接触。日常护理中应佩戴医疗警示手环,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饮食上避免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可增强心肺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过敏反应。定期进行过敏原检测,了解自身过敏情况,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中毒 产后贫血 呼吸异常 暗丝孢霉病 紧张性头痛 蝶窦恶性肿瘤 滴虫性尿道炎 高血压性心脏病 柯萨奇病毒感染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