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塞在心脏彩超上有什么变化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血压多少正常容易心肌梗塞?

血压正常值范围是收缩压9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60-80毫米汞柱。血压长期超过140/90毫米汞柱或低于90/60毫米汞柱可能增加心肌梗死风险。心肌梗死通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血压持续高于140/90毫米汞柱时,血管内皮易受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冠状动脉逐渐狭窄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可能诱发心绞痛。若斑块突然破裂形成血栓,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时即发生心肌梗死。这类患者常伴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进行冠脉造影评估。

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心脏灌注压力不足,心肌可能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严重低血压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尤其存在血管狭窄的患者更易发生心肌缺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冷汗等症状,需排查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

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并记录,避免吸烟饮酒和高盐饮食。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低血压患者需加强营养摄入。出现持续胸痛超过15分钟时须立即就医,心肌梗死救治的黄金时间为发病后120分钟内。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源性猝死和心肌梗塞是一样吗?

心源性猝死和心肌梗塞不是同一种疾病。心源性猝死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发性死亡,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

心源性猝死通常由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引起,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在1小时内。其诱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等基础心脏病,也可能由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诱发。心肌梗塞则具有典型胸痛症状,疼痛呈压榨性并向左肩放射,伴随冷汗、恶心,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压低,心肌酶谱升高。及时再灌注治疗可挽救濒死心肌。

心肌梗塞患者若并发室颤可能进展为心源性猝死,但多数心源性猝死患者并无心肌梗塞病理改变。心肌梗塞可通过冠脉造影确诊并植入支架,而心源性猝死需通过体外除颤器急救,幸存者需安装ICD预防复发。两者预防措施都包括控制三高、戒烟限酒,但心肌梗塞更强调抗血小板治疗,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需定期心电筛查。

建议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定期体检,出现胸闷胸痛及时就医,学习心肺复苏技能。日常生活中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控制基础疾病。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会不会引起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可能会引起心肌梗塞。心肌缺血是指心脏供血不足,心肌梗塞则是心肌缺血持续加重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肌缺血通常是心肌梗塞的前兆,但并非所有心肌缺血都会发展为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多由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引起,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尤其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若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较短,心肌细胞通常不会发生不可逆损伤,及时治疗可避免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的常见原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会增加心肌缺血风险。长期吸烟、缺乏运动、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

当心肌缺血持续加重,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时,心肌细胞因长时间缺氧而发生坏死,即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患者胸痛剧烈且持久,可能伴有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急性心肌梗塞需要立即就医,通过溶栓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方式恢复血流。心肌梗塞后部分心肌功能可能永久丧失,影响心脏泵血能力。

预防心肌缺血发展为心肌梗塞,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出现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避免心肌梗塞发生。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酶正常能排出心肌梗塞吗?

心肌酶正常通常不能完全排除心肌梗塞,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心肌梗塞的诊断主要有心电图动态变化、心肌酶谱动态监测、冠状动脉造影等依据。

心肌酶是心肌细胞损伤后释放到血液中的物质,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等。典型心肌梗塞发作后,心肌酶会在4-6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但部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心肌酶正常的情况,尤其是症状发作6小时内的检测结果可能尚未显现异常。小面积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时,心肌酶升高幅度可能较小甚至暂时正常。

存在特殊情况如糖尿病患者发生无痛性心肌梗塞时,心肌酶升高可能延迟或不明显。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一过性心肌缺血也可能引起典型胸痛但心肌酶正常。某些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差异也会影响结果判断。临床上约5-10%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首次心肌酶检测结果可在正常范围。

建议出现持续胸痛、胸闷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特点、心电图演变和心肌酶动态监测结果综合判断。即使首次心肌酶正常,仍需在8-12小时后复查,必要时行冠状动脉CT或造影检查。日常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血液有变化吗?

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通常会出现明显变化,主要包括心肌酶谱升高、炎症指标异常、凝血功能紊乱等。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这一病理过程会直接反映在血液成分的改变上。

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坏死,细胞膜完整性破坏,细胞内的心肌酶如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等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这些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梗死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通常在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可持续7-10天。同时,由于心肌组织损伤会触发全身炎症反应,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炎症指标也会明显上升。这些血液指标的变化不仅有助于诊断,还能评估心肌损伤范围和预后。

心肌梗死还会影响凝血系统功能。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增强,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而随着病情发展,纤溶系统激活又可能导致出血倾向。部分患者会出现D-二聚体升高,反映体内存在纤溶亢进。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代谢往往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这种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心肌梗死后的血液变化需要定期监测,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调脂、控制血压血糖等综合管理。日常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不要自行调整药物。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白血病 脑出血 髋臼骨折 恶性葡萄胎 肺芽生菌病 硫化氢中毒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