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外渗可通过停止输液、局部冷敷、药物中和、外科干预等方式处理。外渗通常由穿刺不当、血管条件差、药物刺激性、患者活动过度等原因引起。
1、停止输液立即终止化疗药物输注,保留针头连接空注射器回抽残留药液,减少局部组织暴露剂量。
2、局部冷敷使用冰袋间断冷敷渗漏部位,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收缩血管、减缓药物扩散。禁止热敷避免加重组织损伤。
3、药物中和根据外渗药物性质选择拮抗剂,如蒽环类可用二甲亚砜凝胶外涂,植物碱类可用透明质酸酶局部封闭。
4、外科干预严重坏死需清创引流或皮瓣修复,可能与长春碱类、氮芥类等高渗性药物有关,表现为皮肤溃疡、肌腱暴露等症状。
发生外渗后需抬高患肢避免压迫,记录渗漏药物名称与体积,72小时内密切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及疼痛变化。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