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禁用药物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什么是梗阻性肾病?

梗阻性肾病是指因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进而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疾病。尿路梗阻可能发生在肾盂、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等部位,主要由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先天性畸形等因素引起。

1、结石梗阻

尿路结石是梗阻性肾病的常见原因,结石可能卡在肾盂或输尿管中,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患者可能出现腰部剧烈疼痛、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上需根据结石大小选择药物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常用药物包括排石颗粒、尿石通丸、肾石通颗粒等。若结石较大或合并感染,可能需要手术取石。

2、肿瘤压迫

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盂癌、输尿管癌、膀胱癌等可能压迫或阻塞尿路。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血尿、腰部钝痛、排尿困难等症状。确诊后通常需要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可能配合放疗或化疗。早期发现可通过输尿管支架置入暂时解除梗阻。

3、前列腺增生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可能压迫尿道导致膀胱出口梗阻,长期可能引起双侧肾积水。患者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夜尿增多。轻中度增生可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治疗,严重者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4、先天性畸形

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囊肿、后尿道瓣膜等畸形引发梗阻性肾病。患儿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尿路感染、腹部包块等表现。治疗需根据畸形类型选择输尿管再植术、尿道瓣膜切除术等矫正手术,术后需定期复查肾功能。

5、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可能导致膀胱收缩无力或排尿反射异常,使尿液潴留并反流至肾脏。患者常见排尿困难、尿失禁、反复尿路感染。治疗包括间歇导尿、使用M受体阻滞剂如索利那新片,严重者需膀胱造瘘。

梗阻性肾病患者应注意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入量。避免憋尿、久坐等加重梗阻的行为,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和肾功能。出现腰痛、血尿、少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长期梗阻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肾损害。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随访,监测残余肾功能变化。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怎么样治疗梗阻性肾病?

梗阻性肾病可通过解除梗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控制感染、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治疗。梗阻性肾病通常由尿路结石、肿瘤压迫、前列腺增生、先天性畸形、神经源性膀胱等原因引起。

1、解除梗阻

解除梗阻是治疗梗阻性肾病的首要措施,可通过留置导尿管、输尿管支架置入或经皮肾造瘘等方式实现。尿路结石引起的梗阻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肿瘤压迫需根据肿瘤性质选择手术切除或放化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考虑药物缓解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神经源性膀胱需长期导尿或间歇性导尿。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症状和并发症。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缓解输尿管痉挛,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尿路感染,呋塞米片减轻水肿。伴有高血压者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但需注意肾功能监测。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或复发性梗阻病例。常见术式包括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吻合术、肾盂成形术、膀胱颈切开术等。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可能需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先天性畸形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可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手术方式需根据梗阻部位和程度个体化选择。

4、控制感染

梗阻性肾病易合并尿路感染,需积极控制。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反复感染者应寻找并解除潜在梗阻因素。治疗期间需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感染控制后仍需维持治疗一段时间。

5、调整生活方式

患者应保持每日2000-3000ml饮水量,避免憋尿。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以防尿酸升高。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限制钠盐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定期复查肾功能和泌尿系超声,监测病情变化。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全身状况。

梗阻性肾病患者需长期随访,定期检查肾功能和泌尿系统影像学。饮食上建议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g/kg/d。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但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出现发热、腰痛、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梗阻性肾病挂什么科?

梗阻性肾病建议挂泌尿外科或肾内科。梗阻性肾病可能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狭窄、先天性畸形等因素有关,需根据病因选择科室。

1、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主要处理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或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肾病。泌尿系统结石可能阻塞输尿管或肾盂,导致肾积水,表现为腰部胀痛、排尿困难。肿瘤如膀胱癌或输尿管肿瘤可能压迫尿路,伴随血尿或消瘦。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可能引发尿潴留和肾功能损害。医生可能通过超声、CT或膀胱镜检查确诊,治疗包括体外碎石术、输尿管支架置入或肿瘤切除术。急性完全性梗阻需紧急处理以避免肾功能不可逆损伤。

2、肾内科

肾内科侧重肾功能评估和内科治疗。若梗阻已导致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肾内科干预。代谢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可能形成尿酸结晶堵塞肾小管,表现为少尿和水肿。长期梗阻可能引发间质性肾炎,伴随贫血和高血压。医生可能通过肾动态显像评估分肾功能,治疗包括药物调节尿酸、碱化尿液或透析支持。合并感染时需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控制炎症。

确诊梗阻性肾病后,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以稀释尿液。避免长时间憋尿,前列腺增生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肾积水变化,若出现发热或腰痛加剧需及时返诊。合并高血压者应低盐饮食并规律监测血压。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梗阻性肾病如何治好?

梗阻性肾病可通过解除梗阻、控制感染、保护肾功能、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梗阻性肾病通常由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压迫、前列腺增生、先天性畸形及输尿管狭窄等原因引起。

1、解除梗阻

解除梗阻是治疗梗阻性肾病的首要措施,需根据梗阻原因选择相应方法。泌尿系统结石引起的梗阻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解除,肿瘤压迫需手术切除或放化疗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可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及时解除梗阻有助于恢复尿流,减轻肾盂压力,避免肾功能进一步受损。

2、控制感染

梗阻性肾病常合并尿路感染,需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感染严重时需静脉给药,同时通过尿液培养确定致病菌以调整用药。控制感染能减少炎症对肾脏的损害,降低脓毒症风险。

3、保护肾功能

保护肾功能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减轻肾脏负担,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遵医嘱使用肾康注射液、尿毒清颗粒等药物改善肾功能,必要时进行短期透析治疗。监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功能恢复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缓解症状和针对病因用药。肾绞痛患者可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止痛,合并高血压时需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梗阻可服用非布司他片降低尿酸水平,预防结石形成。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调整方案。

5、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解剖异常的患者。输尿管狭窄可进行输尿管成形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需做肾盂成形术,严重肾积水且肾功能丧失者可能需肾切除术。术后需密切监测肾功能,预防感染和再梗阻的发生。

梗阻性肾病患者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量,促进排尿并减少结石形成风险。饮食应低盐低脂,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和肾功能指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腰痛、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肾损伤。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为什么低钾血症禁用洋地黄?

低钾血症患者禁用洋地黄类药物,主要与洋地黄的毒性反应风险增加有关。洋地黄类药物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钠钾泵功能发挥强心作用,而低钾血症会进一步加重钠钾泵抑制,导致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和心律失常风险显著升高。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减少细胞内钾离子外流,间接促进钠钙交换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低钾血症时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会加剧钠钾泵抑制程度,使心肌细胞内钾流失更严重。细胞内低钾状态会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诱发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增加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同时细胞内钙超载可能引发洋地黄中毒特征性的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部分特殊情况下临床可能需谨慎联用,如终末期心衰患者合并轻度低钾血症时,在严密心电监护和持续补钾前提下,可能考虑使用小剂量洋地黄。但必须确保血钾维持在安全阈值以上,并动态监测心电图ST段鱼钩样改变、PR间期延长等中毒征象。这类患者需采用微量泵持续补钾,维持血钾浓度稳定。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电解质和心电图,避免同时使用排钾利尿剂。出现恶心呕吐、视觉异常等中毒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日常需保持富含钾的饮食如香蕉、橙子等,但补钾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肩骨折 胃穿孔 脊髓纵裂 结肠息肉 脑干肿瘤 腹主动脉瘤 肩袖肌腱损伤 皮肤念珠菌病 十二指肠球炎 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紊乱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