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孩子发烧泡脚可以降温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孩子发烧用酒擦身体哪个部位 如何用酒精降温?

孩子发烧时可以用酒精擦拭大血管流经的体表部位,但需谨慎操作避免酒精中毒或皮肤刺激。

酒精擦拭降温的原理是通过酒精挥发带走体表热量,主要擦拭腋窝、腹股沟、颈部两侧等大血管浅表处。操作时需将75%医用酒精与温水按1:1稀释,用纱布蘸取后轻柔擦拭,避开眼周、会阴及破损皮肤。每次擦拭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擦拭后30分钟复测体温。但需注意婴幼儿皮肤薄嫩易吸收酒精,可能引发寒战或酒精中毒,3岁以下儿童不建议采用。

该物理降温方式仅适用于体温超过38.5℃且无寒战的情况,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症状须立即就医。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宝宝晚上发烧怎么降温 三个降温方法控制宝宝温度?

宝宝晚上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调整环境等方式控制体温。

物理降温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可用温水擦拭宝宝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每次擦拭10分钟,间隔30分钟重复进行。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药物降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常用退热药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等,这些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降低体温。调整环境温度有助于散热,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适当减少盖被厚度,同时注意保持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

发热期间应让宝宝多喝温水或口服补液盐,监测体温变化并记录发热规律,如持续高热或伴随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乳腺炎高烧怎么降温?

乳腺炎高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排空乳汁、调整饮食、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乳腺炎高烧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乳头皲裂、哺乳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或额头敷冷毛巾。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经皮吸收。室温保持在24摄氏度左右,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物理降温适合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使用,需每30分钟复测体温。

2、药物降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这些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达到退热效果,同时缓解乳房胀痛。哺乳期用药需选择L1级安全药物,用药后建议间隔4小时再哺乳。

3、排空乳汁

通过哺乳或吸奶器定期排空患侧乳房,每2-3小时排空一次。排乳前可热敷促进乳汁流出,手法按摩应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推揉。乳汁淤积是乳腺炎的主要诱因,彻底排乳能减少细菌繁殖环境。

4、调整饮食

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减少高脂肪汤水摄入以免乳汁过于黏稠,可食用蒲公英、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材。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5、及时就医

若高热持续超过24小时、乳房出现化脓性肿块或寒战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头孢类抗生素,严重化脓时需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血常规检查可明确感染程度,超声能判断是否形成脓肿。

乳腺炎高烧期间应暂停患侧哺乳,但需保持健侧正常哺乳。注意观察体温波动曲线,记录最高体温及发热持续时间。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压迫或撞击发炎乳房。选择无钢圈哺乳文胸减轻乳房压迫,哺乳前后清洁乳头。若反复发作乳腺炎,需排查是否存在乳汁淤积体质或免疫系统问题。治疗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大人发烧的物理降温方法?

大人发烧可通过温水擦浴、冰袋冷敷、多饮水、调节室温、酒精擦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发热多由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物理降温能缓解不适但需结合病因治疗。

1、温水擦浴

使用32-34℃温水浸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过冷水温刺激皮肤血管收缩,反而影响散热。擦拭后及时擦干身体防止受凉,可间隔30分钟重复进行。

2、冰袋冷敷

将冰块包裹于干毛巾中置于前额或腋下,每次冷敷不超过20分钟。需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冰块导致冻伤,冰袋与皮肤之间应保持织物隔层。冷敷可快速降低局部温度,但不宜长时间使用以免引起寒战反应。

3、多饮水

发热时体液蒸发加快,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可选择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帮助维持电解质平衡并促进代谢废物排出。适当饮用鲜榨果汁可补充维生素,但应避免含糖饮料加重脱水风险。

4、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之间,使用空调或风扇促进空气流通。避免穿盖过厚衣物阻碍散热,选择透气棉质衣物为宜。夜间睡眠时可适当调低室温,但需避免冷风直吹导致不适。

5、酒精擦浴

将25%-50%酒精与温水按1:1混合,快速擦拭四肢及背部。酒精挥发速度快于水分,能迅速降低体表温度。但皮肤破损、酒精过敏或婴幼儿禁用,操作时需远离火源并保持通风。

物理降温期间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超过38.5℃或伴有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须及时就医。发热期间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粥类、蔬菜水果,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身体负荷。退热后24小时内不宜沐浴,防止体温再度升高。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婴儿发热怎么办怎么降温?

婴儿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环境、补充水分、药物退热、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婴儿发热通常由感染、疫苗接种、环境过热、脱水、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婴儿的额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可重复进行擦拭直至体温下降,每次操作间隔10分钟。监测体温变化,若擦拭后体温未降或持续升高需及时就医。

2、调整环境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穿着单层棉质衣物,避免包裹过厚。使用空调或风扇调节室温时注意风口不可直吹婴儿,维持空气流通但无对流风。夜间睡眠时可适当减少盖被厚度,通过环境温度调节帮助散热。

3、补充水分

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6个月以上婴儿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观察尿量及口唇湿润度,若出现尿量减少、哭闹时无泪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避免强行灌水导致呛咳,可采用滴管或小勺缓慢喂服。

4、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记录发热曲线供医生参考。禁止使用阿司匹林等儿童禁忌药物。

5、就医评估

3月龄以下婴儿发热、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伴随皮疹或抽搐、精神萎靡或拒食时需急诊处理。就医时携带体温记录、疫苗接种史及用药情况,配合医生完成血常规等检查。疑似脑膜炎等严重感染需住院观察治疗。

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发热期间暂停辅食添加。监测体温每2小时一次,夜间至少测量两次。退热后仍须观察48小时,注意有无咳嗽、腹泻等新发症状。日常注意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避免接触发热患者,养成勤洗手习惯。如出现反复发热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至儿科专科就诊。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热门标签

尿崩症 神经炎 蛋白血症 胆道感染 骨样骨瘤 跟腱后滑囊炎 肩关节半脱位 溃疡性结肠炎 外伤性白内障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