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主动脉夹层1型严重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

主动脉夹层需与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急腹症、急性心包炎、脑卒中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血压异常、脉搏不对称等症状,可通过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与主动脉夹层均可表现为突发胸痛,但前者疼痛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榨性,常放射至左肩臂部。心电图可见ST段抬高或压低,心肌酶谱升高。主动脉夹层疼痛更为剧烈,呈撕裂样,多位于胸背部,可向下延伸至腹部。两者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和主动脉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2、肺栓塞

肺栓塞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多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D-二聚体升高,CT肺动脉造影可见肺动脉内充盈缺损。主动脉夹层患者多无呼吸困难表现,影像学检查可明确主动脉病变。

3、急腹症

腹主动脉夹层可表现为剧烈腹痛,需与急性胰腺炎、肠系膜缺血、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鉴别。急腹症患者多有相应器官病变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如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升高,肠系膜缺血患者可有代谢性酸中毒。主动脉影像学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4、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患者胸痛随呼吸和体位改变而加重,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心电图显示广泛导联ST段抬高。主动脉夹层疼痛与呼吸体位无关,多伴有血压异常和脉搏不对称。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积液或主动脉内膜撕裂征象。

5、脑卒中

主动脉夹层累及头臂动脉时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与脑卒中鉴别。脑卒中患者多有高血压、房颤等危险因素,头部CT或MRI可见脑梗死或出血灶。主动脉夹层患者多有剧烈胸痛病史,血管影像学检查可发现主动脉病变。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早期识别和正确鉴别诊断至关重要。患者出现突发剧烈胸痛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剧烈活动。诊断过程中需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治疗上应根据夹层分型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控制血压和心率,预防并发症发生。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动脉夹层的并发症?

主动脉夹层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主要有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截瘫、猝死等。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壁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血管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病情凶险,需立即就医。

1、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夹层可能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完全阻塞,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剧烈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休克。治疗需紧急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或搭桥手术,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2、脑卒中

主动脉夹层可能影响颈动脉或椎动脉供血,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引发脑卒中。患者会出现突发头痛、眩晕、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症状。治疗需根据卒中类型选择溶栓、取栓或降压等措施,同时控制夹层进展。

3、肾功能衰竭

主动脉夹层可能累及肾动脉,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会出现少尿、无尿、水肿、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治疗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同时控制血压和夹层进展,必要时进行肾动脉支架植入。

4、截瘫

主动脉夹层可能影响脊髓供血动脉,导致脊髓缺血性损伤,引发截瘫。患者会出现下肢无力、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治疗需紧急手术修复主动脉,同时进行神经营养和康复治疗,但神经功能恢复往往有限。

5、猝死

主动脉夹层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夹层破裂导致大出血,引发猝死。患者会突然出现意识丧失、血压测不出、脉搏消失等症状。预防猝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但即使及时治疗,死亡率仍然较高。

主动脉夹层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复查主动脉CT或MRI。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避免咳嗽或用力排便导致腹压骤增。出现胸痛、背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夹层进展或新发并发症。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主动脉夹层护理措施?

主动脉夹层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和心率、减轻疼痛、预防并发症以及心理支持。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急重症,护理措施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疗方案调整。

1、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加重主动脉夹层。使用心电监护仪观察心律变化,警惕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记录每小时尿量评估肾脏灌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

2、血压心率控制

遵医嘱使用静脉降压药物维持收缩压在100-120mmHg,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在60-80次/分。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发血压波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有无低血压症状。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增加主动脉破裂风险。

3、疼痛管理

根据疼痛程度使用镇痛药物,吗啡类药物可缓解剧烈撕裂样疼痛。评估疼痛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警惕疼痛突然加重可能提示夹层扩展。保持环境安静,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4、并发症预防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预防夹层破裂导致心包填塞或大出血。观察意识状态和肢体活动,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低盐低脂饮食预防便秘,必要时使用缓泻剂减少腹压增高。

5、心理支持

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指导患者避免情绪激动和应激反应,必要时请心理科会诊。家属参与护理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

主动脉夹层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控制血压,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CT或MRI评估主动脉情况,按医嘱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出现胸背痛加剧立即就医。饮食以低盐、易消化为主,少量多餐避免饱餐加重心脏负担。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法?

主动脉夹层可通过药物控制、介入治疗、外科手术、血压管理和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主动脉夹层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综合征、外伤和妊娠等因素引起。

1、药物控制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稳定病情和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硝普钠、美托洛尔和乌拉地尔,这些药物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减轻主动脉壁压力。硝普钠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美托洛尔可减慢心率减少主动脉剪切力,乌拉地尔则能有效控制急性高血压发作。药物控制适用于病情较轻或无法立即手术的患者,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包括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支架植入术。腔内修复术通过导管在夹层破口处放置覆膜支架,隔绝假腔血流。支架植入术能有效封闭内膜破口,防止夹层进一步扩展。介入治疗创伤较小,恢复较快,适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需长期抗凝并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

3、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主要针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包括升主动脉置换术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手术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切除病变血管段并置换人工血管。对于累及主动脉根部的病例可能需同时行Bentall手术。外科手术能有效预防主动脉破裂,但创伤大且并发症风险较高。

4、血压管理

长期严格的血压控制是治疗关键。目标是将收缩压维持在120毫米汞柱以下。除药物治疗外,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良好的血压控制能显著降低主动脉扩张和再发夹层的风险。

5、定期随访

患者需终身随访,定期进行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随访频率根据病情稳定程度决定,通常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随访内容包括评估主动脉直径变化、支架位置和器官灌注情况。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规范的随访能早期发现并发症并采取干预措施。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提重物、屏气用力等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竞技性体育活动。出现胸背痛加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会测量血压和识别危急症状,配合医生做好长期健康管理。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主动脉夹层术注意事项?

主动脉夹层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管理,主要注意事项有卧床制动、血压监测、伤口护理、药物服用、定期复查。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急危重症,术后护理直接影响预后。

1、卧床制动

术后早期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翻身或坐起。床头抬高角度不宜超过30度,咳嗽或排便时需用手按压伤口减轻张力。肢体活动应遵循渐进原则,先由医护人员指导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待病情稳定后再尝试床边坐立。

2、血压监测

需维持收缩压在100-120mmHg的理想范围,每日定时测量并记录。使用降压药物期间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血压波动过大可能造成吻合口撕裂,出现头痛、心悸等症状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3、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每日观察有无渗血、红肿或异常分泌物。胸骨切开患者需使用胸带固定,咳嗽时用手扶住前胸减轻震动。介入手术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下肢动脉入路者需监测足背动脉搏动。

4、药物服用

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需监测心率,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等出血倾向应及时就医。所有药物需定时定量服用,避免漏服或重复用药。

5、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需复查主动脉CTA评估血管修复情况,之后每3-6个月随访。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液凝血功能检测。随身携带疾病应急卡,记录手术方式、用药信息和主治医师联系方式。

主动脉夹层术后饮食宜清淡低盐,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康复期避免提重物、屏气用力等增加胸腔压力行为,3个月内禁止驾驶。保持情绪平稳,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诱发血管痉挛。出现突发胸背剧痛、意识模糊等预警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尿崩症 神经炎 蛋白血症 胆道感染 骨样骨瘤 跟腱后滑囊炎 肩关节半脱位 溃疡性结肠炎 外伤性白内障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