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急诊科 > 急诊科

如何预防我经常在户外工作中暑问题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老是中暑怎么回事?

老是中暑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基础疾病、药物影响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性汗腺发育异常或体温调节基因缺陷,导致散热功能较差。这类人群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出现体温升高、皮肤干燥无汗等表现。建议避免正午外出,选择透气衣物,必要时使用医用降温贴辅助散热。

2、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或密闭空间,会加速体液流失。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容易出现头晕、面色潮红等先兆中暑症状。需每2小时到阴凉处休息,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工作场所应配备通风设备。

3、生理因素

老年人、儿童及孕妇因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反复中暑。表现为口渴乏力、四肢抽搐等症状。日常要保持每天2000毫升饮水,室内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以下,可使用湿毛巾擦拭腋窝等大血管处物理降温。

4、基础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产热增加,可能伴随多汗心悸等症状。心血管疾病患者循环功能差会影响散热。这类人群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出携带便携风扇,避免服用加重脱水的利尿剂等药物。

5、药物影响

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片、抗抑郁药如盐酸氟西汀胶囊等可能抑制汗腺分泌。利尿剂如呋塞米片会加速脱水。使用这些药物期间要密切监测体温,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反复中暑人群应避免在10-16点高温时段外出,选择浅色宽松衣物。饮食上可多吃西瓜、黄瓜等含水量高的蔬果,适量补充淡盐水。居家可在地面洒水或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60%左右。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重度中暑表现,须立即送医进行静脉补液和降温治疗,延误处理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别人和我一样工作吃饭我为什么会有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不均衡、药物影响、胃肠功能紊乱、肾脏疾病等因素有关。低钾血症通常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钾剂、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遗传性低钾血症,如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这类患者因基因突变导致钾离子通道异常,容易在劳累后出现血钾下降。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监测血钾水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发作。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氯化钾缓释片或门冬氨酸钾镁片补钾,日常需减少高糖饮食摄入。

2、饮食不均衡

长期偏食、节食或消化吸收不良会导致钾摄入不足。钾主要存在于香蕉、菠菜、紫菜等食物中,每日钾需求量为2000-4000毫克。建议增加土豆、牛油果、橙子等富钾食物摄入,避免大量饮用咖啡或酒精饮料加速钾流失。合并呕吐腹泻时需及时口服补液盐Ⅲ预防电解质紊乱。

3、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会促进钾排泄,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也可能导致低钾。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患者出现低钾时易诱发中毒反应。需定期复查电解质,必要时联合螺内酯片等保钾利尿剂,调整用药方案需严格遵循医嘱。

4、胃肠功能紊乱

慢性腹泻、肠梗阻或长期胃肠减压会导致消化液大量丢失,其中每升消化液含钾5-10毫摩尔。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还可能影响钾吸收。建议腹泻患者饮用含钾口服补液盐,严重呕吐者可短期使用枸橼酸钾颗粒,同时治疗原发胃肠疾病。

5、肾脏疾病

肾小管酸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肾脏病变会导致尿钾异常排出。这类患者多伴随多尿、代谢性碱中毒等症状。需完善尿钾检测和肾素-醛固酮测定,确诊后使用枸橼酸钾合剂纠正酸中毒,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能需要螺内酯片治疗。

建议日常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新鲜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避免长时间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出汗后及时补充含钾饮品。服用利尿剂或出现持续乏力、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测电解质。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更需定期监测血钾,肾功能异常患者补钾需谨慎防止高钾血症。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冬天中暑什么原因?

冬天中暑可能与保暖过度、环境温度过高、剧烈运动、脱水、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中暑通常由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导致,冬季因特殊行为或环境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

1. 保暖过度

冬季穿着过厚衣物或长时间使用电热毯、暖风机等设备,可能导致体表散热受阻,核心体温升高。尤其婴幼儿、老年人等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的人群更易出现头晕、面色潮红等中暑前兆症状。建议家长避免过度包裹儿童,室内取暖设备温度控制在20-24摄氏度为宜。

2. 环境温度过高

密闭空间长时间开启暖气且通风不良时,室内湿度降低、空气流通差,可能引发热射病样表现。常见于汗蒸房、高温车间等特殊环境,或长时间待在空调暖气车内。表现为口渴、乏力等症状,需及时转移到阴凉处补充含电解质饮品。

3. 剧烈运动

冬季户外滑雪、长跑等高强度运动时,若穿着不透气衣物且未及时补水,可能因产热增加、排汗障碍导致体温骤升。运动型中暑可能出现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建议运动前中后分次饮用淡盐水,避免正午高温时段运动。

4. 脱水

冬季干燥环境下水分摄入不足,或感冒发热时未及时补液,可能因血容量不足影响散热功能。糖尿病患者、腹泻患者更易出现脱水性中暑,表现为皮肤干燥、尿量减少。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散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5. 基础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更易出现体温调节异常。甲亢患者可能因代谢亢进产热增加,心衰患者可能因循环障碍散热困难。此类人群需严格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普萘洛尔片、呋塞米片等药物控制原发病。

冬季预防中暑需注意环境温湿度调节,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高温空间。户外活动时采用分层穿衣法,每30分钟补充100-200毫升温水。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出现头痛、心慌等不适时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可适量食用西瓜、黄瓜等高水分蔬果辅助补水。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夏天中暑吃什么最有效?

夏天中暑后可以适量吃西瓜、绿豆汤、淡盐水、黄瓜、藿香正气水等食物或药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十滴水、人丹、清暑益气丸、生脉饮、金银花露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一、食物1、西瓜

西瓜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电解质,能够快速补充中暑后流失的水分和矿物质。西瓜中的糖分也能为身体提供能量,缓解中暑后的乏力感。但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食用量,避免血糖波动。

2、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能够帮助降低体温,缓解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等症状。绿豆中的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也有助于恢复体力。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饮用。

3、淡盐水

淡盐水可以补充中暑后大量出汗流失的钠离子,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建议每500毫升水中加入1-2克食盐,少量多次饮用。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盐分摄入。

4、黄瓜

黄瓜含水量高,能够有效补充体液,其含有的钾离子有助于调节电解质平衡。黄瓜还含有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胃肠功能较弱者应避免空腹食用。

5、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是中成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适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服用时应避免与头孢类抗生素同用,酒精过敏者慎用。

二、药物1、十滴水

十滴水由樟脑、桉油等成分组成,具有祛暑散寒、健胃止吐的作用,适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人丹

人丹含有薄荷脑、冰片等成分,能够清凉解暑、开窍醒神,对中暑引起的头痛、胸闷有效。服用时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清暑益气丸

清暑益气丸由黄芪、麦冬等中药组成,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适用于气阴两伤型中暑。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生脉饮

生脉饮含有人参、麦冬等成分,能够益气复脉、养阴生津,对中暑后出现的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有改善作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金银花露

金银花露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暑热引起的心烦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脾胃虚寒者慎用,服用期间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中暑后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物帮助散热。轻度中暑可通过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和适当进食缓解,重度中暑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日常预防中暑要注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穿着透气衣物,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可多食用含水量高的蔬果,适当补充盐分。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剧烈运动。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中暑都有哪些症状?

中暑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潮红、肌肉痉挛、意识模糊等。中暑是高温环境下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的急性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头痛头晕

早期中暑常出现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头痛,伴随头晕目眩感。这与高温导致脑血管扩张、脑供氧不足有关。轻度中暑时可通过转移到阴凉处、补充含电解质饮品缓解。若头痛伴随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

2、恶心呕吐

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反复恶心呕吐,可能伴有腹部绞痛。高温环境下内脏血流减少导致消化系统缺血是主要原因。出现该症状时应停止活动,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若呕吐持续超过2小时需医疗干预。

3、皮肤潮红

典型表现为面部及躯干皮肤发红发热,触摸有灼热感但无汗液分泌。这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的表现,提示可能发展为热射病。需立即用湿冷毛巾擦拭全身,同时监测体温变化。

4、肌肉痉挛

多见于四肢和腹部肌肉突发强直性收缩,俗称热痉挛。与大量出汗导致钠离子丢失有关。可缓慢拉伸痉挛肌肉,补充含钠饮品。若痉挛频繁发作或持续超过1小时,可能存在严重电解质紊乱。

5、意识模糊

重症中暑可出现谵妄、嗜睡甚至昏迷,伴随体温超过40摄氏度。这是热射病的典型表现,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应脱去患者衣物,用冰袋敷于颈侧、腋下等大血管处。

预防中暑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使用防晒霜,每15-20分钟补充200毫升含电解质饮品。户外工作者应实行轮班制度,保证每小时有10分钟阴凉处休息。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夏季要保持室内通风,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28摄氏度。出现早期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到凉爽环境,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神经质 少精症 呼吸异常 球孢子菌病 薄基底膜肾病 肠系膜脂肪炎 肱骨内髁骨折 亨廷顿病性痴呆 加利福尼亚脑炎 咳嗽晕厥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