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什么病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重症肌无力严重吗?

重症肌无力是否严重需结合病情分型判断,轻症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稳定,重症可能危及生命。病情严重程度主要与肌无力危象发生概率、受累肌群范围、胸腺病变情况、抗体类型及治疗反应性有关。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眼肌型仅累及眼外肌,表现为眼睑下垂和复视,对胆碱酯酶抑制剂反应良好,预后相对乐观。全身型患者四肢近端肌群和延髓肌受累,可能出现咀嚼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甚至呼吸困难,需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暴发型起病急骤,数周内进展为呼吸肌麻痹,必须立即进入重症监护单元进行血浆置换和机械通气。

约15%-2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会发生肌无力危象,这是疾病最危险的并发症。当呼吸肌严重无力时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合并胸腺瘤的患者病情往往更顽固,部分病例在胸腺切除术后仍需长期免疫调节治疗。抗MuSK抗体阳性者对常规治疗反应较差,更易出现球麻痹症状。新生儿暂时性肌无力虽然症状类似,但属于母体抗体经胎盘传递所致,通常在数周内自愈。

患者应避免过度疲劳、感染和精神刺激等诱因,规律监测肺功能和血氧饱和度。饮食选择高蛋白易吞咽食物,康复训练以低强度抗阻运动为主。出现咀嚼无力或呼吸困难时须立即就医,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禁止自行停用免疫抑制剂或突然增加胆碱酯酶抑制剂用量。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眼部重症肌无力怎么办?

眼部重症肌无力可通过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胸腺切除术、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方式治疗。眼部重症肌无力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胸腺病变、遗传因素、感染诱发、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1、胆碱酯酶抑制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眼部重症肌无力的基础药物,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增加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浓度。常用药物包括溴吡斯的明、新斯的明、安贝氯铵等。这类药物能暂时改善眼睑下垂和复视症状,但无法改变疾病进程。用药期间需监测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严重心动过缓患者慎用。

2、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中重度或进展型病例,通过调节异常免疫反应控制病情。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等。糖皮质激素需遵循阶梯减量原则,长期使用需预防骨质疏松和感染。免疫抑制剂起效较慢,通常需要配合胆碱酯酶抑制剂使用。

3、胸腺切除术

胸腺切除术对合并胸腺瘤或胸腺增生的患者效果显著,手术方式包括经胸骨正中切口和胸腔镜手术。术后约半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疗效可能延迟数月显现。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气胸和膈神经损伤,需由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师操作。

4、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能快速清除血液中的致病性抗体,适用于重症患者或术前准备。每次置换需要处理2000-3000毫升血浆,连续进行多次治疗。常见并发症包括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和过敏反应。疗效维持时间较短,通常需要配合其他长期治疗方案。

5、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缓解症状,常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周期需要重复进行,可能出现头痛发热等输液反应。该疗法起效快且安全性较高,适合不宜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眼部重症肌无力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用眼和疲劳。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外出时可佩戴墨镜减轻畏光症状,眼睑下垂严重时可用胶带辅助提拉。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可能加重病情的药物,感冒发烧时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肌力和抗体水平,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症状突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急诊处理。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神经重症肌无力怎么治疗?

神经重症肌无力可通过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胸腺切除术等方式治疗。神经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

1、胆碱酯酶抑制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神经重症肌无力的基础药物,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增加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浓度,改善肌肉收缩功能。常用药物包括溴吡斯的明、新斯的明等。这类药物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无法改变疾病进程,需长期规律服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2、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中重度患者,通过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减轻对乙酰胆碱受体的破坏。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等。糖皮质激素起效较快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其他免疫抑制剂起效较慢但副作用相对较小。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3、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适用于肌无力危象或术前准备,通过分离并置换患者血浆,快速清除致病性抗体。每次治疗需置换1-1.5倍血浆量,通常进行3-5次。该疗法起效快但效果短暂,需配合其他长期治疗。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压、过敏反应等并发症,需在重症监护条件下进行。

4、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通过多种免疫调节机制发挥作用,适用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标准疗程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4克,连续5天。该疗法相对安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发热等。疗效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必要时可重复治疗。治疗前需筛查IgA缺乏症患者以防过敏反应。

5、胸腺切除术

胸腺切除术适用于伴胸腺瘤或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年轻患者,通过切除异常胸腺组织减少自身抗体产生。手术方式包括经胸骨正中切口、胸腔镜等。多数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但完全缓解可能需要数月到数年。术后需继续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评估疗效。

神经重症肌无力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饮食上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少食多餐以防进食疲劳。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根据肌力情况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深呼吸练习、轻柔关节活动等。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出现呼吸困难等危象征兆时立即就医。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需同时治疗原发病。育龄期女性应在病情稳定期计划妊娠,孕期需密切监测。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重症肌无力典型症状?

重症肌无力典型症状主要有眼睑下垂、复视、四肢无力、咀嚼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易疲劳和无力,症状具有晨轻暮重的特点。

1、眼睑下垂

眼睑下垂是重症肌无力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上眼睑无法正常抬起,严重时可能遮挡瞳孔影响视力。该症状在疲劳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可能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破坏神经肌肉接头传导有关。患者需避免长时间用眼,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溴吡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症状。

2、复视

复视指视物时出现双影,多由眼外肌无力导致眼球运动不协调引起。患者可能主诉看东西时出现上下或水平方向的重影,尤其在长时间阅读或注视后加重。这种情况与支配眼肌的神经冲动传导受阻相关,需通过新斯的明试验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上可采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3、四肢无力

四肢近端肌肉无力表现为上肢抬举困难、下肢蹲起费力,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如梳头、爬楼梯等。肌无力症状具有波动性,活动后加重而休息缓解,与抗体介导的突触后膜损害有关。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可配合物理治疗维持肌力,急性加重期需考虑血浆置换治疗。

4、咀嚼吞咽困难

咀嚼肌和咽喉肌无力会导致进食时间延长、饮水呛咳,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或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症状多出现在病程进展期,与延髓支配肌肉受累相关。建议调整饮食为软食或流质,进食时保持坐位,必要时采用鼻饲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可选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

5、呼吸困难

呼吸肌无力是最危险的症状,表现为气短、胸闷甚至呼吸衰竭,属于肌无力危象需紧急处理。这种情况源于膈肌和肋间肌收缩无力,可能由感染、药物等因素诱发。患者出现呼吸窘迫时应立即就医,可能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同时进行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

重症肌无力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感染、疲劳、情绪波动等诱因。饮食上建议选择易咀嚼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分次少量进食。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维持肌肉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抗体水平和肺功能,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注意气温变化时做好防护,寒冷可能诱发肌无力症状。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重症肌无力可以打麻药吗?

重症肌无力患者一般可以打麻药,但需在麻醉前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药物敏感性。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麻醉药物可能影响神经肌肉功能。

重症肌无力患者对肌松药和部分麻醉药物敏感性增高,需谨慎选择麻醉方式。局部麻醉相对安全,全身麻醉需避免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如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等。麻醉前需调整胆碱酯酶抑制剂剂量,术中加强肌力监测,术后密切观察呼吸功能恢复情况。

合并胸腺瘤或呼吸肌无力的患者麻醉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术后肌无力危象,表现为呼吸衰竭和吞咽困难。术前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可降低风险,术中需准备呼吸支持设备,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观察。

重症肌无力患者接受手术前需全面评估麻醉风险,由神经内科和麻醉科医生共同制定方案。术后注意维持抗胆碱酯酶药物规律服用,避免感染、疲劳等诱发因素,出现肌无力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预防呼吸道感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康复训练。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斑色胎儿 单纯性紫癜 梗阻性肾病 慢性蝶窦炎 鼻神经胶质瘤 复发性风湿病 日本血吸虫病 复发性腹股沟疝 慢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