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徒手心肺复苏步骤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儿童单人心肺复苏的方法?

儿童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方法主要包括判断意识、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步骤。儿童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主要有判断现场环境安全、评估患儿反应、启动急救系统、检查呼吸脉搏、实施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循环。

1、判断现场环境

施救前需快速观察周围环境,确保施救场地无坍塌、触电、火灾等危险因素。将患儿转移至平坦坚硬地面或床板,避免在软质沙发或不平整地面操作。移除患儿口鼻腔可见的异物,解开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评估患儿反应

轻拍患儿双肩并在双侧耳旁大声呼唤,观察是否有睁眼、呻吟或肢体活动。如无任何反应,立即用5-10秒时间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呼吸,同时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确认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且无脉搏后即刻开始复苏。

3、启动急救系统

在判断患儿无意识后,单人施救者应先高声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简要说明患儿年龄、突发状况和所在位置。如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应尽快获取,8岁以上儿童可使用成人模式电极片,8岁以下优先使用儿童模式。

4、胸外按压技术

将患儿仰卧于硬质平面,施救者跪于患儿一侧。对1岁以上儿童采用双掌重叠法,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段,以掌根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三分之一,频率100-120次/分,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5、人工呼吸配合

每完成30次按压后,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捏住患儿鼻孔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吹气时间约1秒,观察胸廓起伏即可。婴幼儿可采用口对口鼻方式。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持续至专业救援到达或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循环。

实施儿童心肺复苏时需注意,1岁以下婴儿应采用两指按压法,定位胸骨下半段。所有年龄组按压时都应保持肘关节伸直,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复苏过程中每2分钟轮换按压者以避免疲劳。若患儿出现明显胸廓起伏、肢体活动或哭闹应立即停止复苏并侧卧观察。日常建议家长学习专业急救课程,定期复习操作要领,家中常备急救包,避免将小物件放在婴幼儿可触及范围,从源头预防窒息等意外发生。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心肺复苏几个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定位按压点、控制按压深度与频率、避免中断按压、观察患者反应等注意事项。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措施,正确操作能显著提高生存概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实施心肺复苏前需确保患者呼吸道无阻塞。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一手压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抬起下颌,清除口腔内异物或呕吐物。若怀疑颈椎损伤,应采用推举下颌法代替仰头抬颌法。呼吸道通畅是人工呼吸有效的前提条件。

2、准确定位按压点

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段。施救者需将掌根置于该点,另一手掌重叠其上,手指交叉翘起避免接触肋骨。准确定位能确保心脏受到有效挤压,同时降低肋骨骨折风险。儿童按压点可略高于成人,婴儿则使用两指在胸骨下半段按压。

3、控制按压深度与频率

成人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儿童约5厘米,婴儿4厘米。按压频率维持在100-12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1。过度深压可能导致内脏损伤,过快按压则影响心脏充盈。可使用节拍器或哼唱歌曲节奏帮助维持标准频率。

4、避免中断按压

除必要的人工呼吸或AED分析心律外,按压中断时间不应超过10秒。频繁中断会减少心脑血流灌注,降低复苏成功率。双人施救时应在5个循环后快速轮换,轮换过程需在5秒内完成。单人施救时建议持续按压不进行人工呼吸。

5、观察患者反应

每2分钟评估患者颈动脉搏动、自主呼吸及意识状态。出现有效循环恢复表现如肢体活动、呻吟声时应立即停止按压。持续复苏超过30分钟仍无生命体征可考虑终止抢救。特殊情况下如溺水、低温患者可延长复苏时间。

心肺复苏后需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恢复自主循环者应尽快转运至医院进行高级生命支持,途中注意保暖并维持静脉通路。未接受过培训的施救者可仅进行胸外按压,但建议所有人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更新技能。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劳累、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心脏骤停发生。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心肺复苏评估循环时间?

心肺复苏评估循环时间一般为5-6秒,实际时间受到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复苏操作规范性、环境温度、药物使用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心肺复苏过程中评估循环时间的核心目的是快速判断自主循环是否恢复,避免因中断按压影响灌注。成人患者通常采用颈动脉搏动评估,儿童可选择股动脉或肱动脉。操作时需将两指置于动脉搏动点,同时观察胸廓起伏、皮肤颜色变化等体征。若环境嘈杂或施救者经验不足,可能延长评估时间至10秒左右。

低温环境下血管收缩会加大触诊难度,此时可结合心电监护波形辅助判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可能出现微弱搏动,需更细致鉴别。对于存在心律失常或严重休克的病例,单纯依靠触诊可能产生误差,建议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等客观指标。评估时间超过10秒仍未明确结果时,应立即恢复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期间应尽量减少循环评估中断时间,每2分钟轮换按压人员可保持操作质量。日常需通过模拟训练提高触诊准确性,抢救现场注意清除患者颈部衣物障碍。若条件允许,建议使用反馈装置监测按压深度与频率,同时记录每次评估时间点以供后续分析。抢救后需及时复查电解质及血气指标,评估器官灌注情况。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cpr操作步骤是什么?

心肺复苏CPR操作步骤主要包括评估环境安全、判断意识与呼吸、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五个关键环节。

1、评估环境安全

施救前需快速观察周围环境,确保自身与患者处于安全状态。避免在火灾、触电、有毒气体泄漏等危险场景下贸然施救,必要时先转移至安全区域。若现场存在多人受伤,需优先评估群体伤情并呼叫增援。

2、判断意识与呼吸

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喊,观察有无反应。同时俯身贴近患者口鼻,观察胸廓起伏5-10秒,判断呼吸是否正常。若患者无意识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并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3、胸外按压

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施救者跪于其侧,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交叉叠放,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按压。成人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4、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一手置于前额下压,另一手食指中指抬起下颌骨,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怀疑颈椎损伤时改用推举下颌法,避免头部过度后仰。

5、人工呼吸

捏紧患者鼻孔,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包严患者口唇缓慢吹气1秒,观察胸廓抬起。每次通气量约500-600毫升,避免过度通气。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若不愿或无法进行人工呼吸,可仅做持续胸外按压。

实施CPR时需注意持续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循环、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施救者力竭。非专业人员可在急救调度员指导下操作,使用AED时应遵循设备语音提示。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可提升操作规范性,日常建议学习最新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点,家中可配备急救面罩等防护设备。抢救后即使患者恢复意识,仍需就医排查心脏骤停原因。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头皮脂肪瘤手术步骤?

头皮脂肪瘤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下切除术,主要步骤包括术前评估、消毒麻醉、切口设计、瘤体剥离、止血缝合等。脂肪瘤是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若体积较大或影响外观功能时建议手术干预。

手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评估手术耐受性。患者取合适体位后,术区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物浸润注射。根据脂肪瘤大小及位置设计梭形或弧形切口,沿皮下层锐性分离瘤体包膜,完整剥离肿瘤组织避免残留。术中注意保护周围血管神经,电凝或结扎止血后逐层缝合皮下组织与皮肤,加压包扎防止血肿形成。

对于特殊位置的巨大脂肪瘤或复发型病例,可能需扩大切除范围或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若瘤体与深部组织粘连紧密,需谨慎操作避免损伤帽状腱膜等结构。术后需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7-10天拆线。

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若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需注意脂肪瘤有复发可能,建议定期随访观察。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房性早搏 过期妊娠 胫骨骨折 食管囊肿 炭黑尘肺 肾动脉闭塞 男性尖锐湿疣 单纯性牙周炎 链球菌性咽炎 视神经脊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