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压,具体需根据血压分级、合并症及靶器官损害程度决定,主要干预方式有降压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动态血压监测、定期复诊评估。
1、降压药物治疗确诊2级及以上高血压或合并糖尿病等高危因素时需启动药物干预,常用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利尿剂氢氯噻嗪等,需遵医嘱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方案。
2、生活方式调整1级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可先尝试限盐减重等非药物干预,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保持体重指数低于24,戒烟限酒有助于血压下降。
3、动态血压监测诊室血压与家庭自测血压存在差异时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明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识别隐匿性高血压或白大衣高血压,为用药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4、定期复诊评估服药期间每3-6个月需复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评估药物不良反应,根据季节变化和血压控制情况调整剂量,合并冠心病或肾病者需更密切监测靶器官功能。
高血压患者应保持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限制加工食品,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血压波动明显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