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 脑出血

脑出血无自主呼吸应该放弃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脑淤血和脑出血是一个意思吗?

脑淤血和脑出血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述,均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实质或周围间隙的病理状态。

1、定义统一:

医学术语中"脑出血"为标准名称,指非外伤性脑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脑淤血"为民间俗称,二者描述的是同一病理过程。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基底节区出血、丘脑出血、脑叶出血等类型。

2、发病机制:

高血压性脑出血占70%以上,长期血压控制不良会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弹性下降形成微动脉瘤,在血压骤升时破裂出血。其他病因包括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动静脉畸形、血液病等。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瞳孔不等大、呼吸紊乱等脑疝表现。部分患者发病前有头晕、短暂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

4、诊断方法:

头部CT是确诊的首选检查,能立即显示出血部位和范围。MRI可鉴别陈旧性出血与肿瘤,脑血管造影适用于寻找血管畸形等继发性病因。需与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症鉴别。

5、治疗原则: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出血量超过30毫升或出现脑疝需手术清除血肿。恢复期以康复训练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脱水、氨甲环酸止血、神经节苷脂营养神经等。

预防脑出血需长期监测血压,将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日常饮食建议低盐低脂,增加深色蔬菜摄入,适量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紫菜。避免突然用力、情绪激动等诱因,戒烟限酒。康复期患者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理疗手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脑出血血压高降不下来怎么办?

脑出血后血压难以控制可通过调整降压药物、镇静镇痛治疗、降低颅内压、介入治疗和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血压居高不下通常与颅内压升高、疼痛刺激、药物耐受性差、血管痉挛和原发性高血压未控制等因素有关。

1、调整降压药物:

脑出血急性期常需静脉使用乌拉地尔或尼卡地平等速效降压药,慢性期可联合应用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等长效制剂。药物选择需考虑患者基础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害情况,避免血压骤降加重脑缺血。

2、镇静镇痛治疗:

疼痛和躁动会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适当使用右美托咪定等镇静药物可阻断这一恶性循环。对于气管插管患者需实施深度镇静,非插管患者可采用轻度镇静配合环境干预。

3、降低颅内压:

颅内压增高会引发库欣反应导致血压代偿性升高,需通过甘露醇脱水或高渗盐水治疗控制脑水肿。严重者可考虑脑室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当颅内压降至正常范围后血压往往随之改善。

4、介入治疗:

对于脑血管造影证实存在血管痉挛的患者,可采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或经导管动脉内给药。顽固性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时,肾动脉支架植入术能有效改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

5、手术干预:

当血肿量超过30毫升或出现脑疝征兆时,急诊血肿清除术能迅速解除占位效应。术后需持续监测血压波动,部分患者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动脉血压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

脑出血患者血压管理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促进静脉回流。饮食宜选择低盐高钾的香蕉、土豆等食材,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康复期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血压稳定后逐步开展坐位平衡训练。监测血压需避开疼痛刺激和排尿后等特殊时段,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波动曲线。家属应学会识别头痛加剧、喷射性呕吐等颅高压危象表现,发现异常立即联系急救人员。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脑出血手术8个小时时间长吗?

脑出血手术8小时属于较长时间,手术时长主要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手术方式、患者基础状况、术中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1、出血部位:

脑干、丘脑等关键部位出血因操作空间狭小,需更精细的显微操作,手术时间往往延长。这些区域神经结构密集,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严重神经功能损伤,术者需谨慎处理每一处血管和神经组织。

2、出血量:

出血量超过50毫升的大血肿清除需要更长时间,尤其合并脑室铸型时需同时进行脑室外引流。大量血肿压迫正常脑组织会导致术中脑膨出风险增加,需分次减压并彻底止血。

3、手术方式:

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微创穿刺引流耗时更长,若需同期处理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手术时间会显著增加。复合手术室条件下进行的血管介入联合开颅手术,其操作流程更为复杂。

4、患者状况:

高龄患者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血管条件差,止血困难;术前已发生脑疝者需先行去骨瓣减压,这些情况都会延长手术时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术中需反复确认止血效果。

5、术中突发情况:

术中发现未预见的血管畸形或出现难以控制的渗血时,需调整手术方案;急性脑肿胀需临时采取减压措施,这些意外情况均会导致手术超时。麻醉过程中血压剧烈波动也会影响手术进度。

术后需严格监测生命体征,保持血压稳定在基础值20%波动范围内。早期康复训练应在病情稳定后48小时内开始,包括肢体被动活动、吞咽功能训练等。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的流质或半流质,保证每日2000毫升水分摄入。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引发血压骤升。定期进行头颅CT复查,观察血肿吸收情况及有无再出血征兆。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昏迷怎么办?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昏迷需紧急医疗干预,治疗方法包括降低颅内压、维持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手术清除血肿及康复治疗。该症状通常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外伤或肿瘤等因素引起。

1、降低颅内压:

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减轻脑水肿,必要时进行脑室引流术。颅内压升高会压迫脑干,导致呼吸循环衰竭,需持续监测并及时处理。

2、维持生命体征:

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同时需稳定血压,避免过高加重出血或过低影响脑灌注,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3、预防并发症:

定期翻身预防压疮,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昏迷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需进行下肢气压治疗或药物预防。

4、手术清除血肿:

对于出血量大于30毫升或脑疝风险患者,可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时机通常在出血后6-24小时,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5、康复治疗:

意识恢复后尽早开始肢体功能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练习和肌肉电刺激。语言吞咽障碍需进行专业康复训练,配合针灸等中医治疗。

患者苏醒后需长期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康复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小时翻身一次预防挛缩。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避免情绪刺激。恢复期可逐步增加站立床训练,从30度开始每日增加5度,配合营养支持促进神经修复。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

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包括基底节区、丘脑、脑桥、小脑和脑叶。基底节区出血最为常见,约占全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50%-70%。

1、基底节区:

基底节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最高发的部位,主要由豆纹动脉破裂导致。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垂直分出,血管壁长期承受高压易形成微动脉瘤。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2、丘脑:

丘脑出血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10%-15%,多由丘脑穿通动脉破裂引起。该部位出血易破入脑室系统,典型症状包括偏身感觉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意识水平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记忆障碍和情感异常等高级神经功能损害。

3、脑桥:

脑桥出血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5%-10%,多由基底动脉旁正中支破裂所致。典型表现为突发昏迷、针尖样瞳孔、四肢瘫痪和中枢性高热,预后较差。部分患者可出现眼球浮动和呼吸节律异常等脑干损伤特征性表现。

4、小脑:

小脑出血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5%-10%,多由小脑上动脉或小脑下动脉分支破裂引起。临床特征为突发剧烈眩晕、频繁呕吐和共济失调,严重者可因压迫脑干导致呼吸骤停。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球震颤和构音障碍等小脑损害症状。

5、脑叶:

脑叶出血相对少见,多发生于额叶、颞叶和顶叶。出血原因除高血压外,还需警惕脑血管畸形或肿瘤性出血。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相关,常见症状包括局灶性癫痫、失语和视野缺损等皮质功能损害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需长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6克以下,多食用富含钾镁的蔬菜水果。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医嘱规范服用降压药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出现头痛、呕吐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脆甲症 阴虱病 呼吸异常 固定性药疹 局限性水肿 皮肤癣菌病 急性应激反应 视神经脊髓炎 生脓性肉芽肿 输卵管卵巢脓肿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