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针灸科

小儿推拿中脘穴的正确手法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高烧推拿的方法?

宝宝高烧可通过推拿天河水、开天门、推坎宫、清肺经、退六腑等方法辅助退热。推拿需配合物理降温及药物干预,持续高热应及时就医。

一、天河水

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线,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操作时用食指中指指腹快速直推,每分钟约200次。该手法具有清热解表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推拿时需涂抹爽身粉减少摩擦。推拿后观察体温变化,若持续不退需结合退热药物。

二、开天门

开天门手法是用拇指从眉心交替推至发际线,重复进行50次。该法能疏风解热镇静安神,对风寒型发热伴头痛效果明显。操作时注意力度轻柔,婴幼儿皮肤娇嫩可垫薄纱巾。推拿后配合温水擦浴效果更佳,但抽搐患儿禁用此法。

三、推坎宫

坎宫位于眉梢至太阳穴连线,用拇指桡侧从眉头分推至眉尾。每次推拿100次能疏风清热明目,适用于发热伴眼睛红肿的情况。推拿时需避开囟门未闭合区域,高热惊厥病史者慎用。可配合菊花茶熏蒸眼部增强疗效。

四、清肺经

肺经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300次。该手法能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对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效果显著。推拿前后可饮用适量温开水,痰多者加推膻中穴。推拿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五、退六腑

退六腑需在前臂尺侧从肘横纹推至腕横纹,操作300次。此手法性寒凉,适用于实热证高热烦躁的情况。推拿后注意腹部保暖,脾胃虚寒者不宜过度使用。可配合绿豆汤食疗加强清热效果。

小儿推拿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前清洁双手修剪指甲。室温保持26摄氏度避免受凉,推拿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高热期间应每2小时监测体温,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若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须立即停止推拿并就医。退热期间宜进食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推拿后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过敏反应,24小时内避免洗澡。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测量血压正确的方法?

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主要包括选择合适袖带、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干扰因素、重复测量确认、记录测量数据等步骤。规范的血压测量能减少误差,为健康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1、选择合适袖带

袖带气囊宽度应覆盖上臂周长的80%,长度需包裹整个上臂。成人标准袖带宽度为12-13厘米,肥胖者需使用加大型号。袖带过窄会导致血压读数偏高,过宽则可能低估实际血压值。电子血压计需定期校准,水银柱血压计应检查刻度清晰度。

2、保持正确姿势

测量前静坐5分钟,背部挺直靠椅背,双脚平放地面。上臂裸露置于桌面,袖带中心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测量过程中避免说话或移动肢体。卧位测量时需将手臂垫高至胸骨中线位置,不同体位测量结果存在差异。

3、避免干扰因素

测量前30分钟禁止吸烟、饮用咖啡或剧烈运动。膀胱充盈、室温过低或测量时交谈均会影响结果准确性。袖带缠绕不宜过紧或过松,以能插入1-2指为宜。首次测量应检查双侧上肢血压,选取较高值侧作为常规测量部位。

4、重复测量确认

每次测量间隔2-3分钟,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若两次收缩压差值超过10毫米汞柱需进行第三次测量。动态血压监测建议白天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夜间每30-60分钟记录。诊室血压与家庭自测血压存在差异时应以家庭测量为准。

5、记录测量数据

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及测量时间、体位和所用设备。长期监测者应绘制血压趋势图。发现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需在不同日重复测量确认。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服药前后需特别标注。

定期校准血压计设备,选择早晨起床后或服药前作为固定测量时段。测量时保持环境安静,使用同一手臂进行纵向比较。发现血压异常波动应及时就医,避免仅凭单次测量结果调整用药。建立完整的血压档案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效果,血压日记应包含饮食、运动及情绪状态等影响因素。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内关穴的位置是什么?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取穴时可先找到腕横纹,即手腕内侧的横向皮肤皱褶。从腕横纹向上量取约三横指宽度即为2寸,此处两筋之间的凹陷处即为内关穴。掌长肌腱位于前臂内侧中央,桡侧腕屈肌腱则偏向拇指侧,两筋之间的沟壑清晰可辨。该穴位深层有正中神经通过,浅层分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

部分人群可能存在解剖变异,如掌长肌腱先天缺失者约占人群百分之十五,此类情况可沿前臂正中线定位。孕妇及严重心脏病患者刺激该穴时需谨慎,过度按压可能导致不适反应。临床常用该穴治疗心悸、胃痛、恶心等症状,针灸操作需由专业医师执行。

日常保健可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内关穴,每次持续数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有助于缓解晕车、焦虑等症状。按压时应注意力度适中,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避免暴力按压造成软组织损伤。若出现明显疼痛或不适感应立即停止操作,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如何正确认识老年癫痫?

老年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短暂性、重复性的异常放电导致意识或行为改变。正确认识需从病因识别、症状管理、规范治疗、生活护理、心理支持五方面入手。

1、病因识别

老年癫痫常见病因包括脑血管病变、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头部外伤史以及代谢紊乱。与青少年癫痫不同,老年人因脑组织退化更易出现症状性癫痫,约半数病例与脑血管病相关。需通过脑电图、头颅MRI等检查明确病因,针对基础疾病治疗是关键。

2、症状管理

老年癫痫发作形式多样,除典型强直-阵挛发作外,更常见短暂意识丧失、自动症等非典型表现。发作时需防止跌倒受伤,记录发作持续时间与表现特征。区别于年轻人,老年人发作后意识恢复较慢,可能出现持续数日的认知功能下降,需加强发作后监护。

3、规范治疗

药物治疗首选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新型抗癫痫药物,这类药物相互作用少且副作用较低。用药需考虑肝肾功能减退特点,从最小剂量开始缓慢增量。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可评估迷走神经刺激术等外科治疗,但老年人手术耐受性需重点评估。

4、生活护理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眠剥夺,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限制酒精摄入。居家环境应移除尖锐物品,浴室加装防滑垫。建议制作病情卡片随身携带,注明用药信息与紧急联系人。适当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

5、心理支持

疾病带来的羞耻感和活动限制易引发抑郁焦虑,需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通过癫痫健康教育消除病耻感,鼓励参加病友互助小组。照料者应学习发作急救措施,避免过度保护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维持适度的自主活动能力。

老年癫痫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肝肾功能与血药浓度,避免自行调整药物。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预防抗癫痫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外出时建议有人陪同,随身携带应急药物。家属需观察认知功能变化,早期发现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或疾病进展。通过医患共同努力,多数患者可实现发作良好控制与生活质量保障。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腰穿解剖层次手法?

腰椎穿刺的解剖层次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硬脊膜、蛛网膜,最终到达蛛网膜下腔。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定位常选择L3-L4或L4-L5间隙,进针方向与脊柱垂直,缓慢推进至脑脊液流出。

1、皮肤与皮下组织

穿刺针首先穿过皮肤及富含脂肪的皮下组织层。此层需注意消毒范围应超过穿刺点周边15厘米,避免毛囊细菌污染。肥胖患者可能因脂肪层过厚导致定位偏差,需术前触诊确认髂嵴最高点平L4棘突的体表标志。

2、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

针尖依次穿透连接棘突顶端的棘上韧带和棘突间的棘间韧带。这两层韧带质地坚韧,进针时会感受到明显阻力。老年患者韧带可能钙化,需适当增加穿刺力度但避免暴力操作,防止针尖偏斜损伤神经根。

3、黄韧带突破感

黄韧带是判断进入椎管的重要标志,由弹性纤维构成。当针尖穿透黄韧带时术者可感知落空感,此时针尖已到达硬膜外腔。操作时应保持针芯在位,避免硬膜外静脉丛损伤导致出血。

4、硬脊膜与蛛网膜

继续推进将穿透硬脊膜和蛛网膜,两层膜常被一并穿透。此处需控制进针速度,儿童患者硬脊膜弹性较大,突破感可能不明显。穿刺成功后可见清亮脑脊液滴出,若为血性需判断是损伤性出血还是病理性出血。

5、蛛网膜下腔定位

最终目标为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液。成人进针深度约4-6厘米,儿童约2-3厘米。穿刺成功后应测量初压,留取脑脊液分装3管送检。操作全程需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出现头痛、下肢放射痛等异常反应。

术后患者需去枕平卧6小时预防低颅压头痛,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出现持续头痛或发热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适量补充水分促进脑脊液再生,但禁止擅自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症状。操作者应定期进行模拟训练维持手法熟练度,复杂病例建议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穿刺。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老视 头癣 黄热病 鼠咬热 睾丸肿瘤 阿-斯综合征 精索恶性肿瘤 十二指肠溃疡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