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肝病科 > 丙肝

丙肝携带者是终身的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甲状腺开刀后要终身服药吗?

甲状腺手术后是否需要终身服药取决于手术类型和甲状腺功能保留情况。全甲状腺切除术后需终身补充甲状腺激素,部分切除后可能短期或无需服药。

1、全切手术:

甲状腺全切除术会完全丧失甲状腺激素分泌功能,术后必须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等替代药物。药物剂量需根据血液检查结果调整,维持促甲状腺激素在正常范围。

2、部分切除: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剩余腺体可能代偿性增生。约30%-50%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可恢复正常,这类患者通常只需短期服药3-6个月,之后逐步减量至停药。

3、术后评估:

术后4-6周需复查甲状腺功能五项。医生会根据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判断残留腺体功能,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服药及调整剂量。

4、药物调整:

即使需要长期服药,剂量也可能随年龄、体重、妊娠等变化而调整。每年至少复查1-2次甲状腺功能,季节交替时激素需求常有波动。

5、特殊情况:

甲状腺癌术后通常需要抑制治疗,将促甲状腺激素控制在较低水平。这类患者即使保留部分腺体,也需长期服用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

术后饮食需保证充足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摄入,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应遵医嘱控制。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但避免剧烈运动引发疲劳。保持规律作息,术后半年内每月监测甲状腺功能,稳定后可延长复查间隔。注意观察怕冷、便秘、嗜睡等甲减症状,或心慌、多汗等甲亢症状,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肿瘤综合科

艾滋病携带者和感染者的区别?

艾滋病携带者和感染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免疫系统受损程度以及传染性强弱。艾滋病携带者指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阳性但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群体,感染者则已进入发病期并伴随免疫系统功能缺陷。

1、病毒复制状态:

携带者体内HIV病毒载量通常较低,病毒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感染者体内病毒大量复制,血液中可检测到高浓度病毒核酸。病毒复制活跃度差异与机体免疫细胞CD4+T淋巴细胞计数密切相关,当CD4+计数低于200个/微升时即定义为艾滋病发病期。

2、临床表现:

携带者可能长期无特异性症状,部分出现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感染者会出现典型机会性感染症状,如肺孢子菌肺炎、隐球菌脑膜炎等。临床分期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感染者已进入Ⅲ期或Ⅳ期病程。

3、免疫系统功能:

携带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多维持在500个/微升以上,免疫功能基本正常;感染者CD4+细胞显著下降,伴随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双重缺陷。免疫系统崩溃是区分两者的核心指标。

4、传染性差异:

携带者通过性接触或血液传播的风险较感染者低,但哺乳期妇女垂直传播风险仍存在;感染者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病毒载量可达携带者的10-100倍,传染概率显著增高。

5、治疗干预时机:

携带者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以延缓病程,常用方案包含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感染者需同时治疗机会性感染,并需终身服用抗病毒药物。早期治疗可使携带者预期寿命接近常人。

保持规律服药与定期CD4+检测是管理病情的核心措施。建议每日保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生食可能含有寄生虫的食物。社交活动中无需过度恐慌,日常接触如共餐、握手不会传播病毒,但应严格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及共用注射器。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青光眼患者是否需要终身服药?

青光眼患者多数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眼压,但具体用药周期需根据病情类型、进展程度及治疗反应综合评估。

1、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通常需终身使用降眼压药物。该类型病情进展隐匿,药物可通过促进房水排出如前列腺素类滴眼液或减少房水生成如β受体阻滞剂维持目标眼压,延缓视神经损害。定期监测视野和视盘变化是调整用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2、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激光虹膜周切术或白内障手术可能根治病因,术后部分患者可停用药物。但合并慢性房角关闭者仍需长期使用缩瞳剂如毛果芸香碱防止复发,需结合前房角镜检查结果判断。

3、继发性青光眼:

由葡萄膜炎、外伤等明确病因引发的继发性青光眼,在控制原发病后可能减少用药。如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在停用激素后眼压可逐渐恢复,但已造成的视神经损伤仍需持续监测。

4、儿童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在完成房角切开术后,约40%病例可脱离药物依赖。但发育性青光眼因房角结构持续异常,多需终身联合用药和多次手术干预,需每3-6个月进行全麻下眼压测量。

5、靶眼压达标者:

对药物反应良好且连续2-3年眼压稳定在靶值以下者,可在严密监测下尝试逐步减药。但停药后需增加随访频率,约60%患者会在1年内因眼压回升需要重新用药。

青光眼患者日常需避免暗环境久留、一次性大量饮水等可能诱发眼压升高的行为。建议选择游泳、太极等温和运动,饮食注意补充深色蔬菜中的叶黄素。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可减少光线刺激,冬季注意颈部保暖以改善眼部供血。建立规律的用药提醒系统,使用药盒分装不同时段滴眼液有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甲状腺切除后需要终身服药吗?

甲状腺切除后通常需要终身服药。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是主要手段,具体用药方案与甲状腺功能状态、手术范围、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1、全切术后:

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患者体内完全丧失甲状腺激素分泌能力,必须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等甲状腺激素类药物。药物剂量需根据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动态调整,维持甲状腺功能在正常范围。

2、部分切除术后:

甲状腺部分切除患者可能保留部分甲状腺功能,但多数仍需长期药物辅助。术后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约60%患者最终仍需终身服药,尤其伴随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时。

3、术后并发症:

手术损伤甲状旁腺可能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低钙血症,需同时补充钙剂和骨化三醇。喉返神经损伤可能影响吞咽功能,需要调整给药方式。

4、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需增加20-30%药物剂量,老年人起始剂量应减少。冠心病患者需缓慢调整剂量,避免诱发心绞痛。药物与铁剂、钙剂需间隔4小时服用。

5、药物调整原则:

术后6周首次复查甲状腺功能,稳定后每6-12个月复查。药物调整周期通常为4-6周,每次增减12.5-25微克。夏季可酌情减少5-10%剂量,冬季相应增加。

甲状腺切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注意碘摄入均衡,海带紫菜每周不超过2次。适度进行有氧运动,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术后每3个月检查颈部超声,关注淋巴结状态。出现心慌、手抖、体重骤变等甲状腺功能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复查。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肿瘤综合科

脑垂体瘤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吗?

脑垂体瘤患者是否需要终身服药取决于肿瘤类型、手术效果及激素水平恢复情况。主要影响因素有肿瘤是否完全切除、激素分泌功能是否恢复正常、是否存在术后残留或复发、是否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以及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

1、肿瘤切除程度:

手术完全切除功能性垂体瘤且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者通常无需长期用药。若术中残留微小病灶或侵袭性肿瘤未完全切除,可能需要药物控制激素分泌或抑制肿瘤生长。

2、激素功能评估:

术后需定期检测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指标。若出现垂体功能减退,需针对性补充甲状腺素、氢化可的松等激素替代治疗,部分患者需长期维持用药。

3、肿瘤复发风险:

泌乳素瘤等多采用溴隐亭等药物治疗,停药后复发率较高者需延长用药周期。无功能大腺瘤术后无残留且无复发迹象时,一般不需持续用药。

4、合并症管理:

合并库欣病或肢端肥大症的患者,即使术后仍需卡麦角林、奥曲肽等药物控制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也会影响用药周期。

5、药物敏感性差异:

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敏感的泌乳素瘤患者,用药3-5年后可能尝试减停。而生长激素瘤患者对生长抑素类似物的反应性决定疗程长短。

建议患者每3-6个月复查垂体MRI和激素水平,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日常需保持低钠饮食避免水电解质紊乱,适度进行抗阻训练预防骨质疏松,外出时携带激素应急卡片。出现头痛、视力变化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诊。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肿瘤综合科

热门标签

唇炎 毒蛇咬伤 骨软骨病 慢性鼻炎 外阴肿瘤 肱骨干骨折 肛门尖锐湿疣 内生软骨瘤病 恐怖性焦虑障碍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