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主要分为肝型、脑型、混合型及无症状型四种类型,临床表现与铜沉积部位密切相关。
1、肝型:铜沉积以肝脏损害为主,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表现为黄疸、腹水、肝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进展为肝硬化。
2、脑型:铜沉积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多见于20-30岁人群,典型症状包括肌张力障碍、构音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锥体外系表现。
3、混合型:同时存在肝脏和神经系统损害,既有肝肿大、转氨酶升高,又伴随震颤、舞蹈样动作等神经症状,病情通常较重。
4、无症状型:通过基因筛查或家族调查发现,无典型临床表现,但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或尿铜排泄增加,需早期干预防止器官损伤。
确诊后需终身低铜饮食并配合青霉胺等驱铜治疗,定期监测血清铜及肝肾功能,有家族史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