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消化科

中医小儿呕吐是什么病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呕吐发烧是什么原因?

小儿呕吐发烧可能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脑膜炎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患儿除呕吐发烧外,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家长需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2、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可能与饮食不洁、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药物,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病毒感染可使用干扰素喷雾剂。家长应做好餐具消毒,避免给孩子食用生冷食物。

3、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典型症状为呕吐、高热、蛋花样便。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预防脱水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消旋卡多曲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尿量,防止出现严重脱水。

4、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患儿会出现发热、频繁呕吐、脓血便等症状。确诊后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等。家长要严格处理患儿粪便,做好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5、脑膜炎

脑膜炎患儿除呕吐高热外,多伴有精神萎靡、颈部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住院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青霉素、阿昔洛韦等。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医。

小儿呕吐发烧期间,家长应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呕吐后及时清理口腔。饮食上可给予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少量多次喂养。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高热时可使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中医小儿呕吐类型及表现?

小儿呕吐在中医中主要分为伤食吐、胃热吐、胃寒吐、惊恐吐和虫积吐五种类型,各有典型表现。

一、伤食吐

多因喂养不当或暴饮暴食导致。表现为呕吐酸腐食物残渣、脘腹胀满、嗳气厌食,舌苔厚腻。常见于婴幼儿添加辅食不当或儿童贪食后。治疗需消食导滞,可选用保和丸加减,配合推拿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家长需调整喂养节奏,少量多餐。

二、胃热吐

因脾胃积热或外感热邪引起。特征为呕吐物酸臭、口渴喜冷饮、唇红便秘,可能伴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多见于夏季或感染性疾病初期。治疗宜清热和胃,可用黄连温胆汤,配合清天河水、退六腑等推拿手法。需保持环境通风凉爽。

三、胃寒吐

因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凉所致。呕吐物清稀无臭、腹痛喜暖、面色苍白,可能伴有腹泻。舌淡苔白滑。常见于秋冬季节或空调直吹后。治疗需温中散寒,可用藿香正气散,配合艾灸中脘穴。家长应注意腹部保暖,饮食宜温热。

四、惊恐吐

因突受惊吓或情志失调引发。表现为进食后突发呕吐、哭闹不安、睡眠惊惕,无器质性病变。舌质正常或稍红。多发于神经敏感儿童。治疗需安神定志,可用琥珀抱龙丸,配合按揉小天心、清肝经等手法。需避免突然声响刺激。

五、虫积吐

因肠道寄生虫扰动胃肠引起。特征为阵发性呕吐、脐周疼痛、异食癖,可能见虫体排出。舌面可见红斑。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地区。治疗需驱虫和胃,可用使君子散,配合摩腹手法。家长需加强饮食卫生管理。

小儿呕吐时家长应记录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保持侧卧防呛咳。伤食吐者暂禁食4-6小时后给予米汤等流食;胃热吐可少量饮用淡竹叶水;胃寒吐需用生姜红糖水温服。所有类型呕吐若持续超过24小时、出现脱水征象或精神萎靡,须立即就医。日常需规律饮食,避免过饥过饱,注意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培养良好进食习惯。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呕吐发烧吃什么药?

小儿呕吐发烧可能是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可以遵医嘱吃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服药延误病情。

一、药物1、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是一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能够覆盖消化道黏膜,吸附病原体和毒素,适用于病毒性或细菌性胃肠炎引起的呕吐腹泻。该药物不被人体吸收,安全性较高,但需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两小时服用,避免影响药效。用药期间需观察患儿排便情况,若出现便秘应减量。

2、口服补液盐散

口服补液盐散含有葡萄糖和电解质,能预防和纠正呕吐发烧导致的脱水症状。使用时需严格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少量多次喂服。对于频繁呕吐的患儿,可每5-10分钟喂食5毫升,待呕吐缓解后逐渐增加剂量。禁忌用于肾功能不全患儿。

3、布洛芬混悬液

布洛芬混悬液是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38.5摄氏度以上的发热,兼具镇痛消炎作用。该药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建议餐后服用,用药间隔需保持6-8小时。脱水患儿慎用,用药期间需监测尿量,避免出现肾功能损害。

4、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是儿童常用退热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需按体重精确给药,24小时内不超过4次。肝功能异常患儿禁用,用药期间避免合并使用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

5、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是第二代头孢菌素,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呕吐发烧,如急性细菌性肠炎、中耳炎等。使用前需确认无青霉素过敏史,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需完成规定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家长需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呕吐时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发热期间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物理降温。饮食选择米汤、稀粥等清淡流质,少量多餐。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和皮肤弹性,若出现嗜睡、抽搐、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恢复期注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避免进食油腻生冷食物。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呕吐吃什么药最好?
小儿呕吐的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常见药物包括止吐药、益生菌和补液盐,同时需注意饮食调理和观察病情变化。呕吐可能由感染、消化不良、食物过敏或胃肠功能紊乱引起,需对症处理。 1、止吐药:对于频繁呕吐的患儿,医生可能会开具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或昂丹司琼。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呕吐中枢或促进胃肠蠕动来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副作用。 2、益生菌:呕吐可能伴随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或布拉氏酵母菌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消化功能,减少呕吐发生。 3、补液盐: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如ORS口服补液盐溶液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轻度脱水时,可少量多次喂服补液盐。 4、饮食调理:呕吐期间应避免油腻、辛辣或难以消化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或蒸苹果。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 5、观察病情:若呕吐伴随发热、腹痛、精神萎靡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排除严重疾病如肠梗阻、脑膜炎或中毒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小儿呕吐的治疗需结合病因和症状,合理使用药物并注意饮食调理,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确保患儿安全康复。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儿呕吐拉肚子怎么办?
小儿呕吐拉肚子应首先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同时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呕吐和腹泻多由感染、饮食不当或过敏引起,需针对病因处理。 1、感染是常见原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肠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是常见的病原体。治疗上,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若症状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或抗生素。 2、饮食不当如食用不洁食物或过量冷饮,可能刺激胃肠道。调整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3、过敏反应如对某些食物过敏,可能引发呕吐和腹泻。排查过敏原,避免接触。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其他原因如肠套叠、阑尾炎等严重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若伴随发热、腹痛剧烈、血便等,需立即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相应治疗。 5、家庭护理中,保持环境清洁,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若出现嗜睡、尿少等脱水症状,及时就医。 小儿呕吐拉肚子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家庭护理和医疗干预相结合,确保患儿快速恢复健康。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喉狭窄 食管息肉 胃泌素瘤 慢性附睾炎 创伤性血胸 病毒性胃肠炎 反应性精神病 肱骨外上髁炎 皮克病性痴呆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